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父母,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孤独吗?


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活泼、可爱、好动,可到了中学怎么就呆滞、无趣、麻木,难以沟通了呢?


什么是他们的孤独?


曾经有人做过一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孤独”是什么?

“孤独是想要融入群体失败后的无奈”;

“孤独是不被认同和接纳后的迷茫”;

“孤独让我害怕,却无法逃离”;

“孤独让我感到空虚和无力”;

“孤独是一种不迎合别人的倔强”;

“孤独是一种笃定自己道路的专注”;

“孤独使我对所拥有的更加珍惜”;

“孤独给了我独立思考的空间”;

“我害怕孤独,但也享受孤独”;


由此可见,孤独是一种与外界“失联”的状态。感到孤独的人,常常会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人生百味,独自品味。这会极大地降低人的存在感,继而引发深层的恐惧与不安。


所以,孤独,是一种死亡焦虑。


而从另一个方面看,这种痛苦的感觉也是一种提醒:我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意味着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于是,孤独,使个体有了存在的意义。


孤独的“失联”性,又与“自给自足”同时存在。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免受外界的打扰和伤害。在这个世界里,编剧、导演和演员都是自己,这能很好地增加人的掌控感。


孤独感还会引发被遗弃感,所以,人真正害怕的,不是孤独,而是被遗弃。把别人的拒绝变成对自己的不接纳,进而怀疑自己,讨厌自己,或感到迷茫。


对自己的否定,使孤独感具有了吞噬性。


如果有同学长期感到孤独,不被人理解和接纳,情绪持续低落,或许这不是孤独,而是一种抑郁倾向。这是值得重视的,需要得到专业的帮助。


我想对父母们说,关注你孩子的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爱不是万能的。我也想对同学们说,如果你的情绪长期低落,请告诉你的父母,你需要专业的帮助,你不必独自承受成长之痛。


教育模式的封闭单一


12-18岁的少男少女,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千万不要只生一个孩子),他们在家里没有同层次、同辈分的伙伴。如果在学校也没有朋友,那么他们就很难获得参与团队活动的能力。


他们长期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环境,没有机会向外释放身心成长中的能量和情感,也没有机会接受外来的冲击和考验,自然就会变得苦闷、孤独、抑郁。


现今中国教育模式下的学习,基本上是没有深层交流和探讨的封闭式学习。


应试教育使学生对着教科书和试卷耗掉6年青春。学习模式的单一枯燥,学习内容的单调,标准答案的设置,让学生无法质疑和思辨,从而无法产生横向或纵向的探讨和交流。


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度思考的机会,没有热切的兴趣爱好,没有交流的圈子和团体,他必然就要求助于其他能够寄托心灵的事物。比如网络游戏。这就是很多学生无法戒掉游戏瘾的原因。



单一的评价标准



什么是人生最值得追求和敬佩的品质?


勇敢?执着?忠诚?虔诚的信仰?责任感?诚实?正直?为他人着想?有公共道德?追求真理?


这些品质在当今的教育中都无法找到被鼓励的场所。


知识的学习,只是人生大河中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浪花。作为人,只要懂得基本的事理,学点基本的谋生技艺就可以在世上活一遭了。即使不读很多书,也不会妨碍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人们往往忽略了基本的素质和美德才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


能够整理床铺和房间,比背诵一百首诗重要;不乱扔垃圾,清洗自己的衣物比奥数成绩重要;知道苹果和猪肉的价格,比学会微积分重要;主动关心和照顾生病的父母比班级考第一重要;诚实守信比学英语重要……


一个善于倾听他人的内心,善于合作的人,一个对机械传动装置感兴趣的人,一个对植物衰荣敏感的人,一个喜欢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一个具有深刻同情心的人,一个痴迷英国中世纪文学的人,一个爱研究食物制作的人……他们的特质都无法由一张中学的试卷体现出来。


如果将人类丰富的个性、情感、能力、爱好、品质都用分数来表示,是不是会挂一漏万,缘木求鱼?


成功的创业者,优秀企业的高管、政府首脑、社会公知、学术明星,很多父母认为这些才是孩子真正值得景仰的,成功,已经成为众人膜拜的假神。


你的孩子,他应该被鼓励的是发展自己的真正爱好。懂得忠诚、勇敢、正直、追求真理的价值,并在今后的人生中去演练这些基本的价值观。


对于自己自己执着追求的事物出自于深切的热爱,而不是为了名望或者社会地位。每个人在世间都有自己的位置,你不能因为植物学家、考古工作者、物候记录者收入微薄而否定其价值和理想。


所以,你有什么理由把学习成绩作为和孩子关系的鸿沟,把他们决绝地推开,让他们陷入孤独、抑郁和绝望?人类相异的灵魂和特质构成这个丰富的世界。



被“深深”隔离的中学生



这个时期的孩子,是自负与自卑的混合体。


孩子们渴望了解社会的新兴事物和文化,渴望融入其中。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


但对自我的模糊认识,对社会一鳞半爪的认识,同时也会使他们容易变得自卑、迷惘。在同学中,他们渴望成为被接纳和被喜欢的人,在成人面前,渴望得到尊重和信任。但如此灰暗的现状,让他们这些深深的渴望被无情地打击。


现今中国的家庭,父亲基本忙于维持家庭经济的工作,父亲和孩子的交流几乎为零。母亲的认知基本停留在:青春期的全部任务就是考个好分数,从而进个好大学。


孩子的情感诉求、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新奇的想法,母亲们不感兴趣,更不会主动交流。这无疑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竖起了一道高高的墙。很多孩子情愿把心底的秘密向年轻的老师倾诉也不愿和父母有任何交流。


如果你有一个不爱与你交流的、青春期的孩子,问题肯定出在你自己身上。


我六岁的女儿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角色扮演,这是儿童对今后成人世界的演练。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同样需要对今后各种角色的演练。


在青春期学生身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机会和锻炼。学校和家庭剥夺了他们对今后恋爱的学习演练,社会角色的学习演练,家庭角色的演练(比如做家事)。


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不被要求承担任何责任,容易变得自私、冷漠、不诚信、极度缺乏责任感。造成成年后家庭和工作的困境。


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孤独感?


放下对孩子的深深期许


如果你的孩子想做个幼儿园教师,那又怎样?每天和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在一个人最年幼的时候给予他爱和教育,这是一件多么接近上帝的事情!做一个普通人又怎样?具有正直诚实的品格,一个热爱的工作,一个幸福的家庭,这难道是应该被轻视的人生吗?


就好像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爱他人,人们在爱情中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一样,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每种爱的企图都会失败。你对孩子的期许,变成沉重的枷锁,将他们监禁起来。你接受不了他们成为普通人。实际上,是你接受不了自己是普通人。


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如果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考了好分数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孩子就会有深深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


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亲,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生命。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只有生命之根扎实的母亲才能才能克服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让孩子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以空洞的理论和教义去压迫他


和孩子一起做烘焙烤面包;一年两次徒步露营;定期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动手设计家居用品、服装或者其他你们感兴趣的东西;一起听音乐唱歌跳舞;不失时机地分享他的进步和成就感……


在这些点滴的生活互动中,你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对于他们错误的倾向和思想,你也才有机会加以识别和纠正。


如果你是开放的,孩子也是开放的。你与孩子交换能量,孩子亦与世界交换能量


每个父母都脱胎于迷惘的青春期,这其中的痛苦,悔恨,无助都不该用蛛网尘封覆盖。前尘往事一件件捡起抚触,对孩子们来说,是感受生命肌理、家族、父辈、理解另一个个体的绝好机会。


这世界有美好,亦有邪恶;有向往亦有不堪。不要把他们关在灭菌室。早日让他们了解社会的罪恶和人的罪恶也是成长的应有之义。


步入青春期之后,无数事件的合力和选择构成了将来的自己。每件事情都不是小事,都是成长路径中的大事。每个事件都深深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人生伴侣选择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小溪终将汇入河流,男孩终将成为父亲,女孩终将成为母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课堂:三种不当家教易引起孩子孤独感
20多岁,人生中最孤独的一段日子
在孤独中成长
第一批当“丁克族”的人,如今过得怎么样?三种状态很现实
AQ031:不成熟的父母养不出成熟的孩子。
一个人不结婚,假如有一天父母走了,自己一个人该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