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典例引领
1.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    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  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解析:选C。城区的防洪大堤主要是为了阻挡城区外部洪水进入城区的,故加高城区防洪大堤,不能减轻城区因暴雨而导致的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
读图,回答2~3题。
2.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地震、干旱、火山喷发、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喷发
C.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D.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
3.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解析:
第2题,根据图中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不难看出,最短的只有几秒钟,应该是地震;持续几小时的应该是火山喷发,不可能是干旱和洪涝;干旱的持续时间最长,比如出现冬春连旱,持续几个月,有的地方可能有几年。第3题,几种自然灾害中,①是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A正确;②是火山喷发,可以通过监测地热释放、早期微弱的喷发进行评估、预警;③为洪涝,主要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④是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较大。
答案:2.C 3.A
二、考点讲解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②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③大量河道、湖泊被淤塞、被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④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②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③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
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
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最大
房屋损坏等,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三、考点训练
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均形成于热带洋面。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能反映影响我国的台风的结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最有利于热带气旋形成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 D.④
[解析] 1.D 2.B 第1题,台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属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台风中心附近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故D项正确。第2题,热带气旋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他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形成概率最大,故选B。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回答第3题。
4.图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C ①②两图坡面岩层结构都是完整的,不易发生滑坡。④图的坡面岩层大致沿水平方向排列,不易发生滑坡。③图岩层向路面倾斜且与水平面夹角大,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初,飓风“马修”横扫加勒比地区,造成拉丁美洲贫穷国家海地近900 人遇难,之后飓风沿着美国东南沿海缓慢向北移动,虽势力不断减弱,但仍给美国多地带来恶劣天气。下图是“马修”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海地因飓风而死亡人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受灾地区广,持续时间长
B.位于飓风中心,风力强劲
C.建筑质量差,应急预案不完善
D.地势起伏大,次生灾害严重
6.飓风北移期间势力不断减弱,是因为(  )
A.受暖流影响,气温升高
B.植被覆盖好,风速降低
C.海岸线曲折,拦截飓风
D.向高纬运动,气温下降
[解析]
5.C 6.D
第5题,据题干信息“拉丁美洲贫穷国家海地”可知,海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质量差,应急预案不完善,导致死亡人数较多。第6题,据飓风的移动路径可知,飓风北移,纬度增高,气温降低,进而导致飓风的势力不断减弱。
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森林火灾天气等级预报。读图回答7~8题。
7.该次森林火灾天气等级预报最可能发布于(  )
A.5月 B.6月
C.9月 D.12月
8.图中甲区域森林火灾天气等级比其东部地区的低,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植被 D.季风
[解析]7.D 8.B 第7题,读图可知,该省级行政区是安徽省,位于淮河和长江附近,森林火灾天气等级为极度危险和高度危险,表明此时当地降水应较少,故该次森林火灾天气等级预报最可能发布于冬季。第8题,甲区域位于大别山区,受地形影响,冬季降水比其东部地区多,因此甲区域森林火灾天气等级比其东部地区的低。
某年3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出现持续强降水,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也就是常说的“久旱逢暴霖”。读图,回答9~10题。
9.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工降雨效果明显
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
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
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
10.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⑤打机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9.C 10.B 第9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排除A、B项;材料中提到“3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因此是季风异常所致。故C项正确。第10题,疏浚河道利于排水防洪;打机井可以抗旱;而植树造林可涵养水源,修建水库可调节径流,退耕还湖可提高湖泊调蓄径流和灌溉农田的能力,这些措施既可防洪又能抗旱,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12.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
A.种植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灌溉
[解析]
11.C 12.D 第11题,华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谷由于汇水快、排水通道窄,在沟谷处易形成山洪灾害。第12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而蒸发旺盛,又正值作物生长季节、需水多,故易出现春旱灾害。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灾害损失。
二、非选择题
13.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由图可知,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可以结合气候分析,主要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分析。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低。
14.图 (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 (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的,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a)          (b)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回答。
15.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灾害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图。
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与1954年相比,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1954年的,但洪水水位却高于1954年的洪水水位。
(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由图可以知道,除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灾害严重外,我国的平原、东北平原、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受到洪水威胁。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答案]
(1)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变率大。
(2)华北四川
(3)荆江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易溃堤。
(4)自然原因: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气候湿润,且流域面积大,南北支流及长江干流同时来水,水量大,来势猛。
人为原因:由于流域内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致使植被、湖泊减少,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的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淤高河床,降低河道泄洪能力;湖泊萎缩,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
[解析] 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洪涝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性。第(2)题,结合图中洪水灾害区域回答即可。第(3)题,要结合荆江的特点分析其“险”的原因。第(4)题,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灾害类练习归纳
石家庄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
实验中学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自然灾害与防治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