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日一题 综合题——江汉平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汉平原是在古云梦泽上发育的年轻的冲积平原,其地势低平,西北部海拔35米左右,东南在5米唐宋荆江(长江的枝江至城陵矶段)统一河道形成以前,荆江两岸存在着众多分流水口(穴口),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为荒芜的低洼湿地,人烟稀少,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完成,使北岸滤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全部堵塞。从此,长江大部分水、沙由南岸排入洞庭湖区,汉江带来的泥沙对江汉平原地形的进步塑造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江汉平原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1)简析荆江北堤修筑后对江汉平原地势特征的形成和湖泊分布的影响。

2)自荆江北堤完成迄今数百年间,洞庭湖面积经过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简析其原因。

3)简述荆江北堤修筑后对江汉平原的土地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荆江土北堤修建后江汉平原的沉积物基本来源于汉江,汉江从西北部进入江汉湖盆后形成巨大的冲积扇(2分)。冲积扇由西北向东南伸展,西北部堆积的泥沙多,地势高东南部谁积的泥沙少,地势低。东南部低洼地积水成湖,故湖泊多分布在东南部。

(2)早期,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后抬高了洞庭湖的水位,淹没了沿岸低地,使洞庭湖面积扩大;之后,由于泥沙沉积的逐渐增多,湖床抬髙,再加上人们围湖造田,湖泊转为萎缩。

(3)减轻了长江洪水的威胁;环境适宜定居,人口不断增加,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大部分低洼湿地失去长江水源的补给退化成为陆地,被围垦成耕地,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逐步成为“鱼米之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江荆江河段为背景,考查荆江大堤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对区域地势特征、湖泊分布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汉江在荆江的西北部,由于荆江九曲回肠,流速减缓,河床较高,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荆江北堤修建后,当汉江从西北部进入江汉平原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受堤坝的阻挡作用,沉积物项西南方向沉积减少,东南部阻挡较少,从而导致冲积扇向东南逐渐伸展;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具有分异规律,沉积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颗粒物质逐渐减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东南部地势较低,多洼地,容易积水,从而形成湖泊湿地。

2)本题主要考查湖泊变化的原因。荆江北堤建设是洞庭湖面积先扩大的原因,后期逐渐缩小原因主要和人类活动有关。早期,由于荆江北堤的建设,荆江河水不再向北泛滥,从而使荆江水体向南流,注入洞庭湖,增加洞庭湖的水量,提高洞庭湖的水位,淹没了沿岸低地,使洞庭湖面积扩大;之后,由于有不断地泥沙沉积,从而导致湖床抬高,再加上人们围湖造田,湖泊转为萎缩。

3)荆江北堤修筑后,长江在荆江段的水流变得稳定了,长江水位上升对江汉平原的危险减弱,对其土地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荆江北堤修筑加高后,减轻了长江洪水的威胁;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使得大部分低洼湿地失去长江水源的补给退化成为陆地,被围垦成耕地,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逐步成为“鱼米之乡”, 长江北岸生存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适宜定居,人口不断增加。

【点睛】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

(一)内流湖存在问题、成因、措施:

问题:湖泊萎缩,水量减少,水位降低,盐度升高 注:湖泊面积没变,湖泊的汇水面积不变

成因:自然原因:1、深居内陆,降水量少;2、气候变暖,冰川补给量减少;3、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

人为原因:1、河流沿岸居民大量引水灌溉,致使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2、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使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

措施:1、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2、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量;3、农业生产,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技术)。

(二)外流湖存在的问题、原因、措施:

问题: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萎缩(主要是湖泊面积减小,汇水面积减小)。

原因:1、湖区围湖造田;2、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湖区泥沙淤积 。

措施:1、退耕还湖;2、河流中上游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时候江汉平原上的云梦泽哪里去了?
从6000多到2820平方公里,洞庭湖会消失吗?
八百里洞庭湖越变越小,会消失吗?
洞庭湖的变迁
八百里洞庭“悬湖”的成因与治理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哪些区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