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虎屁股摸不得:几位因掺和皇帝家事而丧命的名臣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的统治形式,帝王的家事也就经常牵涉到其家庭成员和单纯的家庭关系以外的很多人和事。有时候是为了一己私利,有时候是忠诚的大臣为皇帝考虑,有时候是为了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有时候甚至是为了整个国家,皇帝身边的近臣们往往会掺和到帝王家事的纠纷之中。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错综复杂帝王家事。一旦卷入其中,一方面,你不知事态会如何变化,不知道会有什么人什么事对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人家皇帝也是人,而不愿让外人掺和自己的家事是中国人的人之常情,所以搞不好就会弄个“挑拨离间”的罪名,性命难保。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
杨 修: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的聪明是世人皆知的,《三国演义》中写他聪明的故事也占了一定的篇幅。什么“门内写活”的故事、什么“绝妙好辞”的故事、什么“一人一盒酥”的故事……不胜枚举,小说中的杨修是因为“鸡肋事件”以“动摇军心”的罪名被曹操杀掉的,很多人都说杨修被杀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曹操嫉妒他。实际上,杨修之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参与了曹植与曹丕的争权。
曹植的文才是没的说,他是“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也是在那个文坛上群星璀璨的时代中最为灿烂的一颗星。但他太“文人”了,狂放不羁,天真任性,缺乏政治心机与城府,所以拥护他的多是和他一样的纯文人,诸如杨修。而曹丕则不然。在曹丕和他的谋臣的策划之下,不但曹植失宠,杨修也在曹操心中留下了“挑拨离间骨肉”的嫌疑,再加上他的小聪明和文学才华、名望,曹操怎能对他有好气?这个时候,他还一身的文人名士气,高傲不群、卖弄才华,并在曹家的纷争中越陷越深,曹操自然对他是又烦又恨,他最终的结局也就不可避免了。
杨修太聪明,但缺乏智慧。没有政治智慧的人卷入政治斗争,其结果只能是被残酷的政治所吞噬。
杨修之死,令人惋惜。
上官仪:帮助皇帝的后果
与耍小聪明的杨修相比,上官仪显得沉稳得多,也老实厚道得多。他是唐代初年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在整个唐代的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他在世时更是形成了著名的“上官体”,风靡一时。
上官仪在唐高宗朝为官,恰逢武则天为后。高宗是个软弱仁柔的人,偏偏武则天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女人。于是,高宗皇帝对武皇后是又爱又怕,也常受皇后的气。
上官仪看见皇帝受气,看不下去了,要来帮皇帝出气,他告诉皇帝:你是皇帝,你不愿意看她欺负你,就把她废了啊!你当年能废了王皇后,现在怎么不能废了她呢?你把她打入冷宫,看她还怎么欺负你!
高宗咬着牙说:好!谢谢你帮我!既然如此,我就废了她!
可是废后的诏书还没写好,他身边早有眼线将此事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急急忙忙的就赶来了,连哄带吓唬,又哭又闹,竟然就让高宗停手了!停手就停手了吧,高宗还迫不及待地把责任推了,说:这不是我的主意,是上官仪教我的。
——得,他把人家上官仪给出卖了!
结果呢,上官仪自然是很惨了——满门抄斩,孙女上官婉儿被送进宫来做奴仆……
上官仪真是个实诚人,也真为皇上分忧,可惜他帮忙帮错了对象,又碰上武则天这么个强势的人,其结果只能是引火烧身。虽说有点冤,可也没办法呀!
上官仪之死,令人同情。
解 缙:拿捏不好的火候
解缙是明初著名的才子,他是明代第一批“阁老”之一,入阁的时候才30多岁;后来还参与了《永乐大典》的主持编纂工作。民间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比较有名的是他嘲讽权臣纪纲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连毛主席都喜欢拿来用。据说解缙也就是因此而得罪纪纲,被陷害致死的。
其实,解缙真正的死因并不是得罪了纪纲,而是卷入了皇子的权力之争。纪纲在其中使坏最多也就是起了一点不太好的作用而已——解缙曾是内阁的官员,深受朱棣信任,没有朱棣的“意思”,借给纪纲十个胆,他敢把解缙害死吗?
朱棣拿不准立谁为太子,问解缙,解缙说朱高炽的好话,又说朱瞻基是“好圣孙”,使朱棣立了老大当太子。老二自然不干。解缙力挺老大,也就成了老二的敌人。在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了让能征善战的老二为自己卖命,曾暗示他将来由他继承自己的位子,现在却立了老大当太子,他觉得对不住老二,结果是老二要什么他就给什么;老二呢,偏偏又是个不老实的家伙。这一下子解缙急了,找朱棣说:你不能太惯老二呀!要不然以后他会威胁太子。
朱棣不能把自己当年对老二许愿的事儿告诉解缙啊,解缙的话让他很不痛快,由此他就对解缙不大高兴了。可怜的解缙已经越过了他本不应该超越的界限,他自己却还不知道,而且顺着这条不归路越走越远。
解缙与朱棣的谈话属于密谈,绝对不能泻露的,可却有人把它告诉了老二朱高煦,朱高煦来了个恶人告状,告诉父皇这些是解缙告诉他的。若果真如此,那解缙就成了泄露机密外加挑拨离间了,他的罪就大了。尽管解缙是冤枉的,可是像这种事情,他就是长了一百张嘴,又怎么能说得清呢?只好自认倒霉,被贬出内阁,到广西、交趾做地方官去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如果就结束了,那也没有什么,可是偏偏没有结束。三年后,解缙进京述职,正好赶上朱棣北征,没在京城。如果解缙就此回到交趾,大概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可他却偏偏去见了太子。这一下子就更说不清了。其结果就只能是解缙入狱,直至47岁被关死。
解缙为什么那么力挺老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大代表了以他为首的文臣的利益,而老二朱高煦代表的则是靖难功臣的利益。一个是文治的力量,一个是武功的力量。历史最终选择了文治,使明王朝安定了下来。但解缙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解缙之死,让人感慨。
于 谦:粉骨碎身浑不怕
首先声明,这里的于谦,是明代主持北京保卫战的那个于谦,时任兵部尚书。他是明代名将,而且以清廉著称,据说成语“两袖清风”就出自他的身上。如果说前几位掺和帝王家事还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那于谦的行为就完全是为了国家,而且他在当初选择的时候,也许就已经意识到了日后要承担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行为就足以让人钦佩!
明英宗在位期间有一次率兵亲征蒙古,却被其首领也先囚禁在土木堡。皇帝成了人质,满朝上下乱作一团。很多人主张向南迁都,很多人认为北京守不住了,赶紧的要跑。于谦力排众议,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组织了一场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并大获全胜。也先一看,仗打不赢了,人质也失去了作用,只好退还人质,退回蒙古。这个时候,明朝就出现了麻烦——朝廷里出现了兄弟两个皇帝。一山不容二虎,政治斗争便由此开始了。最终,英宗皇帝发动宫廷政变,夺取了政权。于谦也因为拥立朱祁钰而被害。
于谦最终兑现了他在著名的《石灰吟》中所说的那些话:“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由于流传过程中版本不同,具体字句或稍有出入)连明英宗都不得不佩服他,不得不承认他打仗的本领、清正廉洁的品格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下令杀害他时,曾颇有不忍。于谦掺和皇帝家事,丝毫不为个人考虑,他一人扛起了整个大明江山,壮烈无比。
于谦的死,让人敬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虎屁股摸不得——几位因掺和皇帝家事而丧命的名臣
明朝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简介 纪纲犯下了哪些谋逆之事?
他敢杀朱高炽的恩人,敢占朱棣的女人,不料一次游乐作假被凌迟
找死!只有皇帝能用太监,他胆敢阉割数百少年自己用,下场太惨
解缙之冤:作为一代才子,为什么最后被锦衣卫埋在积雪中冻死?
明朝版“指鹿为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