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孟起临欧阳询九成宫,笔势中正险绝,结体自然疏朗,练字好帖一
·
楷书的平稳条件及楷书结构简述:
楷书中的横平绝非水平,而是左略低右略高,其走向与水平线成10度左右的夹角,这样,才符合千百年来业已形成的人们惯有的视觉特点和审美定式,同时也顺应了人右手执笔写字的书写习惯和生理特点。横平竖直是重心平稳的必要条件。撇捺均衡是指撇捺须在长度、弧度、斜度等方面合理搭配,有机组合,一般不宜过于参差悬殊。一个字中常有一到两笔形体长、分量重,对于全字结构合理与否关系极大的笔画,这就是主笔。主笔是否突出、怎样突出直接影响到该字的重心偏左还是偏右、在上还是在下的问题。
楷书的结构,不外乎以下两种结构。一 对称结构对称结构以均衡为原则。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大量运用了这个法则。这类字中心自上而下形成一条中轴线,使字居中对称,字的两边势力相均,来保持中轴的稳定性。具体方法是在书写时假想一条垂直线穿过这个字的重心,那么穿线左右笔画分布应当力量均匀,左右相称,以求均衡。二 不对称结构:通过点画的不均衡求得结构的平衡,是楷书中不对称结构的主要特点。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此长彼消和此消彼长,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字的结构达到均衡状态。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犹中医之“阴阳互根”。
楷书取法汉简,丰富了楷书的取法视野,经过深入研究与借鉴,会出现楷书另一体式—简楷。楷书的取法囿于传统理念,一直徘徊于魏晋隋唐的经典范作,没有追溯到魏晋之前的源头—汉代简牍。现在常把钟繇式的小楷作为楷书成熟的标志,其经过唐代法度登峰造极之后,发展举步维艰,宋代取行书之意,元明极力上溯魏晋,终不能创造新格;清人借鉴北碑、造像使楷书创作出现一个小高峰;之后社会动荡,学人无暇细究书法,延续前代风格。今人书法,行草的探索有可观的成绩,而楷书却没有被重视,仅仅把它作为进入行草的跳板。
姚孟起临欧阳询九成宫欣赏:
书者介绍:
姚孟起:字凤生,一作凤笙,吴县(江苏苏州)贡生。以正书名,正书宗欧阳询,尝临九成宫醴泉铭逼肖。隶书略仿陈鸿寿。兼治印,得蒋仁秀劲之气。偶作画,古拙如金农。《海上墨林、广印人传、清朝书画家笔录、吴门画史》
书法通变理论及控笔方法简述:
书法理论家对“通变”理论也有较为精辟的见解。其中包世臣通变观体现为“拟虽贵似,而归于不似”: 每习一帖,必使笔法章法透入肝膈,每换后帖,又必使心中如无前帖。积力既久,习过诸家之形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唯草书至难,先以前法习永师《千文》,次征西《月仪》二帖,宜遍熟其文,乃纵临张伯英、二王,以及伯高残本《千文》,务以“不真而点画狼藉”一语为宗,则拟之道得也。善夫,吴郡之言乎!“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笔抵纸,力注毫端,水墨下注。其势如锥钉地,唯恐不深,但不可过重。重则点画肥滞。运用顿法可使笔画产生凝重刚劲的艺术效果。顿法是怎样去表现的呢?从字面上,我们可以把“顿”理解为停顿,这时停下笔来, 可以瞻前顾后,可以左顾右盼,然后认准方向继续行走。我对初学者就这样说的,经验告诉我这顿笔的轻重是很难掌握的,停笔时手腕总会有些下沉,这下沉的力在初学者手里已经足够重了。如果你告诉他们向下用点力按一下,那么一定会粗如墨猪。还不如不说,这样反而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这个顿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的一位贡生,擅长楷书,被称为“三百年来欧体楷书第一人”!
为啥楷书不能学田英章,看看他的字你就明白了
三百年欧楷第一人,甩田英章几条街!
为啥说田英章的书法不可学?看了这个人的字,你就懂了!
清朝末年的楷书大师,他的字被埋没了近百年!
学书法为啥不能学“田楷”,看看他的书法你就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