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即之楷书《华严经》残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
·
《华严经》残册
南宋张即之书
纸本
每页31.5×14.3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张即之(公元1186—1263年)宋代书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生于名门显宦家庭,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以父荫铨中两浙转运使。举进士。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后知嘉兴,以言罢。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史称其博学有义行,修洁,喜校书,经史皆手定善本。张即之书法称雄一时,据《宋史》记载,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女真族虽然远在北方,与南宋政权处于敌对地位,但对于张即之的翰墨作品,却不惜用重金购求。
纵观整个书法史我们不难发现,宋朝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北宋其实的“苏黄米蔡”,除此之外,南宋的张即之也是一位领军人物,他在书法史上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可以说他是一位挽救南宋书法的首要人物,尤其是在楷书上的成就,他的楷书有效地融入了米芾的笔意,同时又有褚遂良之神韵,欣赏他的楷书让人有一种清秀自然之感,他一生传世的楷书作品也不少,其中《华严经》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下面就分享该作品供各位书友交流探讨。
张即之的《华严经》,用笔精到,干净利落,笔笔到位,字字皆有出处,结构舒朗,字形上基本以方为主,让人能够感觉到一丝雍容肃静之感,点画独到,几乎每一点画都有一细尖,无论是那种笔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点画都有一细挑,略带一丝行书的笔意,显得更加灵动多姿,他的楷书点画多为细笔道,偶见粗笔画,这种处理方法有效地制造视觉冲击力。
《华严经》一上眼就有一种苍茫高古之感,同时还有篆隶的意韵,尤其是篆籀之法,看样子书法要有所成就,必须做到取法高古,总之,在张即之的楷书《华严经》中,我们既看到了唐人的影子,也见识了张即之的高妙之处,让人百看不厌,赏心悦目,今天很多朋友也选择了张即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同时将《华严经》作为自己研习楷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即之楷书《华严经》,取法高古,百看不厌
​张即之楷书《华严经》,取法高古,百看不厌!
取法高古:​宋代张即之楷书《华严经》全卷及跋文
宋朝书法史上领军人物:张即之楷书《华严经》残册02
与“宋四家“”齐名,其小楷作品被日本收藏拒绝归还
张即之《华严经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