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在古籍中的书法之美:古籍历史小知识
`
古籍刻本的用字,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手写体,即所谓软体;一种是匠体,即所谓硬体。
大体而言,明正德之前,古籍刊刻较多手写体上版,明正德之后,才转而多用硬体。手写体多学著名书家,如宋人写字,多学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而元及明早期,则学赵孟頫居多。明末馆阁体兴起,则明末清初的古籍手写体就多馆阁体。
这种书写风尚的变化,在古籍中就可领略。览印制精美的手写体古籍,也恰如欣赏美妙的书法家文字。
今天就来在古籍中发现书法家。
宋刻本
通常认识上,宋代的四川刻书,从风格特点来说,比较喜欢学颜真卿的字,这是蜀刻,大概一直到南宋初年,这种风格都比较明显。
两浙刻书比较崇欧,崇尚欧阳询的字,所以浙刻本比较秀气。
福建刻书就学柳,宋代福建刻的书,有柳公权字的风格特点,棱角俏厉。
来看看具体范例:
01 蜀刻本(学颜真卿字)
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来自网络)
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拍于国图典籍大展)
这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图来源于网络)
02 浙刻本(学欧阳询字):
宋浙刻本 《河东先生集》(拍于国图典籍大展)
宋浙刻本《昌黎先生集》(拍于国图典籍大展)
这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03 建刻本(学柳公权):
宋建刻本《陶靖节先生诗》(拍自国图典籍大展)
这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元及明初刻本
元代刻书的字体普遍模仿赵孟頫,延续至明初亦如是。
元刻本《文心雕龙十卷》(拍于国图典籍大展)
明弘治刻本《吕氏春秋》(拍于国图典籍大展)
这是赵孟頫《清华斋赵帖》,我小时摹过赵体字,小时只觉肥圆,不够秀美,大时方悟其美。
明末及清初刻本
明末清初馆阁体兴起,在刻书上也以此为尚。
明万历刻本《韩非子》(拍于国图典籍大展)
清乾隆《四库全书》(图拍于国图典籍大展)
这是馆阁体祖师爷沈度的字帖(图来自网络)
大家对比看一下,有无很像呢?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鹏翔:宋,开启古籍刻本繁荣的“黄金时代”
张志清:如何理解古籍用字的艺术特点
古籍追唐宋 刻本传四海
影印的先驱覆刻古籍
《古籍定级标准》释义
古籍名词术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