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秘·海南最原始的黎族独特民族文化


黎族概况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 黎族人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黎”属他称,其对外自称是甚为统一的,主要的自称国际音标记作“ɬai”,汉字音译一般作“岱”,不过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的差异,有“dai”,“tai”等变音,而黎族内部各支系为了相互区别还有 “哈”、“赛”、“杞”、“美孚”、“润”等自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系,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历史由来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大陆渡海到海南岛,隋代称海南岛居民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为黎族的专用名称,约在宋代以后,一般认为“黎”为“俚”的转化。黎族以土著海南岛自居。他们在海南岛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黎族特点

黎族多同姓聚居,过去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黎族妇女穿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有的地方穿套头式上衣,束发脑后,扣以骨管,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锡。妇女纹身,一般纹面部、手背及脚裸。四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女子已经不纹身了。男子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襟。


黎族不仅服饰超有特色

饰品也设计得非常精美

头饰物、胸饰品、耳饰、脚饰品…

多得让人意想不到

最特别的是

各个方言群体的首饰

都是不一样的!



白沙润黎

白沙润黎的人形骨头簪古老而珍贵,它雕刻制做精细,图案多样,黑白对比鲜明,内涵丰富,备受黎族同胞的青睐。


昌江美孚黎

昌江美孚黎妇女的发髻以牛骨簪和银簪、银质和铝质的各色饰品插满整个脑后部。


哈黎、活罗

哈黎、活罗女子,自幼穿耳,戴银铜大耳环,每长一岁就多戴一个。往往把耳朵坠拉成长长的,平时把它覆盖在头顶上,好像戴帽子一样。还有戴银制手镯、戒指、项圈的习惯。


保亭赛黎

保亭赛黎戴悬挂着银牌锁形物的银或铝项圈,头上插银钗和银铃,胸前挂银珠铃,腰系银链,戴小金银铜耳环,手戴玉镯。


五指山杞黎

五指山周围杞黎妇女用银牌扣做衣饰,头缠织花纹头巾,颈戴彩色玻璃、玉石、珠串或银项圈,胸前挂有银饰品,手戴银、玉镯。


黎族原始建筑

五指山中心地区旧时住传统的船形屋,山区黎族的住房,从侧面看呈金字形,以茅草作顶、竹子作房架,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篱笆上面再糊泥作墙。这种房子的房檐很矮,离地面仅一米。黎族村落多在山谷缓冲的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子周围保留着茂密的树木。平原村落的周围种植着刺竹,形成营赛,故称“黎赛”。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 船形茅草房屋”,传说这种住宅的造形,象征着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迁居而来的。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这种原始的房子已经基本存在了,下边就是原始的黎族船型屋,景区看到的是更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黎族服饰

黎族主要从事农业,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黎族居住地方,处于亚热带,水稻可一年三熟,也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由于四面环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适于发展水产业和林业。历史上纺织业比较发达,所织“黎锦”驰名中原。


织锦工艺是黎族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奇葩”。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已能织出彩色斑斓而又耐用床单幕布。至宋代,黎锦、黎幕、黎单已经颇负盛名,远销桂林等地。这些纺织品图案精美,主要有“渔猪农耕图”、“绿祀图”、“丰收图”、“婚礼图”等,配色调和,绚丽华美。


黎族婚礼

提槟榔光银上门求亲


“槟榔衣裙放桌面,多多少少请领认,一对光银表情理,上门拜亲定婚事。”男方向女方求婚是黎族婚姻的传统惯例,订婚、定婚、许婚、约婚均属黎族缔婚过程的开始阶段。原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国全解释说,黎族订婚要选择吉日良辰,由男方父母或直系亲属三至五个穿戴整齐的男女为求婚代表,携带用藤箩盛装的两块光银、两串槟榔干、两把鲜篓叶、一盒螺灰、一捆烟草、一件新衣或黑衫等求婚聘礼,于上午或中午时分进入女方的村寨。


黎族特色饮食


黎族三色饭

黎家的三色饭红、黑、黄三种颜色,取自天然植物染色,没有人工色素,(制作三色饭的材料,山兰糯米、三角枫、红蓝藤叶、黄姜等等)说得上是“绿色食品”;而且三种颜色相映成趣,形态美观,药味中带有甜香,极具黎族风味。




黎族竹筒饭

竹筒香饭通常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做的。 


用山栏稻(一种旱稻)中的“香米”并配肉类为原料,放入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在炭火中将绿竹烤焦,里面的饭就熟了。竹筒饭是海南黎族传统美食,黎族民间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竹筒香饭通常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做的。


现在海南很多酒店为了体现海南特点都做竹筒饭,街边也有卖的。还有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成为海南较为普遍的著名风味美食。

 黎族鱼茶  

鱼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肴,也是黎苗族人的风味食品。鱼茶味酸甜而芳香,咬食时柔软且稍韧,食之气爽神清,五内透通,深受中外食客的青睐。鱼茶是海南当地黎族苗族同胞说世代食之的美味。传说很久以前在一次丰收庆宴后,为了不浪费吃剩的东西,无意中把米饭和生鱼放在一个坛子里盖好,几天后发现其味鲜美异常,“鱼茶”因而流传至今。


“鱼茶”分为“湿鱼茶”和“干鱼茶”两种。制作原料有鱼、米饭或炒米及少许盐与碎蒜头,制法是把鱼的内脏取出,将鱼洗干净,再和炒米粉或将大米煮成的熟饭,趁热混拌在一起,加上适量的盐,用陶罐密封七到十几天后便可取食,封存时间越长越好吃。密封过程十分忌沾到油,否则便会腐烂。制“干鱼茶”则要把鱼晒干,其余制法同上。鱼茶可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五指山、琼中等地的市场上选购。

黎家山兰酒(糯米酒)


山兰米酒,黎家人称“酉并”酒,它以口味醇正,味道香甜,浓而不烈,并富有营养而享有“海南茅台”、“山兰玉液”、“琼浆玉液”等诸多美称,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单在吃法上表现了黎族人民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在它的制作方法上也同样如此,其芳名也从古流传至今。


黎族山兰酒的色泽初期呈乳白色,温润如玉,黎族人通常叫“biang”酒。“biang”酒对不好酒者最具吸引力,浓甜微辣,辣而不燥。一年后,酒呈黄褐色,好似玛瑙,甜味减弱,香味渐浓,此为佳品。时间渐长,酒呈红色,甚至黑色,此为上品,最为正宗。山兰酒浅饮生津,但后劲十足。

黎家酸菜


黎家酸菜叫“南杀”,是招待上宾一种菜,极具特色。 “南杀”的腌法很有意思,一是将黎语叫做“里嫩(剥去叶子取其幼茎)”或“芝温(取其幼茎和叶子)”的野菜,用冷饭和水冲调,入坛密封一个月,让其发酵成独特气味的酸菜。二是把牛或山鹿的脊椎骨斩碎,也可将田蟹、小青蛙、蚂蚱和其它小动物切碎,与半熟的热干饭拌调,加进适量食盐或盐水,入坛封存,经过一个月以上甚至一两年时间发酵,然后取出食用。


“南杀”有一种浓郁的气味。在酒席上能象黎族人一样吃“南杀”者,是深受欢迎的客人。


黎族重要节日


黎族一年中有春节、过年仔(元宵)、清明节、端阳节(五月初五)、鬼节(七月十四日,有些地区十五)、三月三。


黎族三月三


黎族三月三节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黎族民族文学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间音乐有自己的传统乐器:鼻箫、口弓、叮咚板、独木皮鼓、蛙锣等。民间歌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海南汉语作唱词,以黎族民歌韵律为唱腔,称作“汉词黎调”;一种是用黎语作唱词,称为“黎谣正调”。内容多样,有劳动歌、生活歌、情歌、颂歌、仪礼歌、叙事歌、杂歌等。歌者即兴作词、吟唱心曲,引人入胜。并有独唱、对唱、说唱、联唱、领唱等不同形式。曲调旋律,各地区略有不同。


有歌就有舞。黎族人民不仅善唱歌,也爱跳舞,他们的舞蹈来源于生产和生活,来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内容主要有生产舞、生活舞和宗教仪礼舞。较著名的舞有《招福舞》、《打柴舞》(竹竿舞/打竹舞)、《舂米舞》等。舞时,往往歌声、打击乐和喊声相融,场面欢快。


来源:琼州珍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黎家传统“竹筒饭”,简单的食物丰富的口感
原来海南五指山有这么多美味! ZT(图)
【中华民族】—黎 族
海南“三月三”,这些特色美食,让你大饱口福!
海南饮食文化2
海南黎族饮食文化特点 海南黎族的酒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