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禾木村:森林里的童话世界

我想象中的村庄,应该是一个淳朴的、自然的、富足的、浪漫的、充满着诗意和善良的,一个小而美的,完好的地方。

可是现实中存在更多的是“被现代化”改良过的村庄,它们很轻易地就会丢掉“自我”,却又很难完成彻底的“进化”,结果就卡在半路上,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村庄不像村庄,城镇不像城镇,拆拆建建中很多地方变了味道,让人觉得可惜。

有时觉得真不该这样,可是,再一想,谁都有得到发展和追求新生活的权利,凭什么我们享受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却渴望别人固守原始呢。他们追求改变的,和我们渴望回归的,不是同一种热切吗。

当然不是说中国没有美丽的村庄,只是我到过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或者贫瘠、或者功利、或者过度开发、或者缺少了一点浪漫和诗意……因此常常会想,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一个和自己心愿完全吻合的地方,一定会为它热泪盈眶。

直到一个秋天,去到了新疆喀纳斯湖东南部一个叫禾木的村庄,我被感动了。

禾木并不神秘,有数不清的人到过这里,被各种媒体杂志赋予了很多美誉——“神的自留地”“云中部落”“中国最美村庄”等等,光看这些就知道它已经是声名在外了。尽管如此,但它依然能以古朴而清新的本色存在至今,实属难得。

这里有电,却几乎没有裸露在外面的电杆,和空中凌乱交错的黑色电线;有新修的柏油路,却看不到停车场和形形色色的疾驰而过的车辆,只有区间公交车和几辆当地村民的私家车;有房屋,却看不到砖瓦和各色的涂料,只有木头搭建的小屋和围栏。

这需要怎样的良苦用心,才能将那些不合时宜的事物拒之门外,才能将这片土地保护的如此完好,让我们有幸遇见。

在图瓦语中“禾木”的发音是“hom”,有“膘油”的意思。

相传一千年前,在这个河谷中有很多哈熊出没。有两个打猎的图瓦人,追逐着哈熊的踪迹来到这里。他们把猎到的哈熊腰上最好的一块膘油挂在树上,以此彰显猎绩。之后游牧的图瓦人一路迁徙,在这里安了家。他们为了纪念先祖,就用“hom”作为了这个村落的名字,后来人们音译成“禾木”。

“hom”也有形容河水中翻滚的白色浪花的意思。我想,这个词应该是图瓦人对熊或者是对自然的一种崇拜,再或者这个名字仅仅是为了形容这片土地的富饶和美好。

 

到的时候是上午,阳光正好。

村子很小,四面环山,峰回路转见到它的时候,有一种忽逢“桃花源”的欣喜,远远地望着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仿佛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动人的故事。

 

我端着相机,原地打转拍了一整圈。秋色斑斓,好像随便框起来一处都可以成为一幅静美的油画。这是一片被天地呵护着的净土,白雪皑皑的美丽峰脚下,松树、白桦、杨树铺满山坡,它们像一支支画笔,在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色彩,仿佛在表达历经风霜雨雪后,蓄意已久的一场爱情。

风起时,白桦林金黄色的树叶飘飘洒洒,这份随意和散逸,让人沉醉、悸动。不由地会哼起朴树的那首《白桦林》,静静的村庄、白桦树上刻着的那两个名字、空中盘旋的鸽子,还有他们庄重一生的誓言和等待。

仿佛老去的只是时光,而那些如夏花般绚烂的青春,从来就没有改变,一直在恋爱、一直在路上、一直陶醉、一直热泪盈眶。

 

村庄的西侧有一条清澈淡蓝的河,叫禾木河。河水是友谊峰的雪山融水,沿途没有任何污染,穿越山林经过这里,透着甘甜的原生态气息。

傍晚时候,登上村子西面的小山,向东望去,夕阳笼罩下的村庄暖意融融,更加迷人。背景是绚烂的山林,中间是炊烟缭绕的村庄,屋顶泛着哑光蓝的欧式小木屋,像积木一样一颗颗撒在草地上,而这幅画的前景就是潺潺流淌的禾木河。这样的景象,好似只在遥远的童话世界里才出现过。

 

我的身后是雪山脚下的大片空中草原,余晖下有牧人扬鞭归来,马蹄卷着尘土,上山、下山、过河。那一刻,我似乎才发现禾木村隐藏在血液中真正的俊美,而这种美与风景无关,或许这只是一种非常私人的体验。

 

禾木村是历史最悠久的图瓦人村落,是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中最大的一个聚集地。他们是蒙古族的支系,据说是成吉思汗部队的后裔。祖祖辈辈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朴素、强悍、淡泊而神秘。

一直觉得民族是非常神奇的,它会让陌生的地方和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大概因为我也是蒙古族的缘故,血液中有着和他们一样的游牧性情,以及对自然怀有的那种天生饱满的热情。

在这里,我能随意地亲近一匹野马,像久别的朋友,我也会欣赏一个挺拔而性感的图瓦小伙子眼中的柔情和奔放。就好像这些全都是前世里血脉相承的因缘。

 

傍晚时,遇到一个带着耳圈的小男孩,大概三四岁,爸爸把他放上马背,好像是在教他骑马,他很淡定地骑在上面,不哭也不闹。

很多少数民族的男孩子都会有一边耳洞,在内蒙古草原也有这样可爱的模样,有的男孩子还会留一缕头发,靠近衣领的位置,编起来一根筷子般粗细的小辫子,等到十二岁的时候,家人会为他举办一场那达慕,也叫“剃头会”,仪式上把十二年长起来的小辫子减掉,算是他们的成人礼。

 

小男孩的银耳圈上穿着一颗蓝绿色透明的小珠子,在我看来这样的装饰不仅不会显得女孩子气,反而还透着一个古老民族与身俱来的骁勇、强悍和神秘。

不一会儿太阳更低了,阳光从他的背后照过来,小小的身影成了一个黑色的剪影,只有耳圈上的那颗绿色的小珠子,闪着熠熠光亮,是那么的灵动好看。

 

太阳落山,整个村庄很快就变得漆黑一片,点点灯火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充满着静谧的深情。

“言语尽头,音乐响起”,一天的疲惫让夜晚变得更加酣畅,此时响起的音乐和歌声,让所有人在这广阔天地间重新获得激情。

 

我陶醉在各种乐器的弹奏中,一次又一次地被他们的歌声所打动。蒙古族的呼麦他们传承的那么完美,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仿佛是在为每个人的心灵歌唱。

他们的歌唱好像很即兴却又很投入,丝毫没有做作和哗众取宠,就好像和这里的大山、树木、花草、河流一样,是从这片土地中生长流淌出来的,那么真实美丽。好像一不留神,就会陷入那种“天不老,地不荒”的美好当中。

他们不是为了唱而唱,也不是为了创作而唱,仅仅是日常的趣味,或是喜乐忧伤的表达。

繁星满天,银河像远空中一条缥缈的玉带,深刻而浩瀚,禾木河水潺潺不停歇,月光穿过水面光影浮动。

这样的“夜曲”,不是来自“我为你隐姓埋名在月光下弹琴”的周杰伦,也不是从战争和破碎中走出来的浪漫主义骑士肖邦,它似乎只属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与他人无关,与时代无关。

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弹唱,唱对爱人的情话,唱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唱久远时光中那些生生死死的故事。歌声里住着乐观顽强的游牧民族的灵魂,就像不会断流的禾木河水,永远活泼、温暖、充满生机、生生不息。

只可惜我是一个过客,无论停留多久,也只是过客,可能在那个瞬间我会被这充满生命质地的音乐所感染,同时我也很清楚这份美丽是有多么短暂和脆弱。

我们永远不会真正懂得,那些音乐给他们乏味的日子注入过多少琼浆玉液,也没有人能真正体会歌声赋予这个古老民族多少自我愈合的力量。

 

清晨的雾升腾飘逸,笼罩着村庄,如梦如幻,像自由的精灵。晨雾是采不走的图瓦人的灵魂,太阳升起时,人们带好夜赐予他们神圣的力量,挂上笑容继续开始新的一天。

回来后很久,我还会常常想起努尔兰家的早餐,奶茶、现烤的吱吱响的黄油芝麻小馕、奶皮子和最好吃的果酱。妻子扎达说,果酱都是她自己做的,六七月份他们会延禾木河一路去采摘野葡萄和野草莓,回来做成果酱,留作一个冬天的食用。这可能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果酱吧,酸酸甜甜,晶莹剔透,叫人垂涎。

 

那里的人们,身上都散发着太阳和月亮的光辉,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年轻的歌者,都那么明媚可爱。他们从容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可能一辈子也不用去经历任何的行色匆匆,也没有城市中现代人的种种焦虑。

有那么一瞬间,我似乎是被唤醒的:世界那么大,幸福却不过如此。活着,然后享受身边的美好,生命的意义忽然在这里变得简单而唯一。

最后

我想把《疆 · 牧歌》

这张非常好听的专辑分享给大家

它伴随着我在禾木的整个旅途

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和灵感

2018-11-06  第 92 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保持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图瓦人,在中国边境,建起了一个童话世界
刘彦茹:行走在西北边陲(之四•禾木村)
雪中禾木村:美如童话世界
冬季的禾木村是四季中最壮观的景致,美如童话!
【图文】童话禾木--金秋新疆游(6)
禾木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