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莲荷:荷花为何称为莲花?
文/蒜子
只因那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毅然选择求学杭城。臆想着夏日西湖,绿红相倚,嫩蕊凝珠,盈盈欲滴的景致,漫步杨柳依依的白堤,定是横生妙趣谁与共的惬意。
西湖边两条著名的步道,白堤和苏堤,是为了纪念在钱塘为官、造福一方的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白居易对荷花别有爱意,他在《西街渠中种莲叠石颇有幽致偶题小楼》就有写到,“朱槛低墙上,清流小阁前。雇人栽菡萏,买石造潺湲”。世间花木纷杂,偏偏选荷花来观赏,闲看卷帘坐,醉听掩窗眠,这该是对荷花何等的喜爱,以至任期将至之时,他写下《西湖留别》:“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尽是埋怨皇恩只许住三年。
荷花夜开风露香
多少次夜游西湖,从断桥残雪走到苏堤春晓,登上宝石山俯瞰西子湖的星星点点,我仿佛总能穿越过千年的风霜雪雨与前人不期而遇。时光就像一把巨大的漏斗,淘洗掉浮华,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功名。此时此景,便想到苏轼《夜泛西湖》一诗:“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真可谓月光如水水如天,行至孤山夜苍茫,荷间莺燕如劝酒,半酣深浅尤味长。
我也是生得愚钝,直到妹妹拿“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北朝《西洲曲》)问我:“姐姐,莲花不是匍匐在水面生长的吗?怎么会高过人头呢?莲子不是荷花的果实吗,为什么不叫荷子呢?”
算是一语惊醒,忙查训诂经典。《尔雅·释草》中写: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疏:皆分别莲茎、叶、华、实之名。芙蕖,未发为菡萏。花叫荷花,也可以叫莲花;叶叫莲叶,也可以叫荷叶。果则不同,叫莲房或莲蓬,没有叫荷房或荷蓬的,果实更是只叫莲子;地下的茎也只有莲藕的叫法,自古无人称它荷藕。那么,我认知中花和叶浮在水面上的“莲”,与荷花是同一种植物吗?
古人对花、木的用途主要集中在实用和观赏两大目的上
古人将植物简单地分类为药、草(包括谷类)、果、木四项(见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其中前三项又可以归总为花,古人对花、木的用途主要集中在实用和观赏两大目的上,比如睡莲,便是赏其形,似卧睡的女子,便取名睡莲。此时我们需要藉助西方更系统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生物分类法。莲花与睡莲虽然同为睡莲科植物,却被分置在不同属,荷花为莲属,睡莲为睡莲属,两者为不同的植物,也难怪有人读到“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清·陈璨《曲院风荷》)时,看到荷花和莲房一起出现会起疑惑的。
在睡莲属植物中,最喜欢的是徐志摩《沙扬娜拉》中的描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芙蓉如面,端庄素雅,含情脉脉,温柔多情,善良谦恭。自是眉目微合上,韵味便已无穷无尽。
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了荷花的命名理据:“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另《说文解字》:“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菡萏,便是未开的花苞,现也有用于借喻少女豆蔻的。唐代李商隐一句“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便可窥探欲开未开的荷花对一个老男人的强大杀伤力了吧。芙蓉,汉辞典《尔雅》解释道,含敷蒲也,也就是“敷布容艳之意”(李时珍),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不管是栽植、食用还是观赏,古人总是把“我”融入荷花之中
不管是栽植、食用还是观赏,古人总是把“我”融入荷花之中。如果说在食用时,莲子、莲藕直接化为有机体的我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观赏时,我又转化成荷花,即我在荷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追求的精神气质。比如北宋周敦颐着《爱莲说》,谓莲为花中之君子,故莲又称“君子花”。黄宅中《希濂堂留诗》:“是时夏六月,莲沼吐芳芬,我爱君子花,遗花如甘棠。”莲花洁净不染,因此人们也称其为净友。净友,又称净客。唐代孟浩然《大禹寺主公禅诗》:“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宋代陈亮《新荷叶》词:“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研。”再有宋代刘过《贺新郎》词:“水浴芙蓉净。”古人在栽植荷花的过程中,又是自我情志、逸趣的实现过程。这样,古人就在“玩”花木的心理历程中,完成了自己的生命活动。
对于美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多加诠释,尽可能用多的隐喻来表达对荷花的认识,因而自古荷花的别称就数不胜数。除了以上所提及的,还有芰荷(《楚辞》),夫容(汉《子虚赋》,芙蕖、扶蕖(西汉《毛诗古训传》),容华(汉《淮南子》),水芝、水华、水花(西晋《古今注》),水宫仙子(宋《鸡川子·荷花》),蕖仙(宋《鸡川子·荷花》),藕花(宋《如梦令》),玉环(元《说郛》),水旦、水芸、泽芝、出水芙蓉(明《群芳谱》),草芙蓉(《采芳随笔》),凌波女(宋《蝶恋花·秋莲》),凌波仙子(宋《咏荷》),浮友(清《广群芳谱》),六月春(《类腋辑览》),孰辇(清《小知录》),等等,不一而足。
根据荷花的特点,她确是诗意盎然的。荷花的美不必消说,单支的有周邦彦所云“一一风荷举”的趣味,成片的更有姜夔词中“一路荷花送我到青墩”的耀眼,即使花尽叶残,也还能给李商隐提供“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灵感,写尽诗人的闲适之情;甚至橙黄桔绿的深秋,苏轼还以“荷尽已无遮雨盖”来描写一年好景,逗人意兴阑珊地怀想它盛放时的丰姿。
在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心中,食可以无肉,行可以无车,寝可以无席,但居不可无花木相伴
在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心中,食可以无肉,行可以无车,寝可以无席,但居不可无花木相伴,似乎只有生活在花木之中,才可以避免人世的喧嚣,与宇宙共命运,因而,荷花也参与了文人雅士的人生经验。惆怅的时候有荷:“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宋·柳永《甘草子》),分别的时候有荷:“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唐·李白《折荷有赠》),相思的时候有荷:“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孑然一人、形单影只的时候亦有荷:“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桌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宋·何应龙《采莲曲》)。有将人荷花比作女子的:“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州宅堂前荷花》宋·范成大)“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蕊中千点泪,心里万条丝。恰似轻盈女,好风姿。”(唐·欧阳炯《女冠子》),亦有将少女比作荷花的:“文君姣好,眉色如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西京杂记》),还有少女嫉羡荷花的:“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复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宋·宋自逊《东湖看荷花呈愿父》),更有人面荷花相映红的:“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唐·白居易《采莲曲》)有厌恶荷花的:“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当然喜欢荷花的更多:“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于玉井旧知名。”(宋·释文珦《东湖荷花》)
《红楼梦》中有三个以荷花为名的女子
《红楼梦》中有三个以荷花为名的女子,一个是贾府买来唱戏、扮小生的女孩子藕官;一个是迎春房里的小丫头莲花儿;还有一个则是原名为英莲,后易名为香菱的薛蟠之侍妾。藕官与小旦药官假戏真做,酿出一段真爱。莲花儿出场的次数不多,在小说第六十一回里大展拳脚,她因为在厨房传达司棋的指示时遭到柳家的拒绝,便与厨娘争锋相对,还直接导致一场闹剧的发生,是个不服输、个性鲜明、伶牙俐齿的女子。虽然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藕官的痴情,莲花儿的牙尖嘴利,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菱则是作家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的角色,曹雪芹对她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她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寥寥数语,概括出香菱一生之不幸。她是一个单纯、善良,可敬可爱却身世凄迷、命运悲惨的女子。
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
荷花称为莲花,是带宗教意义的
荷花称为莲花,是带宗教意义的。荷花是印度国花,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因而荷花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佛经记载,如来佛祖诞生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在寺庙里,手持净瓶的观音菩萨总是站立或端坐在莲花台上。爱荷人士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在他的思想里佛教的因素也不少,所以当时有个说法,叫“周茂叔、穷禅客”,“禅”便是指“禅宗”之“禅”。莲花在佛教里是个常用的比喻物,比如《维摩诘经》说,茂盛的莲花一定是从淤泥里生长起来的,如果完全是净水,就不会有一个茂盛的莲花。另外,《华严经》《探玄记》里面提到莲花的特点:第一是香、第二是净——就是有清香,本身很洁净,这与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表述是如出一辙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荷花淀派为“荷花”注入了新的情感诉求。以孙犁《荷花淀》为代表的作品,采取荷叶、荷香、明月、船只、微风等极具白洋淀地域色彩的物象,不为写景而写景,不只描绘出一副副美丽的风景画。那一群含泪的革命女人,如荷花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香,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毅然承担起比男人们更大的牺牲,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对一朵比任何人类的创造物都远为漂亮的花朵沉思一段时间
对一朵比任何人类的创造物都远为漂亮的花朵沉思一段时间,去闻一闻莲池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其香味所隐藏的学问比我们所有书本全部加起来还多。历经不安与漂泊,在蜉游天地之间,终于在这里找到驻足之所。作为一个人,我们要在精神层面上、在人格上立得住,这个价值取向始终是一种普世的原则。人生一世,不能完全被物欲遮蔽,总还是应有一片精神上的净土、灵魂上的皈依。荷花以冷艳烂然的姿态,要我们为此留下永恒,其穿越时空的魅力,大概就在这里吧。
本文转自【望洲书院】活在当下的传统书院(微信号:wangzhoucolleg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花赋(一)莲花赋(43)潇散闲人
小暑﹒诗经植物之荷其实莲
很想知道“荷花”和“莲花”到底有啥区别?
十二花神 | 碧台明镜
古人笔下的荷花,唯美了整个夏天
清浓各半赏荷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