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徒步尼泊尔(5)遗世独立古老藏寨



D10 TATOPANI2345 - CHILIME1762 - GATLANG2200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清晨的时候才停,我想着海拔4000米以上雪不知得积了多厚,lauribina pass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庆幸自己当机立断下了山。依照惯例,吃早餐前在村里转转。



一个见我就双手合十很友好的小妹妹,她的眼睛黑亮的出奇。


这个小帅哥,应该有一阵子没洗澡了。这有24小时免费温泉,洗个热水澡不难吧。


Tatopani由于温泉而出名,这些色彩鲜艳的客栈都是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修建的。

吃完早餐赶路,勤劳的妇女们已经在田地里劳作。一直觉得在东南亚,妇女们撑起大半边天。

回头看看小村子,在雪山的映衬下愈发渺小。


春天里的麦苗绿的沁人好看。想起在飞加德满都的航班上看的电影蓝色骨头的主题歌,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 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



从这里下山,要一直走到谷底。这一程相当陡峭,对膝盖是个考验。


到了谷底,过了桥,就是CHILIME。这些妇女都带着孩子,也许是参加什么节日?


在Chilime吃午饭时很巧碰到了在蓝塘村遇见的德国人,就是告诉我关于这段徒步路线的那队人。因为下雨,他们在土门村待了两个晚上,也错过了Nagathali的美景。队里唯一的女性安带着对领队的明显不满,告诉我在土门村待的非常的不舒服。哎,那么脏的地方我连几分钟都受不了。要是我,宁愿安静的在nagathali的山顶待着。


吃完午饭接着爬坡,今天徒步的起点终点Tatopani和Gatlang海拔高度相差不大,就是得绕着山谷转圈,半路上碰到的放牛娃兄弟俩,长得好像。

在层层绿色梯田里散布着不少玛尼塔,很有一种天高地远不知今昔是何昔的沧桑感。





路遇村民一家人,这是回娘家的节奏吧。


喜欢云层在山谷里投下的阴影。

村口的一排玛尼塔和经幡,好似路标指引回家的路。



Gatlang村有三百户人家,传统的藏式小楼都是东西朝向,整齐而密集的分布在山坡上。由于在大山深处,几百年的与世隔绝使它成为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塔芒人的村落。




我们住的客栈在村子的上方,他们的几间客房都预订出去了,只剩下二楼宽大的主人房,就让我住了进去。我的房间视野很好。据西塔讲,我们前天留宿的Nagathali就在山谷的那一侧。



塔芒族是尼泊尔的少数民族,占尼泊尔总人口的5%。有说他们是643年松赞干布援助尼泊尔国王复位的士兵后滞留在尼泊尔的后代。也有人说他们是蒙古族人辗转从西藏逐渐南移进入尼泊尔;还有人说塔芒人就是尼泊尔的原住民。

不管怎么说,塔芒族受西藏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他们信奉藏传佛教,过藏历新年。就像在登山界赫赫有名的夏尔巴人其实是西藏康巴人的后代,也是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深远。

塔芒人讲藏语,从人类学角度讲,讲藏缅语言的民族基本属于蒙古人种而像西塔阿俊这样讲印度语言的民族大体属于欧罗巴人种。当然尼泊尔有30个民族,只要不是特别偏远的地方,人种互相渗透混杂的情况很普遍。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不太介意我的相机,看看这三个塔芒族小美女,是不是很像蒙古人或汉人。西塔阿俊一致同意,我的长相身高只要穿上塔芒人的衣服再几周不洗澡就是妥妥的塔芒人。

塔芒老年妇女的纯金大耳环真是好炫啊。几乎起到局部大于整体的作用。


西塔和店主聊天知道山上有个神湖,问我去不去看看。我本来有些累了,听到神湖两个字顿时跳了起来。据说回程两个小时,现在不到4点钟,应该来得及。

这个塔芒妇女身后的是个水磨坊,建在溪流之上,利用水利磨面,所以她一身的面粉。这是村里共用的磨坊。


村子有两千多人,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共同的6户人家。


西塔阿俊在油菜花丛中笑。


黄昏的云层飘忽不定,在山谷里投下阴影又迅速的移动,高度决定视野,在这里看山谷真是美极了。




正准备给阿俊拍照,这个友好的牧牛人抢进入了我的镜头。



田园牧歌,宛如世外桃源。


几乎一路上是听见轰隆隆的水声,快到山顶时看见一条瀑布直挂而下,村里水源就在这里。到了山顶,这个神湖有些让我失望,就是个绿油油的小水潭和湿地而已。如果能在山上建个水坝就好了,这样旱季也能保证山下的用水。



神湖虽然不是我想象中的高原湖,这一路的风光还是相当怡人,不虚此行的。

山坡上树色彩斑驳,很有些秋天的赶脚。


下山后回到客栈看那几个德国人也在,原来就是他们预定了这个客栈,真是很有缘分呢,又碰到一起去了。

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在村里转转。

塔芒人的建筑风格独特,为了防寒保温,一排排的石屋紧紧的连在一起,有点儿像西方的townhouse或者terrace house.

屋顶都是木板块上面压上石块来固定。

家家户户都有五色经幡,在山谷苍穹中飘扬。石排屋和木房顶都非常一致,仿佛同一个建筑师设计。这也是GATLANG村盛名远播的原因之一。比土门村建筑风格更完整统一。

这里有自上而下的输水系统和下水道纵横分布在村子里的各个角落,所以比前天看到的土门村干净了不少。



从神湖和瀑布飞流直下的水源源不断的流到村子里,每隔几十米就有个水池,方便村民打水和洗漱。


Gatlang村的建筑是典型的藏式小木楼,一楼是给家畜用或者储藏间,二楼是起居室。一些阳台和窗户上的木雕花相当精美。无论大人小孩,喜欢看阳台外或窗外的热闹。而他们何尝不是我镜头里的一道风景。


下午进村子时看见满地跑的鸡,来到尼泊尔就没吃到肉的我眼睛顿时绿了。晚餐我另外出资买了只鸡给三个人改善伙食。和西塔阿俊边打纸牌边等晚饭,饿的受不了指使年龄最小的阿俊去厨房偷几个煮熟的土豆分了吃了。尼泊尔的土豆也确实好吃呢,不比秘鲁的差。

那几个德国人正襟危坐和他们的向导和挑夫分开坐。尼泊尔受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阶层观念根深蒂固,一定是外国游客先吃好了,再给向导挑夫做饭,而且分桌吃饭。我有几次坚持和西塔阿俊一起吃饭,结果一直等到最后才被照顾到。

大概八点钟,晚餐终于做好了,只是这厨师水平太一般了,还不如让我做呢,真是糟蹋这鸡了。

D11 Gatlang 2200- Syabrubensi1460

昨天晚上又下了一夜的雨,早晨起来看看暗沉的天空,轻轻叹口气,在过去的10天,每天5点到6点起床,居然没看到一个灿烂的日出,这人品实在是差了些。不过,看看炊烟四起的小村子也不错。






村子里的孩子们起得很早,已经活泼泼的跑来跑去或爬来爬去了。




这发型剪得比中国乡镇的洗剪吹强不少。


村民们忙着取水,做早饭,村子里炊烟袅袅。喜欢清晨这生活气息浓郁的一刻。



正无所事事的转着,听见有人和我打招呼,回头一看,眼前一亮,一个英俊少年站在我面前,他身穿的红色藏袍仿佛一团火点亮了这阴霾的天空。他今年17岁在加德满都读寄宿学校,因此会说些英语。现在学校放假才回到村子里。他问我想不想看看他家的房子,我说如果不会打扰他的家人那最好不过了。少年一笑,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



红衣少年的家就是照片里靠左的这栋房子,跟着他上了二楼,他打开锁,我只站在门外看了看,只有一间大约十几平米的房子,里面很暗,起居间厨房都在一起。我问他房子有多少年历史了,他也不清楚,反正是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


辞别少年,在客栈附近看见几个女孩子,把最后几只铅笔分给她们,连包装袋她们都欢天喜地的拿走了。


塔芒人对色彩的感觉很好,而且塔芒人的衣服层次搭配自然和谐,有种浑然天成的优雅与自如。是他们在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他们。

回到客栈打开地图和德国人比较行程,发现我这11天走的路比他们14天还多。看着他们惊讶的眼神,那一刻我的内心几乎是骄傲的。吃过早饭,叫过西塔阿俊,在这几个身材高大的德国人的注视下,雄赳赳气昂昂的离开了客栈。


村子附近的梯田已经有人劳作了,尼泊尔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命脉,占GDP的40%,然而生产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

再恋恋不舍的最后看一眼深山中的村子。这个古香古色遗世独立的藏寨是这次徒步的第三个高潮。村子里的路快修好了,不知以后蜂拥而至的游客会对村子有什么样的影响。


回程也是一路风光,山路弯弯,山谷里气象万千。


红色杜鹃花温柔妩媚着郁郁葱葱的山谷。


下山快到徒步的终点也是徒步的起点Syabrubensi时,天居然放晴了。给西塔阿俊拍了最后一张合影。和他们十几天朝夕相处融洽,我们给彼此的旅程增加了很多乐趣。非常感谢他们因为我改变路程而多走的那许多路。回加德满都后,请他们去吃川菜并给了丰厚的小费,皆大欢喜。


至此十几天的徒步结束,我的小臂和手已经晒得黝黑。和捡来的登山杖留个影,感谢它陪我走的后半程。最后恋恋不舍的把它留在了客栈,希望有缘人能捡到接着用。



这一路的风土人情,我都要好好收藏。等我耄耋之年,回头再看看这些照片,给现在已经不是那么年轻的自己点个赞。


拍摄器材:FUJIFILM XT1 with 18-135MM F3.5-5.6(经历了风霜雪雨地震考验的适合户外的器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向雪山春暖花开【徒步尼泊尔】
遗世独立的大家——张世刚
遗世独立
尼泊尔安纳普娜大环线徒步攻略(转)
梦想的国度——尼泊尔22天徒步和文化之旅(D11)
朝鲜族农贸市场年前卖的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