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耐翁植物盆景中的美学思想
耐翁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盆景艺术家,他所创作的盆景作品(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及著作巜盆栽技艺》内涵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根据他于上世纪70-80年代所创作的盆栽作品及《盆栽技艺》内容探讨耐翁盆景艺术,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对于美的研究,中西方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主要从哲学角度研究什么是美?美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中国传统美学则直接从艺术的角度研究到底美在哪里?怎样才美?把美和对美的把握联系在一起。
耐翁先生在他的盆栽欣赏和品评的四句歌诀以及植物盆景创作中提出了“培育为主,雕剪灵活结合,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创作原则,就是解决怎样才美?到底美在哪里?这两个问题的。
他的四句歌诀即:
姿势入神巧天工,龙钟老态郁苍苍,
盈尺大如山谷中,盆里谁知韵无穷。
这里包含了“势、老、大、韵”四条依据,其中“老”、“大”侧重于盆栽的形体,“势”、“韵”即侧重于神韵。
在阐述“势”时他指出:“势”是盆栽全株基本形态的表现,包括从基部到树干、枝梢的整个轮廓。鉴赏时,首先看到的是姿势。没有姿势,即失去盆栽的意义(《盆栽技艺》P9)。要有“四德”、“六忌”(《盆栽技艺》P9- P 11),在盆栽的结构,枝干与重心,动静,气力等形态与神韵之间切磋。
如图1盆栽“峭壁游龙”雀梅悬崖式盆栽(长70厘米)
是耐翁于七十年代创作的盆景作品,树干从峭壁闯出,屈曲倒挂而下,尾端又自然有力朝上,符合植物生长规律,它与人为地向下拉,让它节节向下飘长的作风不同。枝干柔中带刚,不疏不密,神似游龙潜入深渊,态势俱佳。它是一株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树,而又神似游龙。美就在于它是一株神似游龙的树.。
关于盆栽的“老”,耐翁先生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总结应有以下几种形态:根蔓隆起,树干多屈曲多节,树皮厚,龟裂或成皱纹而粗,枝干多曲折,呈逐年整剪或枯死重生之状,枝叶不太茂密,因为只有年轻健壮的植株才可能枝繁叶茂。榕树高处有气根下垂等(《盆栽技艺》P19-20)。
如图2 “阅尽人间春色”榕树立式盆栽(高46厘米)
全株结构严紧,疏密非常调和。树干的粗细与高度的配合、树身高度与侧枝长度的配合都极恰当。其势略向左倾斜,而基部阔大,亦向左方及前后方伸展,故格外均衡稳固。侧枝、主枝也分别向前后左右伸出,有四顾的神态。树冠齐又不齐,组成浑朴庄重的画幅。气势雄健刚强,苍老的粗根高高露出盆面,树皮古厚,或成团凸起,或深深凹陷,叶不密不疏,是千锤百炼、苍老古朴的作品。乍看之淡朴,却是越看越有神。树龄一百五十岁,此树是从小在盆里培育起来的。这株树的美在哪里?耐翁先生从结构、疏密、根、干、叶、树皮步步深入欣赏其形态神韵,并画龙点晴地给它题名为“阅尽人间春色”,寓意深长。
      图1.峭壁游龙 雀梅
 
   图2.阅尽人间春色
关于盆栽的“大”,不是高大数丈,而是虽小亦像大,即“盈尺大如山谷中”之意。它要象天然的古老大树,有山林的气魄。反过来说,如果象棵小树就没有意思了。虽是小灌木六月雪,也同样是要它有山林大树的气魄。不论高仅一尺、半尺,甚至是蔓生木本,都要塑造到象数丈大乔木的模样。一般说来,立式的即雄伟挺拔;或高耸入云,树高荫大可乘凉;屈曲盘横者则其势如龙如虎,而不是如蛇如虫。
如图3“拂云擎日”榕树立式盆栽(高69厘米)
此树构图大胆豪放,气势挺拔,不减高大的古松,大有佛云擎日之势。右上顶端一个大树冠,左下地面一块大盘石,上下配合得宜,而右侧则中间略密,造成左右相照顾,均衡又自然。大树俯身荫顽石,树、石之间又配合异常协调。点缀两位老人在岩石上谈笑风生,增强了不少幽情逸趣,构成了一幅天然图画。正如元李士钊画《偃松图》题句:“问形势欲挐云空,春风秋月郁葱葱;梢为华盖身为龙,不随绮里夏黄公。”气根有下垂的,又有贴附树干的,都是自然生成。更难得的是露出土面的根蔓向左伸展,增强稳固姿势,有“拂云擎日”之势。老态龙钟,树龄一百岁。
关于神韵,寓于形体之中。形态既好,即神韵外溢,如人之丰神俊朗了。更具体地说,盆栽秀丽者即娉婷婀娜,文质淡朴者即潇洒飘逸,粗壮挺拔者即气势奇伟。各种体式的盆栽有各自不同的神韵,例如矗立式,有高耸入云之势;曲立式如龙飞风舞;悬崖式有急流奔泻之惊险或流觞曲水之幽情;卧式有蛟龙戏水之曲调,这些都是其神韵所在。
如图4“别有天地”雀梅立式盆栽(高35厘米)
这株盆栽的构图是很成功的,小小的盆面象一个旷野,较远而略高之处的大石上,两位老人对弈,树大荫凉,天高地远,景色清幽。察其题材“别有天地”,顿然把人引入李白的“问予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诗情画意之中。此景确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盆栽植株枝干的线条有刚有柔,生动自然,具有高度的造型技巧是其难得所在。两枝副干右前左后衬托着主干,仅形成两个树冠,中间穿插一小侧枝,更觉得变化巧妙入神。树虽高仅盈尺,却是相当苍老。此盆栽具备各方面的优点,突出表现神韵好。神韵盈溢,全盆的构图宛如一幅清洁的图画,其树即“无风有动摇”。
   图3  拂云擎日
    图4   别有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视万物有神,其审美活动主要不是观赏物的形体,而是体会物的精神,因而中国传统美学对于审美客体,主要也不是思考它的形体何以会美、有何美的属性,而是在它的形、神之间反复切磋。如李白的《静月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耐人寻绎,但外国人认为这首诗太简单了。《静月思》刻画了远客思乡与望月的心理活动,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月也不是简单的物,而有丰富的内涵。
如图5 “她比桃花韵更多”雀梅曲立式盆栽(高42厘米)
全株轻盈,活泼多姿,神态窈窕,有翩翩起舞之势。其主干屈曲婷婷,自下向上,一气呵成。侧枝完全显示雀梅刚硬又秀丽之美感。造型泼辣又富有风韵,她比桃花韵更多。主干裂罅洞开,基部和两条粗根高高露出土面。全株下半部疏可走马,不配任何景物,更显娉婷,宛若空中飞仙。树龄近百岁,神韵俱佳。
中国人的宇宙观是时空一体的,艺术也追求一种“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的意境,在这样的艺术中,个人与自然、主体之情与天地之景、历史的追述与哲学的思索是融为一体的。
如图6 “天高云淡”榆树卧式盆栽(高29厘米)
此树曾经遭受火劫,尚残留火烧痕,主干仅存两片树皮和少数朽木,而上部即为劫后更生,犹然生气勃勃。由于再生的主干恰好向左斜刺,使植株的重心压在左边的基部而呈均衡。侧枝的摆布亦向四面伸展,主干右边点缀小枝使疏密更得宜。其神态即若卧而“仰观宇宙之大”,其意境当不止于此。
                  图5  .她比桃花韵更多
                   图6.    天高云淡榆树卧式(高29厘米)
盆栽怎样才美?耐翁先生在他的《盆栽技艺》中写道:“盆栽即是把自然美的树融会于胸中而跃现于盆里。”(《盆栽技艺》P56)显然这是经历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注1)的过程,或者说眼中的自然、胸中的自然与手中的自然是不一样的,但他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树”,自然就美。怎样才能实现“自然美”?耐翁先生在他的植物盆景创作中提出了“培育为主,雕剪灵活结合,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创作原则。这与中国传统的美学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老子曰:道法自然,自然即是道。“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就是让任何事物都能自由自在地得以展示。遵循或仿效“道”的规律,对待任何事物都不可勉强而为之,而是“顺其自然”,才能把一个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了人的面前,以求达到生命的“天长地久”。这种“自然”尽管必须经过培育、雕剪后艺术再现的自然,但耐翁先生仍然强调要“尊重植物生长规律”,要“多关心,少干涉”,“要根据各种树木的特性,塑造不同姿态的盆栽”,(《盆栽技艺》P55)即顺其自然地再现盆栽自然的美。自然就是意味着至真,更意味着至美。
如图7 “飘然欲仙”紫薇斜干式盆栽(高50厘米)
这株神态有飘飘然之感。树干刚柔兼备,极其自然,很少加工,是美的自然树。斜干倾斜到一定程度就向上翘,颇有气势。两树干亲密无间,副干表现依偎于主干怀抱,有若母子,是双斜干的好姿势。如果以一种纯粹观看的角度来看这株树,只不过是一大一小两根倾斜的树枝而已,而我们欣赏的是双斜干盆栽自然的姿势而又形同母子相互依偎。美在姿势自然又形同母子的韵味。
美是人对物的感受产生的,是情与景交融互渗的产物。“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宗白华《美学散步》)南朝宋王微《叙画》中有:“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髣鬃之哉?”这是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在画中的体现,是绘画真正的情趣所在。因此,中国传统审美实质上是对自我人格的欣赏,艺术的直接目的在于传心。
如图8“停云霭霭”榕树立式盆栽(高69厘米)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是陶潜为思念亲友而作的诗句。这株盆栽的树冠似天空的朵朵云彩,上为密集的浓云,下为云脚,故引用陶潜诗句题之。它的基部和根蔓已布满盆面,非常苍老,自然而不纹,块根与气根构成主干的第一、二节,气根又和主干构成主干的第三、四节,都已融合为一体,具有榕树独特的三美(注2),是自小由耐翁先生在盆里培育而成的,主干朝着前后左右四向屈曲有力,轻松地顶着树冠,显得稳固均衡。全株的疏密都恰到好处。树皮古厚龟裂,已是一百多岁的高龄了,却犹有寿而康的气慨,具有各方面的优点。“停云”即凝聚不散的云,寓瑞云凝聚之意。耐翁以“停云霭霭”为此盆栽题名不仅是因为它形似“停云”,同时借此抒其思亲友之情也,盼望着亲友来相聚。
图7  飘然欲仙紫薇双斜干
                         图8.    停云霭霭榕树立式盆栽(高69厘米)
可见耐翁先生艺术创作的审美观传承着中国传统的以自然为美的美学思想。
【注1】见《板桥题画三则》的第二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注2】“榕树三美”即气根美、根蔓美、块根美,是前人在长期培植实践过程中总结发现榕树所独有的,气根有如老人之长须飘逸,示其苍老;根蔓交错如盘龙,示其生命力;块根丰满可爱如鹅卵,示其贵。但三美必须是统一和谐,否则可能流于怪诞。详见耐翁《论榕树三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厦门盆景风格
盆景入门说
榕树怎样才能让靠近主干的地方长叶?
榕树怎么造景?3种技巧,让你家盆景拥有“自然”之美!
精美盆栽;盆景漂亮的榕树,难得的青石!
好看不贵的树桩盆景,无论放家里还是办公室都很显档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