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1.8 君子不重则不威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释文】孔子说:君子不通过摆谱来自我抬高;能活学活用而不僵化教条;其所作所为,对内忠于己心,对外不掩饰自己本意;不和不如自己的看齐;言行有过,并不怕改正。

【释字】重:自我抬高。 威:耍威风。 固: 顽固,僵化。

精彩在后面解析

【释义】

诸家注解:

朱熹: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 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勿,亦禁止之辞。惮,畏难也。自治不勇,则恶日长,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

张居正:重是厚重,威是威严,固是坚固,忠信是诚实。无字勿字都是禁止之辞,惮是畏难的意思。孔子说,君子为学必养成个深厚凝重的气质,然后外貌威严,而所学的道理自然坚固。若是轻浮浅露,不能厚重,则见干外者无威之可畏,而其所学者亦不能实有诸己,虽得之必失之矣,岂能以坚固乎?然立身固要厚重而存心,又在忠信。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何以为学?故又当以诚实不欺为重,而无一毫之虚伪,然后可以进德也。所友的朋友,必胜过我的人,方为有益,若是不如我的,或便佞善柔之类,这样的人不但无益而且有损,切不可与之为友也。人不能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将日长矣。所以但遇有过或闻人谏正,或自家知觉,便当急急改之,不可畏其难改而苟且自安也。以厚重为质,以忠信为主,又辅之以胜己之人行之,以改过之勇,则内外人已交养互发,而自修之功全矣,学者可不勉哉。

孔安国:固,蔽也。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言,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也。

李泽厚:孔子说,君子不严肃、端重,就没有权威,所学习的东西就不稳固。应该以忠诚信实未主。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失,不怕去改正。

杨树达:先生皆引文,太长略。

钱穆: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厚重,便不威严。能向学,可不固陋。行事当以忠信未主。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

重,厚重。威,威严。人不厚重,则失威严,不为人敬。

学则不固,此句有两解:一、固者坚固义,人不厚重,则所学不能固守勿失,承上文言。二、固者固陋义,人能向学,斯不固陋,四字自成一句。

主忠信,此亦有两解:一、行事以忠信为主。二、主,亲义。如人做客,以其所投遇之家为主。与下文友字对照,谓当亲忠信之人。

余略。

何新: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业就不能巩固。要主守忠信。不和(上述方面)不如己者交朋友。如有错误,不要怯于改正。

主忠信,主,守也,守持。信,诚也。忠信即忠诚。

无友不如己者,即不与(忠信)不如自己者为友。古今解此句多误读。

惮,忌惮,怕也,畏惧。

金良年: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威严,所学就不稳固。以忠诚守信未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重,庄重。主,为主。郑玄《论语注》释为亲近,亦通。无,通“毋”,不要。友,作动词用,结交。 过,过错。惮,害怕。

杨伯峻: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孙钦善: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仪,学习以后,就不会再自以为是,顽固不化。恪守忠诚信实,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固,固执。与“勿固”(9.4)、“疾固”(14.32)之固同义。又,解为固陋之义,亦通。

李零:重,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话说,端着点。人不端着点,就“不威”,看上去,没有威风凛凛那股劲。

学,不光是读书,更重要的还是修行习礼学道德。目标之一,就是有君子风度,如果庄重不足,轻浮有余,“学”自然不固。

主忠信,就是谋事必忠,说话算话。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孔子说:君子不器。

老子说:大器免成。

中华文明两位最杰出的圣人告诉我们:不管有多少种行为能被称作“君子”,我们都不能给“君子”做一个定义。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板,去展示、去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君子”。

能被判断并下结论的,永远是其“言行”,而不是人。

本章,就是孔子描述的五种,能称得上“君子”的行为。理解此章,有一个字特别特别重要——“则”。

《尔雅.释诂上》 则,法也。

《广韵.德韵》 则,法则。

《诗.大雅.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在“学而时习之”一文中,我们说过,汉字是有阴阳属性的。则字,《汉语大字典》中收录35个义项。但一般可以归纳为名词(阴 阳)、动词(阴)和连词(阳),作连词的时候,表示因果、并列、递进或者转折等关系。

《诗.大雅.抑》 敬慎威仪,为民之则。

《易.系辞上》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系辞下》 寒往则暑来,暑往寒来。

本章中,“则”字取的是动词用法。前人作解,一般取连词义,所以逻辑上总感觉怪怪的,比如“不庄重”就会学“不固”。不管怎么引入道德操行的概念,都感觉很牵强。

不重则不威:是怎么“不重” 的? 学则不固:怎么“学”

过则勿惮改:怎么对待“过”

看,这样是不是顺眼多了?

《鬼谷子.揣》乃可贵,乃可贱;乃可,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

《战国策》 张仪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

重,与贱相对,是重视、尊贵之义,而且是做动词用。不重,就是不自以为了不得,不抬高身价。做到这点,靠的是以“不威”为准则。不威,不是说没威严,而是不作威作福,不耍威风。把“不威”的“不”理解成“没有、失去”,不觉得很别扭吗?

《韩非子.五蠹》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使民知之。

《列子.汤问》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字含义很丰富,就“坚固”这个义项来说,其含义随着对象变化而引申。地势坚固是险要,城池坚固是坚固,家具坚固是结实,国家坚固是稳固,决心坚固是坚守,规则坚固是禁锢……。“学”字,我们说过,其不仅指学的动作过程,还是学的结果。所以,这个“不固”不仅体现在“学”的过程中“触类旁通”,还体现在对学的结果“举一反三”。以“不固”为则而学,是悟性,更是智慧。

忠,是言行对于“心”的合一性;信,是个人心迹对他人的明白性,体现为他人眼中,“我”之言行与“心”的合一性。主,即是金良年先生说的“为主”,也是何新先生讲的“守也,守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个人都不和不如自己的交朋友,那朋友这种关系也就不存在了。

孔子真的认为,君子不应和不如己的为友么?可他明明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啊?他不仅“有教无类”,还坚持“择其善者而从之”啊?

或许问题出在“者”字上吧,我猜。“者,助词,与一系列词语构成‘者’字结尾的短语,分别表示人、事、物、时间等”(《汉语大字典》P.2972)。不如己者,未必指的是人,更可能指的是人的某一方面、某一言行。

如果说,“朋”字指的是因为精神认可、心灵共鸣而产生的“结交”,那么“友”字,指的就是人格和地位上平等而产生的“亲和”与“相处”。

无友不如己者,就是划清界限,不与不如己的言行为伍,just say bye!

过则勿惮改,“勿惮改”构成完整句子,作为面对“过”的则。这句话意译简单,大家都说得很好。

这五个短句子,是君子“五要”,后面还有“四不要(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对教人修身处世、齐家治国都有很大意义。但是,在流传过程中,却被封建统治者有目的的改制、曲解,变成了一剂甜蜜的毒药。

不重则不威,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每一个读书人都奉为圭臬。终生追求着“不怒自威”的高级境界。从私人角度讲,“有威严”是有好处的,意味着他“高人一等”。但是,在接受这么一小块“糖”时,也同时接受了这块糖带来的捆绑“合约”——等级观念。你在高人一等的同时,你也在低很多人很多等,你在妻子面前“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君为臣纲”。但是,有“糖”在前,“合约”他们看不见。

于是,自古到今,许许多多的人,兴高采烈地进入到这个等级框架中,人为地把自己分为三六九等。欺负别人时,心满意足;被人欺负时,想的也是自己不够好——被欺负了还在检讨自身,好可怜是吧?

他们从来没怀疑这框架的合理性,也许已经意识到了框架哪里来的——资源占领,却并没有认识到其根深蒂固的根源——思维,那些吃糖的时候,一起咽下去的毒药。

不庄重则学不稳固,也是一剂毒药。商鞅之后,再无变法成功者。或许不仅仅是利益集团的反抗,也在于当时的人们,脑子里只有“固”而没有“活”。“学”而得“稳固”,那变法的土壤也就没了。

(感谢微信名:夜十六同学制作篇首图,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后记】

参考书目(对应文中人名):

1、李泽厚 《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10

2、杨树达 《论语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02

3、钱穆 《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09

4、何新 《论语新解-思与行》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10

5、金良年 《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07

6、杨伯峻 《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1980

7、孙钦善 《论语注译》巴蜀书社 1990

8、李零 《丧家狗-我读》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05

9、程树德 《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1990.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威学固
子曰:《论语》真难!连我自己也搞糊涂了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为人不庄重,不会有威严(1一8一1,讲于2021年2月9日)
2009年8月7日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有错误不要怕改正——《论语》学习08
跟《论语》学习做人智慧:不重则不威,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