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分享之——品读《诗经》

(根据程子2017年“送你书香一缕”阅读分享稿整理)

《诗经》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祖先的一本歌曲集,它曾经是民国以前中国每一个读书人都必须熟读默记的儒家经典,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认为不学好《诗经》,会影响到语言表达的水准。《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之源。每一次读它,那些字里行间的依稀红颜、漫草荒烟、金戈铁马、流水高山,那些先人们如歌如诉的唱颂,穿过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扑面而来。经历了岁月的大浪淘沙,却更显出《诗经》的质朴之美。

《诗经》的开篇名字叫《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即便是如此古雅的语言,我们也仍然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诗里的男子对他喜欢的姑娘那种一往情深。那个姑娘有多好呢?“窈窕淑女”美心为窈,美貌为窕,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美丽无双善良贤德又很热爱劳动的女孩子,正在河边采荇菜呢。这个男人爱到什么程度了呢?“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也就是说这个姑娘的身影日夜都在他的心里徘徊,让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千古经典,开篇却是一首情歌,由此可见咱们中华民族其实是最重情最浪漫的民族。《诗经》是儒家的祖师爷孔子负责整理的,共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通俗的理解,“风”就是地各方民谣、“雅”就是当时的周王朝首都地区的民歌,相当于今天的正宗学院范儿民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就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时候唱的歌。孔子这位大主编对《诗经》的概括就是一句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思无邪,我的理解就是这些诗歌所包含的爱恨情仇,对祖先对上苍的敬畏,都是当时的人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所以就算是后来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宋代理学,也没有脱离对《诗经》的尊崇,而且象《关睢》这样的情歌在《诗经》里屡见不鲜。比如说《国风.秦风》里的《蒹葭》。有一首现代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相信许多人都是会唱的,它的歌词就从《蒹葭》而来,原诗是这样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对那种可望而不可求的忧伤,那种百转千回也无法忘却的情怀的吟咏,后世没有一首诗能够超越《蒹葭》的魅力。

《国风.卫风》里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用最最朴实的诗歌语言,表达了对他人情感的一种珍视和回报。

在《国风.郑风》里,有一首我最喜欢的诗《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你衣领青青的样子啊总让人想起,就算我没去看你,你怎么能音信沓无呢?害的我在城门口走来走去的翘首以盼,一天见不着你,漫长如三月。有人说,《诗经》的郑卫之风开启了中国艳诗的先河,我却不这么认为,《诗经》里的情诗语言虽然很生活化,却没有一首诗是艳俗的,用论语对《关睢》的评价来形容《诗经》里其它的情诗也不为过,即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只能用率真灵动去形容它的美感。

《诗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语言的简约凝练,古人惜墨如金的源头也可以追述到此,比如《国风·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据解这是一首先秦晋地流行的闹洞房的歌曲,在傍晚举行的婚礼至闹到夜半,欢喜未散的宾客打趣着一对新人: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啊?你们见到了彼此,该怎么度过这样的良宵啊?只有八个字,就把新人的羞怯、客人的戏谑完美展现,含蓄雅致而又不失风趣,没有任何细节,却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只这一句,就胜过了后世所有关于男欢女爱的描述。

《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韵律、章法、语汇的运用对后来中国历代文人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比如曹操在《短歌行》里就引用了《郑风、子衿》以及《小雅.鹿鸣》中的部分篇章。其实我二十几年前第一次阅读《诗经》,也是先读到曹操《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而怦然心动,然后寻根溯源的找到了《诗经》。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诗人们或者直接引用或者化典而用。《诗经》就象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一条永不干涸的圣泉之水,是永远让后辈读书人高山仰止的一座丰碑。千百年来营养着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心灵。

《诗经》里有一些诗用隐喻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的当权者和贵族,比如《硕鼠》、《墙有茨》等等,也有很多诗描写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艰辛。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豳风·七月》这是一首长诗,诗中从各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很有历史研究价值的一首诗。

还有一些描写了战争和徭役的悲苦和不幸,其中有一首是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的《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大家一定听到了耳熟能详的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表达了因为战争被迫分离的男女对感情的坚贞不移,也有人认为它描述的是两个并肩战斗的士兵相互鼓励共同进退的兄弟之情,总之,不管它表达的是爱情还是战友情,都会如醇酒一般让我们沉醉其中。这就是《诗经》,它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细品的一杯千古陈酿。

孔子当年入齐国闻韶乐而醉,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连续三个月吃饭的时候都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如果今天的我们能够认真的品味夫子留给我们的这部经典,也会得到孔子闻韶一样的快乐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里的爱与哀愁
《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导读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20
【诗经】《国风·周南》第一篇 关雎
诗经首篇正关情《关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