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及应用案例汇编

一个学技术的公众号

ID:BianDianJiShu

智慧变电站


采用先进传感技术对变电站环境量、物理量、状态量、电气量进行全面采集;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本质安全、先进实用、面向一线、运检高效,建设状态全面感知、信息互联共享、人机友好交互、设备诊断高度智能、运检效率大幅提升的智慧变电站。




一次设备:

按照“防火耐爆、本质安全、一键顺控、智能巡检、状态感知、智能表计、免(少)维护、标准设备、绿色环保”等要求进行选型设计,全面提升一次设备质量和智能化水平。

二次系统:

按照“就近转化、就地保护、硬件标准、软件可控、信息共享、智能计量、方便一线”等要求进行设计,实现运维便利化和智能化。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概念,可以被视为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彼此依赖的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

数字孪生即数字化双胞胎是实际产品或流程的虚拟表示,用于理解和预测对应物的性能特点。在投资实体原型和资产之前,可使用数字化双胞胎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仿真、预测和优化产品与生产系统 。通过结合多物理场仿真、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功能,数字化双胞胎不再需要搭建实体原型,即可展示设计变更、使用场景、环境条件和其他无限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同时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成品或流程的质量。

手动给上面这段可能 “不明觉厉” 的定义画两个和本问题相关的小重点:
  • 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这里产品的生命周期特指设计阶段,生产装配阶段和使用维护阶段三个部分。这三个阶段分别面对设计人员、制造人员与用户等不同的对象,涉及和产生的数据类型也各有不同,同时这些数据信息又存在着以产品为核心的紧密关系。西门子公司将数字化双胞胎在这三个阶段的应用分别称为:产品的数字化双胞胎、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和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这三种数字化双胞胎涵盖了产品和生产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产生的信息与数据。

  • 结合多物理场仿真、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

数字化双胞胎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数值仿真或者机器学习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数值仿真方法,数字化双胞胎可以应用物理实体反馈的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和完善;另一方面,相对于机器学习,数字化双胞胎可以通过对物理过程的仿真和领域知识提供更加准确的理解与预测。

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进化的概念,实现数字化双胞胎需要数值仿真、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内的多种技术。本回答内将针对数字化双胞胎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三个阶段的应用,简要叙述它们背后的一部分主要技术,并在最后放飞自我,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展望。

1. 产品的数字化双胞胎

产品的数字化双胞胎内包含有产品所有设计元素的信息,如产品的三维几何模型,系统工程模型,BOM表,一维至三维、多学科的仿真模型,电气系统设计,软件与控制系统设计等。它可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各项物理性能及整体性能,并在虚拟环境中对产品进行调整或优化。

产品的数字化双胞胎

产品的数字化双胞胎背后的关键技术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数字建模

这里的数字建模不仅指代对产品几何机构和外形的三维建模。对产品内部件的运动约束,接触形式,电气系统,软件与控制算法等信息进行全数字化的建模技术同样是建设产品数字化双胞胎的基础技术。
  • 一体化的仿真验证

对单个维度物理性能或系统性能进行数值仿真的技术在当前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对于复杂的实际产品,其运行时的性能涉及到多物理场、多学科的综合作用。举例而言,对海上漂浮的风力发电平台进行产品数字化双胞胎开发,就需要同时集成涡轮叶片的空气动力特性、浮体的水动力特性、浮体的结构变形特性,发电系统的响应特性,控制系统的逻辑与算法等多个方面的一体化仿真验证技术。
为此,在数字化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单个系统或多个系统的联合仿真对产品的性能进行预测分析同样是实现产品数字化双胞胎的重要技术。
  • 其他技术

实现完备的产品数字化双胞胎,还需要建模和仿真之外的其他技术,如创成式设计技术,基于历史数据的仿真结果校准技术等等。

2. 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

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针对于生产装配的过程,在产品实际投入生产之前通过仿真等手段验证制造流程在各个条件下的实际效果,最终达到加快生产速度与稳定性的目的。
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双胞胎
生产执行阶段的数字化双胞胎

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背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 生产规划建模与仿真

对各个生产单元及其在一起共同工作时的生产流程进行建模与仿真,是建立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的基础。这其中包括对各个生产单元的数字化建模与展示,也包括对物料流、排程排产逻辑、自动引导车(AGV)控制算法等生产流程的数值仿真。
  • 虚拟的生产调试

在生产的执行阶段,对各个生产单元内的工作流程与效率进行的过程建模与仿真,也是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的重要基础。这其中可以包括机械设备自动化操作过程的仿真,例如在汽车的装配过程中,对多个协同工作的机器手臂控制算法进行虚拟调试,是验证总体结果,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另一方面,在自动化运行的设备之外,对生产单元内人机交互过程的仿真和调试也是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的背后技术之一。

3. 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

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既包括实际生产产品的生产执行阶段的生产性能数字化双胞胎,也包括产品投入使用时的产品性能数字化双胞胎。前者面向的是工厂与制造商,基于生产线的实际情况与运行信息反馈对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进行调整与优化;后者面向的是产品的使用客户,基于物理传感器等信息对具体产品的实际特性进行提取与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等功能,也可以通过产品的实际运行信息反馈指导产品的设计方案。
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

总体而言,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将从物理实体中获得数据输入,并通过数据分析将实际结果反馈到整个数字化双胞胎体系中,产生封闭的决策循环。

实现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需要以下几类关键技术:

  • 快速仿真,实时预测

在生产的实际执行阶段或者产品的运行阶段,原材料、设备、流程、人员或者环境参数、运行状态等系统信息随时会出现调整与变动,而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需要将这些变动实时的在数字空间内进行更新。为此,结合物理传感器输入的数据进行快速、实时的仿真与预测是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的重要技术。
举例而言,在产品投入运行后,基于数据输入与快速仿真技术可以对重要但难以测量的性能参数进行实时的仿真计算,实现对产品的预测性维护等功能。视频内就是电机运行过程中,对电机内部温度应用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进行分析的例子。
  • 大数据分析,数据闭环
生产线或产品的各个物理传感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实际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分析是实现主动响应,事故溯源,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双胞胎信息反馈功能的重要技术。例如,生产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等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提取,通过机器学习与数值模拟验证等方式实现原因分析,并针对事故原因提出产品设计、生产流程设计中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
总结而言,数字化双胞胎背后的关键技术涉及数值建模与仿真、机器学习以及将信息连接起来的物联网、云平台等领域,对这些领域内的数据和应用的集成能力同样是数字化双胞胎的关键技术。当前,数字化双胞胎的应用领域与范畴还在不断发展,电力领域数字孪生的探索已经开始,2021年科技攻关方面涉及较多数字孪生方面的研究,各个领域的突破都可能会提高数字化双胞胎的实际能力,成为未来数字化双胞胎概念的关键技术。

在科幻的世界中,人类终有一天会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数字世界,实现“永恒”。而在更实际的未来世界中,我们可以应用数字化双胞胎的概念,将各个物理产品实体内包含的全部信息进行数字化、关联化,从它的设计方案、加工过程、运行状态等信息内,发掘信息内深藏着的价值。在作者看来,这些物理实体的数字化双胞胎,将是未来物联网的重要基础之一,也将对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案例一:

海110kV数字孪生变电站博艺站

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关键技术的智慧变电站,为临港新片区打造“智慧互联、协同共享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典型经验。“数智能源”的未来,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110千伏博艺站设计阶段,建设团队将变电站本体和设备的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跨前融合,集成变电站设备参数、实验报告、运行状态等信息,打造与实体完全一致的数字化模型,更好地实现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的管控。

  得益于BIM技术,变电站内的设备模型都可以清晰显示,工作人员能够随时查看设备状态、关键状态量、遥信遥测数据以及环境数据等重要信息,甚至是试验报告也可以随时读取。随着系统投运,变电站不仅能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主动缩短传感器的采样周期,实现“双向互动”“循环复诊”,还能利用环形验证、专家知识、人工智能分析等核心技术,对传感器采集的动态数据以及历史数据进行研判分析,实时诊断、分析和告知设备的健康状态以及异常发展趋势,更能综合考虑设备状态、规程要求、电网检修“三同步”原则等多种因素,输出差异化、精细化的检修策略,由预防性检修转向预测性检修。

案例二:上海35kV蔡伦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

      电网设备数字孪生系统的首个试点站——35千伏蔡伦智慧变电站,地处国家级技术高地——张江科学城,为区域内“三大三新”产业提供电力保障。

 蔡伦站内运用25类传感技术搭建全维度前端感知网络,实现更为全面、准确、及时的状态感知,形成了以“机器为主、人工为辅”的巡视模式,大幅提高巡视效率和质量,降低运维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让运维工作更安全。

 数字孪生系统将专家知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对传感器采集的动态数据和海量历史数据进行研判分析,实时诊断设备健康状态。当感知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还会对巡检机器人发出指令进行复测,同时缩短传感器的采样周期,实现“双向互动”、“循环复诊”。

 通过设备不同“健康指标”之间的“环形验证”,数字孪生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缺陷,还能够快速定位缺陷,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做到“提早发现,精准治疗”。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设备健康状态,“对症下药”输出差异化、精细化的检修策略,由预防性检修转向预测性检修,推动“检修模式”从“粗放经营”向“提质增效”转变。

案例三:海南220kV大英山数字孪生变电站

该变电站依据统一电网数据模型,实现了变电站设备、环境等可视化管理,初步完成了220千伏大英山数字孪生变电站阶段性建设,验证了公司数字孪生技术路线可行、有效,打造了南方电网统一数字孪生技术路线落地的海南样板工程,具有较强的全网示范性效应。

在模型设计、模型实例化、模型拓扑贯通、模型可视化、共享服务、智能应用支撑等方面,全过程遵循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的统一技术路线,基于南网云、公司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平台,结合变电站生产运行实际,开展了大量的数据清洗及数模拼接工作。

目前已完成4个配电区域、93个配电间隔、23个气室间隔的模型实例化建设,完成主变区域54个、220千伏区域233个、110千伏区域321个、10千伏区域299个设备及部件的设备孪生,接入了电流、电压等535项实时数据,形成可拆解、可组装、可复制的变电站数字镜像。

同时,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智能传感设备采集,实现了生产运行状态实时在线测量,物理设备、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为电网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案例与应用示范。

未来数字孪生将成为每一座变电站的标配,借助数字孪生平台的开放性和扩展性,电缆、架空线等设备也将纳入其中,与变电站共同串联起一张强大的数字电网,实现浦东全电网的数字孪生,为该公司“一二六六”数智化战略转型、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浦电智慧和浦东样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字双胞胎”正在成为智能制造新趋势
Digital Twin 数字孪生| 工四100术语 (编号308)
Digital Twin的8种解读!
产品设计阶段数字孪生的应用场景漫谈
数字孪生助力地下变电站与地上公园和谐共处
【观点与争鸣】关于数字孪生的冷思考及其背后的建模和仿真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