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叶在壮 || 古旧书店情缘(散文)
userphoto

2022.07.29 黑龙江

关注

 作家简介 
叶在壮,男,1952.07生,苏州市优秀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省文联书法老师。市书协会员。苏州老园丁书画研究会理事,苏州大学书法社会员、苏州草书社社员,苏州知青书画院成员,苏州知青文学社成员………

古旧书店情缘(散文)

【江苏 苏州】叶在壮

       苏州乐桥古旧书店三楼,我曾应店主之请,为一幅古画配写了一副书房联,店主戏称“镇店之宝”,当然有点夸张了,究竟如何,诸位得便可去看看,至今高挂在墙,赫然在目。

        其实受邀写这副对联的起因,还是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古旧书店“淘书”的常客。我喜欢去旧书店淘书,因而想到旧时文化名士大多喜欢此道。

        读书人喜逛旧书店,一些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书,于无意中得之,大有“茫茫流沙喜淘金”之感,此乐亦是趣。所以逛旧书店,雅称“淘旧书”。

        民国时期,经常淘旧书的人群中不但有为稻粮谋而不得不“看白书”的凡夫俗子,也有许多“来此徜徉,喜不释卷”的社会名流。

  鲁迅早在日本读书时,就喜欢逛旧书摊,买回了大量古旧书籍。回国后在教育部任职,住处靠近北京古玩街琉璃厂,便常常前往淘宝。他的日记1912年5月12日记载“下午至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喜店丛书》”等;1914年1月31日记载“午后同朱吉轩游厂甸,遇钱中季、沈君默”;1914年2月8日记载:“……观旧书,价贵不可买,遇相识者甚多”;1923年旧历正月初六记载:“又在小摊上得《明僮录》一本,价一角。”鲁迅特别记明“小摊”两字,表现意外收获的兴趣。回国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购买了1.4万册图书,很多是淘来的旧书。

  王国维也喜欢逛书摊,一去就要消磨大半天。书是必须反复摩挲,如果遇到想买的书,就要非买不可。因此,书店的老板都认识他,也乐于卖书给他。

        美学家朱光潜更是旧书摊的常客,每次从北大进城办事,必会挤时间顺便到旧书摊转转,淘回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朱自清的一首诗,形象地描画了淘旧书的引人魅力:“诗爱苏髯书爱黄,不妨妩媚是清刚。摊头蹀躞涎三尺,了愿终悭币一囊。”

  其实不只文人囊中羞涩才来淘旧书,也有 不少达官贵人常来觅宝。当时南京的夫子庙也有人为生活所逼,低价卖出心爱的藏书,或破落世家子弟把先人藏书低价变钱,造成不少珍本秘籍流入旧书摊。所以当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以至国府主席林森等社会名流,以及名教授吴梅、胡小石等等,都喜欢淘书,偶有所获,便喜不自胜。淘到金子是常有的事,沈复的《浮生六记》就是经人在旧书摊上发现后才付梓的。

  如今,那些曾经流连在旧书摊的民国名流们,都走进了发黄的纸张里,在某个角落无声地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或站或蹲挑挑拣拣,突然目光定格内心喜悦,然后小心翼翼如获至宝般地从众多旧书中捧起它们,再去重温一个个神圣而又经典的梦……

       我由此在古旧书店淘到满架(上千本)经典字帖,在社区办过展览,在图书馆做过讲座,给自己的文化修炼和书法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实在是与古旧书店有缘!

(在线编辑:文童)

   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投稿前,请作者仔细校对、审核,如有漏字、错别字或病句现象,作者自负。       
       投稿前需关注本公众号,加编辑微信18403880789。投稿邮箱:371084207@qq.com ,投稿时请在作品后附作者简介+照片和联系电话,稿件7日内刊发,请在本平台查看,超时可自行处理。
       赞赏费:实行分成制,10元(含10元)以下不返还。10元以上部分作者60%、平台40%,十天后发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旧书的书
春节前最后一次淘旧书
旧书摊
苏州旧书店
那一年,苏州旧书卖疯了!
与书的相逢,是难以言说的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