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专刊】叶在壮 || 怀念儿时的年味(散文)
userphoto

2022.07.29 黑龙江

关注

 作家简介 
叶在壮,男,1952.07生,苏州市优秀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省文联书法老师。市书协会员。苏州老园丁书画研究会理事,苏州大学书法社会员、苏州草书社社员,苏州知青书画院成员,苏州知青文学社成员………

  怀念儿时的年味(散文)

【江苏 苏州】叶在壮

      想起儿时的年味,除了吃,还有玩,真让人难以忘却。那个什么东西都好吃,什么菜都入味的开心大年——六十年前一甲子的年味,值得怀念。
        回忆我童年过大年的情景,终身难忘。那时我家不富足,但为了过大年,父亲早早筹划储备年货,母亲为我们几个孩子做了新衣新鞋。我们大年初一都能穿上新衣新鞋新帽。过年那几天,母亲把我们小弟兄打扮得体体面面。到元宵一过,新衣入橱,下一年再穿。老大的衣服给老二,老二衣服老三穿,以此类推。
       腊月廿三,过小年,送灶神,谢年,祭祖宗。挂上先祖画像,摆上祭品,拜我曾祖鸿年公和祖父树翰公等祖先。
       年三十,迎灶神毕,家人围坐吃年夜饭,一家热热闹闹,小孩欢天喜地,父亲帶领我们放鞭炮。母亲掏出红包,给我们分发压岁钱。早先是每人两角,稍大点给五角,从未见一元整钞。正月初一,父亲领着儿子们去给苏州两三家长辈拜年。长辈们也发压岁钱。拜年结束,兜里总有一些小钱。大街上热闹非凡,人们走亲访友,街上碰到熟人,都会拱手祝福,口称恭喜发财。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州寻常人家必有厨房,厨房中最重要的就是柴灶。那三眼灶台,砌着三口大小不等的铁锅。灶墙上砌着龛,下层放油盐酱醋糖,上层放油灯盏,顶上置灶神。灶墙上部砌烟道,烟囱直通屋顶。灶台上的铁锅,内侧最大,外侧最小。最大的锅蒸煮大鱼大肉,烧大锅饭,过年过节家人大团圆时使用,平时则烧洗澡水。中间的锅煮饭,外侧小锅炒菜烧汤。灶台上除了三口铁锅外,还有两个不大的铁罐,砌在两锅中间略靠后处,叫汤罐。汤罐水是利用烧灶时的余热加温,用来洗脸洗脚。三眼灶台墙后是灶膛,烧火人把柴塞进灶膛,通过瞭望孔观察灶台上饭菜开锅情况。灶膛前的凳子叫烧火凳,长而特低。柴火是农民沿着苏州特有的内城河道摇船运到城里买的,堆积在柴房里。因此当年最易失火处就是柴房。我们居住的尚堂弄八号厨房那口大灶,随着我家人口逐年增多,后被拆去,十多平米的地方,改为我们弟兄的儿童房。
        


       儿时那些年,亲友串门做客,端上一碗粉蒸肉,那是稀罕物。记得那次过年,母亲早早起床,将糯米粳米掺和一起,放上八角香料、桂皮,在锅里翻炒成微黄。母亲将猪肉洗净,切块装盆,用自家酿造的黄豆酱油和黄酒拌匀,腌制四个小时。将配好的作料、生姜、冰糖、盐、蒸肉粉,按比例搅拌均匀,用干荷叶垫在蒸架下。母亲将炉膛柴火点燃,我就坐在灶前凳上监视火势,蒸煮多时后,蒸笼飘出浓浓香味,再焖上半小时,粉蒸肉就蒸好了。揭开蒸笼,香味扑鼻。母亲捡一块让我尝尝,急吼吼的我伸长脖子,狼吞虎咽,想让母亲再来一块时,母亲却说,等年夜饭时再吃吧!
       吃是逢年过节的重头戏。过年的“忙”,主要就是忙吃。现在生活实在好,但吃什么美食,都不觉味美。倒是想想当年视作美食,今日餐桌上几乎消失的猪油渣,恰是过年美食。一九六零年前后,城市买肉凭肉票,一人一月只配给半斤,食油也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只有二两。肚里没油水,买肉就盼望买肥肉。有幸买到肥肉或板油,都会把它熬成猪油,装到小罐里。一罐猪油,细水长流,可吃好多天。在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用筷子挑出一丁点洁白的猪油,与白米饭一拌,没有菜也能吃上两碗。可惜粮食有定量,哪能敞开肚子吃?儿时总是吃不饱啊!猪油熬好后,剩下的油渣,是炒菜的好食材。油渣炒青菜,香气特诱人。过年时,一碗白米饭,一盘油渣炒青菜,就是一顿丰盛的过年餐。可惜那个年代,猪油不常有,猪油渣也不常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过大年,那真的叫“过年”。这是家家户户都必须尽最大努力过好的重大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最盼望的日子。


       为了过好大年,尚未进入腊月,家家都已精心筹备。在食品短缺的年代里,什么都要计划。谁能搞到吃的,谁就是本领最大的。在春节前的一个多月里,储存一切可以留到春节的食品。咱家有个不小的后院,种了南瓜,就留下瓜籽;种了向日葵,种子一定要珍藏好;好不容易搞到的魚,把它腌制好,挂在背阳通风处;平日省下的猪肉,腊月要酱好;石灰缸里储藏的茶点,过年拿出来招待客人的饼干,还是脆生生的。大年三十,父母在厨房里忙碌。锅里煮着猪蹄、鸡鸭,酱肉的醇香早已绕梁。可在除夕夜前是不可动筷子的。
       春节前的街上,人们到处排队,买鱼,买肉,买鸡,买糕点干果……鱼大部分是鲢魚,鸡是脱毛的光鸡。观前街三清殿正山门内,存放着堆到屋顶的数千只咸猪头,供市民整日排长队凭票购买。节前最热闹的场景,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抢购物资。人山人海,你争我抢。当你拎着购得的鱼肉猪头回家时,满足的心情,兴奋的喜悦,简直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吃大年夜那一顿饭,我们弟兄与父母围坐桌上,享受着一年来最好的口福。鱼是那么鲜美,红烧肉是那么粘嘴,猪爪肉冻最不舍得吃……食物有限,必须实行分食制,弟兄们每人一盆菜,谁也不舍得多吃一口。肉是轻轻地咬,菜是慢慢品,不忍轻易下咽。大锅肉汤要不断地添加白菜、萝卜、土豆。大年三十的荤菜汤水和丰盛菜肴,可吃好几天。也许真的是少吃多滋味吧,儿时过年的味道,真的难以忘怀。
        除夕放鞭炮是必须的。晚上关门放两个高升,早晨开门再放两个“开门”,儿时的我最喜欢去寻找未炸响的小鞭炮,偶然找到几个,偷偷地点上一个,“砰”的一下,其乐无穷。一盒自来火,把火柴头竖在砂皮上,用指一弹,着了火的火柴在夜空中划过,那是很高级的游戏。
         年初一早早醒了,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棉裤、棉鞋,向长辈们拜年,嘴上叫一声,换来几毛钱,万分开心,终于见到难得的现金啦!那种幸福感,只有过大年时才会有,如今满满地占据脑间。大年初一,父母分给每人孩子一份小吃,自己炒的西瓜子、油炸兰花豆、熏青豆、煮花生,数颗奶糖和饼干肯定是奢侈品了。我装在口袋里,慢慢地吃,品尝着这过大年难得的零食。大年初一的街上是最热闹的。玄妙观三清殿前很早就来了“买梨膏糖”的江湖艺人,他们用石灰在地上画个圈,敲打一阵锣鼓,就开始说拉弹唱。走江湖的人都有才能吸引看客,使出浑身解数,把控着场面。这时,我会从这圈钻进那圈,看表演,也会花一分钱买块梨膏糖,捧个人场。
        童年追逐嬉戏的日子,在我的生命中流淌,年味斑斓光影转眼而过。儿时的乐趣,年味的记忆,已深深地刻在心里。我过了今年春节,七十周岁了。一晃六十年一甲子逝去,儿时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历历在目,都会勾起我对过往的无限怀恋。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在线编辑:文童)

   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投稿前,请作者仔细校对、审核,如有漏字、错别字或病句现象,作者自负。       
       投稿前需关注本公众号,加编辑微信18403880789。投稿邮箱:371084207@qq.com ,投稿时请在作品后附作者简介+照片和联系电话,稿件7日内刊发,请在本平台查看,超时可自行处理。
       赞赏费:实行分成制,10元(含10元)以下不返还。10元以上部分作者60%、平台40%,十天后发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志平 | 餐桌上的母爱
吴秉信|油渣渣
刘凤玲 窗棂上的母亲【散文】
家庭炼猪油,教你几个诀窍,猪油洁白,香而不腥
炼猪油熬出来的油渣,您就像我这样处理,炒出来非常下饭
詹舒悦║70后的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