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叶在壮: 再谈消失的齐门外大街(随笔)
userphoto

2023.07.08 黑龙江

关注


作者简介:

  叶在壮,男,1952.07生,苏州市优秀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省文联书法老师。市书协会员。苏州老园丁书画研究会理事,苏州大学书法社会员、苏州草书社社员,苏州知青书画院成员,苏州知青文学社成员………

生活随笔

      再谈消失的齐门外大街

【苏州】叶在壮

     一条城北齐门外大街如今消失了,原先的老街紧傍千年元和塘河,一直向北延伸,穿过陆慕,直到苏州高铁北站,成为贯通苏州南北向的交通要道。但时至当下,这条新辟的齐门外大街尚未完全竣工。沿途有些地方新老交替,不伦不类。相城区往南与姑苏区有五条对接通道,分别为相城大道、齐门北大街、人民北路、广济北路和永方路,目前相城大道、人民北路、广济北路已连通,永方路已开工建设,齐门北大街是高铁苏州北站南向联系市区的唯一通道。然而,齐门北大街多年未能联通,给居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这使我想起了本世纪初这里老街的人间烟火。它不是高档消费的闹市,只是一早一晚的集市嘈杂忙乱。待到落市后,只是一条苏州东北城门外的寒酸破街。

    在民国初,齐门地段曾组成商团,联合应对频繁战乱。后成了娄葑公社的一部分,属于娄葑供销社辐射的地段。齐门城门外,有明显的郊外乡下气。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渐渐成为城乡结合部,如今已经完全成了城北市区的一部分。

    下图为齐门外大街附近原有的里弄,供曾经熟悉齐门外的老苏州人缅怀。

   意外发现了老朋友已故收藏家谭金土的收藏品。弥足珍贵,见于上图。

    齐门老街和六城门外老街一样,都是城里城外水陆交通关口,城乡物资交易的集散地,居民赖以生活的农贸市场。当时广阔的阳澄湖,直到长江边,出产无尽的谷麦蔬果和鱼腥虾蟹,半数要从齐门元和塘运进城里来。这条狭窄破旧的老街老河埠,就是滋养姑苏繁华的血脉,一段老根。

    目前,齐门外大街片瓦无存。唯有南马路桥、北马路桥两座古石桥,惶惶似漏网之鱼,匍匐于四周气场强大的高楼大厦之下。

    在老街尾北端的洋泾塘岸,曾有一片建于清末光绪年的水泥小楼群,原是美国“福音医院”,解放后改成了军区第一干休所。二十几幢小型别墅楼,至今仍然保持了它的清谧,就像一群被世人忘却的遗老一样。

    值得珍贵的是路边还保留有“齐门外大街”古老的路名牌。屈指算来,这条老街路名至少存在了一两百多年。

    齐门外最兴盛的市面,就数木行。当时我就单身住在齐门外大街138号的齐门小学,后结婚于东汇路68号的外齐王庙附房。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处木排筏子氽满齐门吊桥下的外城河。从东汇路到西汇路一线沿河岸滩边,木排连绵不绝。与胥门外娄门外的木行业鼎足而立。从平门桥到塘坊湾桥经过齐门桥一带河面开阔,水上交通便利,形成好一派水上闹市。齐门历史上,先后设立过三个木业公所,有案可稽的巽正公所就是东汇路上的著名木行。

    自清初康乾以来,东汇西汇一带的官方告谕碑刻,便有七通,略读碑文,便足见齐外木业埠市之浩盛,估计至少繁华三百年。

    “齐门帮”木匠做的椐木家具,是吴地传统生活中,最有地方特色、最普遍使用的苏式家具。大至床橱八仙台,小到长凳杌子靠背椅,材质朴实坚韧,纹路自然清爽,形状简洁匀称,成为小康人家享用的标配。

   《平江区志》中,留下刘荣根、瞿天福、沈阿金、曹阿水、温天生五位名字,他们是“齐门帮”木匠的中坚人物。其手艺业绩,有别于王天井巷、仓街帮的红木作坊,更具平民大众化。

    康熙帝首次下巡江南入苏,从老阊吊桥上岸,策马入城。抵皋桥,走吴趋坊,折南趋盘门。登临城楼后,北向经阊、齐两门,再南行到娄门城头。由此下城墙,走北街,复至拙政园及八旗会馆。终赴葑门内工部织造局。据苏州正史文献康熙版《吴县志》所记,皇帝走马城垣半日游后,是在齐门内的马道下城头的。

    齐门外东汇上的安齐王庙,被列为控保建筑,其实已经往北移了几十米再重建。现庙内存一碑,记录此处为奉祀乡土谷神。碑立于乾隆四十六年的盛世。外齐王庙砖雕门楼基本为原构,遭破坏处已有修补,幸存了。里边原有的戏台,被拆迁搬到山塘街通贵桥对面,成为装点阊门外文化底蕴的门面。

    齐门外大街铁路洋桥北的井亭桥浜附近,曾是排球主教练郎平的外婆家,姓傅,郎平的两个外甥女傅培渊、傅屏莹俩姐妹分别是齐门小学87届和89届毕业生,是我在齐门小学任教时的得意门生。其母亲是郎平的姐姐,两姐妹对我很亲,有一次,郎平与中国女排来苏州表演赛,两姐们特地为我征集到女排全体成员的签名,亲热地送给我。这可是珍贵的纪念品啊!傅屏萤毕业后成为一名警官,有时还能惊喜相遇。

    同处洋桥以北不足百米处,有著名作家苏童的家。苏童是齐门小学75届毕业生,当时他外公是此来落脚的外来移民,有竹业手艺。苏童是齐门外长大的孩童,他小说香椿树的人物背景,和直抒胸臆的《八百米故乡》,分明写的是对齐门老街的心心念念,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道不尽的衷肠,回不去的故乡,见不了的爹娘……有关苏童的故事,我写过很多,此处省略。

    民国《齐溪小志》作者李楚石的故居洋房,就在北马路桥的横街南侧,要南跨王婆泾桥(现在此桥还在)过去,离原大海塘很近的,但后被光华厂并吞。最后全部拆光。

    齐门元和塘上的南马路桥东堍有一老虎灶和茶馆店。为齐门外老街的传统水乡建筑,因其独特,曾引来影视导演们的目光,《开枪吧,为他送行!》和《特殊身份的警官》两部电影都在此拍摄。可惜遭遇火灾,已经拆除。


 图 | 叶在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贵的苏州街、巷、弄、桥老照片,有你当年生活和不能忘怀的地方吗?
苏州的路、街、巷、里弄(五)
两块碑留住老街居民乡愁
欣赏老照片 享受吴文化:(十六)苏州的街巷文化(10)以古城墙门命名的街巷
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
姑苏游记 ( 一),历史和古城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