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装甲兵入朝作战纪实

来源:铁甲骑兵(美篇)

中国人民志愿军

装甲兵入朝作战纪实

文:朱 鹏    谢 镤

        在有关抗美援朝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在坑道里奋勇阻击敌人的志愿军步兵,把美军飞机打得空中开花的志愿军高射炮兵,在敌机轰炸下抢修铁路的工程兵等等,但很少出现志愿军装甲兵部队的身影,实际上装甲兵在抗美援朝战场和其他兵种一样,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志愿军入朝后,根据中苏协议,苏联向中国交付了10个坦克自行火炮团的装备,共有T-34中型坦克300辆,NC-2重型坦克60辆,MCy-122自行火炮40辆。我军用这批装备组建了3个坦克师和9个坦克团。1951年2月,装甲兵党委召开会议,决定以坦克第1师师部为基础成立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率领4个坦克团以及2个高炮营、2个工兵营、1个摩托步兵营及修理工厂,计5000人首批入朝参战。第一批入朝作战的装甲兵部队经过3个月战前训练,即开赴朝鲜战场,准备接受血与火的考验。

超越射击:装甲兵入朝的第一次出击

        1951年夏,第五次战役已经结束,敌我双方沿“三八线”处于对峙状态。这时,装甲兵部队已经开至前线,做好了投入战斗的准备。朝鲜境内河流纵横,山路崎岖,不利于坦克运动,而制空权又掌握在敌人手中,如何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发挥坦克的作用,是志愿军装甲兵所面临的一个挑战。考虑到当时志愿军炮兵较少,为增大我远程炮兵的火力密度,装甲兵部队决定采用超越射击方法配合步兵作战。所谓超越射击,就是以坦克炮隔着遮蔽物打击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目标,起到地面火炮的作用。

        志愿军装甲兵第一次出击的任务,交给了坦克第1团3连。3连的战士们入朝已经两个多月了,还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接到任务后同志们兴奋不已。连长董来扶指挥两辆坦克趁着夜色绕过盘山公路,跨过临津江,顺利到达了预先准备好的坦克发射阵地。这个阵地在靠山公路的两侧,两个坦克掩体相距不远,为了很好地隐蔽自己,掩体挖得比以前深,坦克开进去后,炮身基本与地面相平。为了增大火炮仰角,有效地发扬火力,消灭敌人,掩体底部前高后低。坦克刚进阵地,乘员们就跳下车来,伪装车体,作射击前的准备。

        董连长亲自查看准备情况以后,拿起通往步兵指挥部的电话,向首长报告准备情况并请求射击任务。在微弱的手电照明下,董连长在作战地图上查找到敌防区的小桥并作上明显的标记,那里有敌人的汽车灯光,他拿着板尺和铅笔,将坦克阵地和目标连成一线,量出了两点间的距离,接着又用指北针算出了所处的方向角。根据测量出的数据,两辆坦克的炮塔缓缓移动,射手们迅速调整好了火炮的射向和射距。董连长拿起电话通知前方观察所,随后喊道“预备!”装填手托起炮弹“咣当”一声,将榴弹推进了炮膛。“放!”,炮长眼盯水准仪,手握火炮高低转轮,按动电击发引铁。“轰!轰!”火光一闪,雷鸣震耳,两道闪亮的光芒划破了漆黑的夜空,直向目标方向飞去。能不能命中,谁心中也没有底,战士们都紧张地看着手握话筒的董连长。“打得好!打得好!敌人的汽车被打着了,继续射击!”观察所传来了喜悦的声音。两门火炮又连续射击了两分钟,彻底摧毁了敌人的据点。

        装甲兵的第一次出击斩获颇丰,而我方无一伤亡,极大的鼓舞了战士们战胜敌人的信心。从7月上旬至9月中旬,装甲兵使用超越射击作战19次,对敌纵深的炮群、指挥所、观察所、集结的坦克、汽车和步兵进行了打击,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坦克火力配合步兵作战的经验。但超越射击毕竟不是坦克、自行火炮的主要作战手段,且炮身仰角过大容易造成炮身后坐不复进和复进机漏油的问题,影响装备性能,所以,随着志愿军炮兵的不断增加,装甲兵部队在后期的作战中就较少使用这种做法了。

坦克伏击战:山地潜伏的17个昼夜

        阵地战阶段,敌人的坦克侦察群和游动的坦克经常在我军阵地前进行骚扰,为了避免敌飞机和火炮的攻击,志愿军装甲兵经常采用伏击的手段将其歼灭。设伏的坦克通常利用夜间进入阵地,占领阵地以后即严密伪装,发现敌人后沉着冷静,掌握最有利的射击时机,把敌人的坦克放到最有效的射击距离内(通常是在500-1500米)将其一举击毁。在朝鲜战场上,凡是我伏击的地点,敌人坦克往往不敢再次进入。

  1951年秋,美军发动了“秋季攻势”,企图将战线北推,逼迫中朝接受其谈判桌上提出的无理要求,我军为保持现有战线,与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0月7日,坦克2团1连3排排长高三合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在沐浴洞东山小高地设伏,待机消灭迂回我阵地翼侧的敌坦克。14日深夜,驿谷川的河水静静地流淌,3排的三辆坦克在炮声的护下,向伏击阵地驶去。

        三排的伏击阵地是驿谷川西岸我军阵地前的屏障,离敌前沿仅有500米,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眼皮底下。坦克开进了工兵预先构筑的掩体,高三合带领战士们迅速用草皮和树枝对掩体进行了伪装,和原地貌保持一致。第二天拂晓,敌机开始对我阵地前沿盲目轰炸,在这不到一百米宽的阵地上落下了一枚枚炸弹。突然,一枚炸弹在掩体附近爆炸了,掩体上冒起了黑烟和火苗,伪装网被烧着了!为了不暴露掩体里的坦克,全排战士冲出了掩体,在浓烟里穿来穿去,用树枝扑打,用身体滚压。高三合的一只胳膊被弹片击伤了,但他坚守火线,指挥战士们把火扑灭,利用夜间又修复了被损坏的坦克掩体。

        10月17日,我军步兵因在前沿遭敌多面火力威胁,转移了阵地。但高三合却向上级强烈要求坚持潜伏下来,他的要求得到了批准。这样一来,三排的潜伏点便成了我军前哨阵地,行动稍不注意就会被敌人发现。为了防止意外,他组织全排挖好了散兵坑,并将坦克机枪卸下,做好了阻击敌步兵袭击的准备。潜伏的时间是如此漫长,在潮湿的掩体里,白天见不到阳光,夜里看不到月亮,从射击孔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敌人的步兵在阵地前大摇大摆地晃悠,却不能开枪射击,把年轻的战士们憋得难受。高三合告诫战士们,三排的目标是敌人的坦克,不能为了图一时之快而前功尽弃。1天、2天、3天……17个昼夜过去了,这期间,他们的阵地不断遭敌轰炸,落弹1500余发,工事7次受损又7次修复,创造了当时我军坦克潜伏时间最长的记录。

        10月31日上午9时,电话铃响了,指挥所发来了通报:“三排,敌坦克正由德隐洞向我伏击陆地运动,命你们相机将其消灭!”高三合立刻下令:“准备战斗!”9时20分,敌人的坦克出现了,像乌龟似地在盘山道上慢慢地爬着。装填手把一发穿甲弹“当”地一声推进炮膛,报告道:“穿甲弹好!”高三合屏住了呼吸,不断地转动着潜望镜。两辆坦克缓缓地进入了我方的伏击圈,距我坦克约600米处,盲目地用机枪向我阵地扫射。高三合高声喊道:“各车注意!预备——放!”两发炮弹向敌人的首辆坦克射去,那辆坦克的炮塔猛地抖了一下,炮管耷拉下来,立即腾起了浓黑的烟柱。敌人的第二辆坦克见势不妙,挂上倒档,慢慢向后蠕动。可处于射击位置的九号车却没有动静。“九车长,你们为什么不射击?”高三合拿起电话吼道。“排长,我们的射击孔打塌了,没法开炮!”高三合跃出掩体,向9号车冲去,不料用力过猛,伤口一阵剧痛,身子一晃便倒在了地上。这时,射击孔前出现了工兵副排长魁梧的身影,他用尽力气,扛起了压在射击孔上的横梁。9号车抓住时机,急促地打了一炮,敌人的第2辆坦克在盘山道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再也无法动弹了。这次伏击战,首创我军坦克在朝鲜战场以3发穿甲弹击毁敌2辆坦克的战绩。战后,三排荣立了集体三等功,高三合立一等功,并荣获一枚朝鲜人民政府授予的“战士二级荣誉勋章”。

阵地攻坚战:飘落在铁履下的米字旗

        1951年11月,为配合停战谈判,打击敌人的猖狂气焰,志愿军普遍开展阵地反击。装甲兵分队积极支援步兵开展阵地反击作战,坦克前出到我防御前沿或翼侧占领发射阵地,以直接瞄准射击支步兵战斗,显示了坦克的重要作用。

  坦克第1团以10辆坦克配属64军191师3个营的兵力,反击马良山之敌。马良山位于九化里东北,为临津江西岸的重要制高点。守敌是英联邦第1师28旅苏格兰边防团的4个连500余人,负责阵地指挥的一个任职15年的英军营长,这个家伙战斗经验丰富,在非洲、德国、法国、日本都待过,他在阵地上苦心构筑了由明堡、暗堡组成的多层地堡群,前沿设有10米宽的网式铁丝网,以及由拉雷、脚踏雷、照明雷构成的混合布雷场。经过详尽的阵地侦察,布雷区和近百个明堡都被我炮兵锁定,但是那些隐没山凹部的暗堡却很棘手,战斗一旦打响,这些火力点必将给志愿军步兵带来很大伤亡。

        经过慎重考虑,坦克兵决定抵近敌阵地前沿以近距离的直瞄火力打击敌人。坦克阵地设在了马良山脚下贵存里、麻伐洞等处的各个小山头,通向阵地的道路全是宽不过3米的盘山窄道,很多地段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黑森森的山沟,弹坑一个接着一个,敌人很难料想到坦克能通过这样恶劣的道路出现在阵地前沿。11月3日晚,我军炮兵向敌阵地进行了干扰射击,掩护10辆坦克秘密进入了阵地。

        11月4日下午3点,信号弹腾空而起,总攻开始了。坦克手们把第一排炮弹射向了敌人的阵地,敌人的280高地、216.8高地、317高地都应声腾起了浓烟,一个又一个敌人精心构筑的坚固地堡被准确的直瞄射击掀上了天,工事里的汽油桶,阵地里的弹药箱也被炮火击中,爆炸起来,烟雾弥漫,烈火腾腾。发射了十五分钟后,敌人发现我坦克阵地,集中4个炮群向我坦克阵地射击,接着12架敌机投下了40多枚凝固汽油弹。一时间,坦克阵地陷入了一片浓烟烈火之中,先后有5辆中型坦克和1辆重型坦克被烧着了。装甲兵战士并没有因此停止战斗,炮长和装填手在车内继续射击,其他乘员迅速跳出车外救火,有的光着膀子用衣服、被子扑打着着了火的坦克,有的冒着熊熊大火打开了灭火机,很快将火扑灭了。

        40分钟后,志愿军以部分炮火假延伸和步兵火力同时开火的手段,进行火力侦察。敌人误以为志愿军发起了冲击,各种火器一起射击,喷吐着一条条火舌,残存和复活的火力点完全暴露了。机警的坦克手们将它们控制在瞄准镜中,按照火力分工给它们逐个点名,掩护步兵不断前进。车内的温度渐渐升高,刺鼻的火药瓦斯气在坦克舱内弥漫,乘员们都脱掉了上衣,光着膀子坚持战斗,装填手的双手被灼热的弹壳烙起了血泡也全然不顾,有的战士在车内要晕倒了,拿起水壶用凉水往头上一浇,爬起来又回到了自己的战位。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我军顺利地占领了马良山,在一处被坦克炮摧毁的碉堡口,战士们发现了英军营长的尸体,他虽然久经沙场,最终还是没能在这场不义之战中保全自己的性命。

        在马良山攻坚战中,装甲兵利用夜间隐蔽前出到阵地前沿占领发射阵地,利用敌人对于志愿军坦克只能在夜间和黄昏出动的臆断,在高射炮兵的掩护下,出其不意的在白天发起进攻,以抵近射击的方式摧毁敌工事、地堡,有效地支援了步兵,而我方坦克无一损失。战后,参战的坦克2连荣立集体二等功。

伴随步兵冲击:夜雨中怒吼的“人民英雄坦克”

        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参加正面防御的志愿军4个坦克团投入了反击作战,其中,志愿军坦克第4团配属23军进攻石岘洞北山的美军第7师第17团。装甲兵部队利用白天阴雨,敌机无法出动的有利时机,大胆伴随步兵挺进敌纵深,不断以火力围歼美军,支援步兵。

  7月6日夜,暴雨倾盆,朝鲜驿谷川内洪水滚滚,一辆坦克抖动着庞大的身躯,隆隆地穿行在沼泽地带,空中的闪电映出炮塔两侧的白色标记——215。这是坦克4团2连的215号坦克,它奉命随坦克2连加强志愿军23军步兵199团担任主攻。石岘山北山是美军阵地防御体系中的要点,志愿军曾3次攻占该阵地,均被美军反扑夺回。为了达成战斗的突然性,215号坦克在发起战斗的前一天隐蔽地开赴前线。这条仅能通行一辆坦克的通道是步兵、工兵在炮火威胁下忙碌了20个夜晚修成的,在敌人排炮轰炸和雨水冲刷之下,已经凹凸不平,路面上汇积着一坑一坑的泥水。排长杨阿如手持夜光镜,身子前倾,在215号车前缓缓摸索道路。驾驶员陈文奎着夜光镜上闪放的淡绿色微光,拉动操纵杆,在布满弹坑的S形道路上慢慢爬行。

        当坦克距离射击阵地不足300米时,突然,猛地颠簸了几下,掉进了两个并排的大弹坑,淤泥顶住了车底,无法前进了。215号车的坦克手们挖淤泥垫木头,紧张抢救到后半夜,仍不见成效。坦克淤陷的位置,四周平坦,没有隐蔽物,离敌人占据的346.6高地主峰,只有2000多米,如果被敌人发现,不但任务无法完成,坦克也难以保存。杨阿如将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很快耳机里传来了首长的声音:

        “天津,天津,我是北京!请回答:能不能'93’(射击),能不能'93’?”

        “能够'93’,能够'93’。”

        “天津,天津,马上穿衣服。”

        “是,马上穿衣服。”

        杨阿如纵身跳出坦克,招呼同志们伪装战车。天亮前,大家已经用稀泥和树枝把坦克伪装得像一个小山丘一样,炮管像一根靠在“土包”上的木头,地上所有的坦克履带痕迹都被抹去了。天亮了,杨阿如发现主峰上敌人的三辆M-46重型坦克,正对着已被志愿军占领的石岘洞北山开炮,支援美军向石岘洞北山反扑,它们的侧面,正好朝向我坦克的炮口,他命令战士们迅速标好密位,等待黄昏的到来。黄昏时分,346.6高地上的敌坦克依然在向我方阵地开火,炮口的火焰恰好暴露了他们的位置。炮长根据白天的观察和计算,向第一辆坦克发射了一发炮弹,只见一道红色的火球在敌人坦克上划起一道绿光,向左上方一闪而逝,杨阿如急忙喊道:“跳弹!向下瞄,放!”炮长稍稍转动了高低机,右手食指又按动了电击发。又一道红色的火球正中敌坦克中心。“打中了,再射!”又一发炮弹出膛,敌坦克瞬间喷出大火,火光映红了阴沉的夜空,也照亮了另外两辆坦克的轮廓。敌人的坦克慌忙转动炮口试图还击,但已经来不及了,215号坦克几发速射,将剩下的两辆坦克——击毁。

        这时,陷在泥里的215号坦克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了,远方敌人的炮群开始集中轰击这片地区,不能坐等坦克被敌人炸毁,战士们开始寻找保护坦克的办法。驾驶员陈文奎提出了一个想法:敌人知道我们惯打夜战,打了就跑,所以他们也不追,而是随着我们坦克开动的马达声追踪射击。如果我们马上发动坦克,开始猛加油门,把发动机声音搞得很大,然后减弱,就可以把敌人的炮火骗走。同志们听了他的意见,都很赞成,陈文奎发动了机器,猛加油,坦克隆隆地吼叫起来。很快,震耳的排炮声从坦克后面传来,渐渐地向后延伸。陈文奎抑制着内心的兴奋,慢慢地调低了油门。敌人用3个炮群,沿着坦克“向后转移的道路”,由近到远地一直打了两里多路才罢休。

        又过了一天一夜,第三天早上,电台收到指挥所的命令:今晚部队发动反击,215号坦克争取在21点前开出,配合反击作战,消灭敌346.6高地的另两辆坦克。排障救车的关键是找木头,只有用木头把路垫好,才能让坦克开出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战士们在身上裹一层泥、捆上草,爬到几百米外的山上把被敌人炮火炸断的树干、树枝用绳子拴在腰上往回拖,终于在晚聚集了70多根木头,垫平了道路,开出了泥潭中的战车。夜幕又笼罩了大地,阵地上再次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高地上空挂着几颗照明弹,惨白的亮光映出了两辆敌坦克的黑影,这两辆坦克完全没有想到我方坦克的再次出现,依然将侧面留给了我们的炮口。215号开进了新的阵地,先敌开火,迅速将敌坦克打成了两堆废铁,掩护步兵牢牢控制了阵地。

        志愿军215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绩辉煌,共击毁敌重型坦克5辆,击伤1辆,消灭敌迫击炮9门、汽车1辆,摧毁敌地堡26个、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7次完成了配合步兵作战的任务。为此,志愿军政治部授予它“人民英雄坦克”的光荣称号,全车乘员记集体特等功,排长杨阿如同志记一等功,同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徒手坦克团”:靠双腿前进的装甲兵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装甲兵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其士兵战斗精神较差,一旦发现与其步兵脱离或遭到围攻往往会陷入惊惶失措的状态,容易选择弃车逃生。为了接收被我军缴获的坦克,上级决定让坦克第26师53团(入朝后改编为独立第6团)不带装备,徒手入朝,到战场上搜集和抢修缴获的敌坦克以装备自己。全团入朝时除了修车工具和轻武器外,只有3辆汽车。

  第四次战役前夕,战斗频繁,常常缴获敌人的装甲车辆。徒手坦克团的战士们装备心切,就是有1辆坦克也要赶去抢修。从平壤到三八线以南几百公里战线都是他们的活动阵地。出国时带的三辆汽车很快就被敌人炸毁了,战士们主要靠徒步行军。敌人害怕志愿军得到他们丢下的装备,总是在放弃坦克前把它们破坏掉或者拆走重要零件,还派飞机反复轰炸。为了和敌人抢时间,部队一再轻装,能扔的都扔了,朝鲜的气候非常寒冷,很多同志手脚冻伤了,但大家宁可扔掉衣服也不肯放弃一件修车工具。

        一次,团长带着战士们昼夜兼程赶到大同江畔。大同江水咆哮着滚滚西去,下游的公路桥已被冲毁。在江畔的公路上,歪倒着一辆坦克,从车体上看,并没有损伤,钻进车内一检查,各部件基本完整,但狡猾的敌人把化油器和磁电机拆走了。没有这两个部件,坦克是无法走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去寻找其他坦克拆下所缺的零件。战士们在四周到处打听,听附近的人民军部队介绍,前边一个小村庄有几辆被破坏的坦克,但是坦克周围已经被投下了定时炸弹。一听说有坦克,大家什么也顾不上了,立刻动身去察看。到了那个村子一看,果然有几辆坦克,几颗定时炸弹半截插在周围的土里,随时有爆炸的可能。勇敢的坦克兵们小心翼翼地爬进了坦克,拆下了能用的器材,连夜赶回。破晓,大同江畔响起了隆隆的马达声,那辆遭敌破坏的美式坦克,又滚动着履带,高昂着炮口,加入了志愿军装甲兵的行列。

        多数情况下,徒手坦克团的战士们是在头上有敌机轰炸,前方有战斗时抢修坦克的。1951年8月中旬,他们受领了到平壤市郊抢修坦克的任务。当时敌人正对平壤进行野蛮轰炸。战士们刚刚展开工作,8架敌机忽然从东南方飞临上空,疯狂地俯冲、扫射,炸弹爆炸声响成一片。不久,一架被我军高射炮火击中的敌机,拖着长长的尾巴,从空中直栽到了抢修场地边上,巨大的爆炸气浪把现场的许多同志都震得昏了过去,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大家并没有因此停止手里的工作,在车里拆零件的战士把炮塔关上继续工作,车外的战士利用车体作掩护,也不歇手。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炸弹不落在头上,就一定要把车子修好开回去。当天夜里,同志们驾驶着5辆修复的美式坦克,开向了指定的待机地域。

        为了不给敌人破坏坦克的时间,徒手坦克团还组织了一批精干的小分队随前沿步兵行动,缴获坦克后立即修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徒手坦克团在朝鲜的8个多月里,共修复坦克30多辆,特种车5辆,并收集了大批坦克零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从1951年3月至1953年7月,入朝参战的志愿军装甲部队共有8个坦克团,在二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共参加大小战斗246次,毁伤敌坦克74辆,火炮20门,工事864个,在战斗中共有145人牺牲,损失坦克9辆,战伤26辆,他们的光辉业绩必将永载史册。

(责任编辑:赵 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甲雄风-纪念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志愿军装甲兵的T34坦克部队
铁甲雄狮歼英军——记抗美援朝经典战例马良山战斗中的坦克兵
志愿军装甲兵抗美援朝作战实录
二战步枪中的另类:威力巨大的苏军反坦克步枪,德军装甲兵的噩梦
古德里安教你打炮:坦克射击
许光达急赴朝鲜,坦克设伏沐浴洞首捷,马良山再歼苏格兰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