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之要在于不瞎折腾

瞎折腾,就是指没有按照事物的规律,没事找事的乱折磨、乱挥霍。

天道自然,人能在地球上生存,有五气为用、五谷为养。五味平衡,神志不乱,自然能使身体的五脏功能系统平衡,气血充足,通流不滞。如果去做一些不遵循健康规律的事,这就是折腾,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在挥霍身体的能量。不病才怪。

但是时下网络盛行,各类信息大量的冲击着国人原人的思想文化。一底蕴不足,心中无主见的人,于是就迷失了。网络上到处是一些无知的小丑在乱喷,而现实生活中也是为了一句话不顺意大打出手。要么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通宵打游戏;女性则大冬天里露着双腿,拖着拖鞋,以此谓之美丽时髦。这是生活上的瞎折腾。

有的想健康,但一心寻找一些神奇的方法,于是一些不入流的江湖术士,用一些蛊惑人心的话,叫人辟谷、练功、偏食某种神奇的食物,大街小巷到处是打着中医旗号的按摩、艾灸、汗蒸、拔罐等等的养生馆,很多民众盲目养生,哄抢乱食,好好的身体养出了一身毛病。这些事,以流行的网络语称为作死。好好的身体去吃什么泄药来排什么毒,身体好了,大小便的量维持一个合适的度,能排的自排,能留的自留。按摩、艾灸,也是因人而异,古人针灸取穴都说“宁错其穴,勿错其经”,用按摩、艾灸等方式治疗养生,首先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进行,身体情况不一样,所选的经络和穴位也不一样。前些年,电视上有个牛人教人敲击胆经。因为国人对官方媒体的崇拜,觉得能在央视里所讲的都是神话,有多少女人因为过度的刺激胆经,使阳气过度升发,扰动肾精以致闭经。营养过盛的人,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当的饿一两餐,自是可以,但已经元气不支的人再去过度的饥饿进行辟谷,这真的会让人升天成仙的。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周易》告诉我们天下本有不易之理,《道德经》告诉我们顺应这不易之理的规律去做事,《黄帝内经》更是把这些顺应自然大道的不易之理详细的告诉我们别去瞎折腾。这些才是指导健康的大道,而不是乱食绿豆、大白菜、生泥鳅等作死方式来保证健康。整天谈《周易》,而不去理解这不易、变易、平易的核心辨证法,这样装门面的学习,无非也就满足下虚荣罢了。

天下没有神奇之法,道就在生活之中。

今天上午来了个病人,我谈了下中医,我说“中医就是天冷了加件衣服,天热了减件衣服的事,那来这么多繁乱。”但是民众为了健康总是去寻找一些神奇的法门,于是也就产生了一个可笑的市场,造就了一批人去创造了一些看起来很神奇的养生方法。比如杭州有个人给别人作整个北部的刮痧,偏偏告诉别人这是在练气。太极拳,如果从养生角度来练习,这是一种桩功慢练,要旨在于宁神定志,步法上以自然为要,身体中正安舒而使气血和畅。而现在更多的人练太极拳是为了场面上的炫耀,比划着摆个架子。一个月前在杭州见到一个教太极拳的,说什么是太极拳用于格斗是内劲什么的。格斗之用,就不仅是内练一口气的问题,还要外练筋骨皮的。筋骨不强健,谈什么格斗??弄一个什么内劲,使人听得玄之又玄以此显示高明。如此种人,真用于格斗,还不被人当沙包打。

健康之要在于微调,切不能去做一些超越身体承受极限的事。神志主宰五脏,神志内伤,直伤五脏。老子时时说要清静无为,到了宋代的礼学更是时时明确的提到“灭人欲”。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自然无法做到真正的无为,要养家也不能做到灭人欲,但少些功利心,少些攀比心,让自己的心神宁静些,还是有必要的。在网络上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都为了一句话要争个赢,这样的心胸,不生病才怪。《周易》第一卦就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一个自强的人,必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自然不会被社会上的一些世俗所左右,从而内心安定、五志平衡,少生疾病。

本人在场面上一张药方打发的病人,病人所拿走的药方,并不是我平时真正治病的药方。因为这种病人平时和我根本不联系,我不知道病人的生活习惯,也不知道对方抓药的药材质量如何,所以本人都是开一些有效果,但不偏的纯正之方。可是病人的心都很急,都想一下子就把病治好。2016年4月份,本人在北京诊了一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杨女士,这病人的确很难治,用药上稍寒稍热都不行;稍补稍攻也不行。我开了个看似太平方的药方,过了八九个月,病人告诉我感觉良好。

有人问我的中医是什么派,我说不上什么派,因为中医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补充的发展过程,本来就没有什么门派,适用就拿来用。但补气固肾、通利三焦,这是我的治疗特点,因为补气固肾、通利三焦是保证生命健康的基础。临床上党参、黄芪、厚朴、枳壳、陈皮、苍术、茯苓、菟丝子、枸杞子、当归、益母草等等这些看似很寻常的中药是我治病的核心根本。如见脉有涩数加益母草、黄芩等一两味清透瘀热;见中焦不运,加焦三仙、少量大黄(1-3克)等疏运中焦以降气机;脉细舌尖红者,是阴虚上焦有热,加些许黄芩、知母、麦冬之属以清养;见明显的血脉不利,比如关节痛、冠心病等,根据疾病的部位,选一两味活血通经药,比如桂枝、鸡血藤等;妇科炎症、尿路感染等下焦湿热之病,加用些败酱草、益母草等解毒散结,再加些许荆芥等风药促进阳气的升发以解下焦之郁滞。

不论怎么治,总是要使病人气机升降平衡,三焦要通利不滞。用药简单,固养元气以守王道。

记得前年,本人写了一例治疗妇人乳房病的病案,因为我治疗乳房病向来以健运中焦为核心。有人提出是假病案,于是我把文章删除了,事隔一年,我又把这病案重新写出,并把我的辨证治疗思路是从朱丹溪的“越鞠丸”中脱胎而出,本人并把整个病案进行详细讲解。于是别人觉得是这么回事了。想想的确很可笑,自己没弄明白的事,不见得别人也没弄明白。2012年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一个叫任海霞的中医硕士生称我为师,亦引来一片嘘声,这就是底层百姓的思想,如果都去为这些世俗的偏见计较,那就不要活了。我们从经络学上看,足阳明胃经穿乳而过,用中焦脾胃入手治疗乳房病,只要稍懂点经络学的人都是一看就能看出其中的道理。难怪古人会说出不懂经络学,治病起手就错。常用的疏肝解郁药方,有“越鞠丸”和“逍遥丸”越鞠丸用苍术、神曲偏于疏运,而逍遥丸用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偏于健中。但都是培土涵木和疏木运土相结合,治疗都是落实到脾胃上,和《伤寒杂病论》中所讲的见肝之病先实脾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肝郁引起乳房病,但治疗从脾胃入手,这是很正常的事啊。

再有本人治疗风寒外感,常用黄芪、苏叶、生姜、厚朴、苍术、当归等药为组方,这也是脱胎于《伤寒杂病论》的“麻黄汤”。不外是因为江南多湿,气多虚,用黄芪代甘草、用苏叶代麻黄、用生姜、当归代桂枝,再针对多湿加厚朴、苍术以运中化湿,使寒邪和湿邪进行分消。中医讲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取其意而不泥其药,这有什么不对了?古人说“医者,意也”。于是有人就说中医是因为讲不明白,才用了一个“意”字来扰乱人心。意可以理解为思路,也就是说学习前人的思路和方法,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

中医学发展数千年,对疾病的核心病机已较完善,这结治疗规律是中医治病的核心,这些历经千年的正确方法,我们好好继承就是了。如果为了迎合病人急切的心理,一心想去找神奇的法门,这是瞎胡闹。

中医是研究生命的医学,生命有生命的一定规律,不去顺应这个规律,强行乱治乱养,自然是弄得一身是病。很多女性病人都会问我月经期间能不能吃中药(很多中医都叫病人月经期间不能服药,只能说此医技术水平还不行,还不明白育龄女性的生命规律),其实很多妇科疾病,最佳的治疗时机就是月经期。因为妇人排月经时是一个除旧的过程,很多体内的有形病理产物,可以通过排月经时因利导势的外排。本人对于瘀滞严重的妇科疾病,都是平时调养气血,平衡五脏。月经期间反而猛攻,使病邪速去,前途豁然。

所以本人治疗癌症,时时不忘祛邪外出,疏导病邪的出路,务使体内癌症产生的病理物质能及时外排。而不是起手就用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天龙等一些实验室里的对症用药。这是基于对生命规律的顺应治疗,用药单纯清爽,对人体也没副作用。如果逆于生命的规律,急于求成,反使气机逆乱,变症百出。

生命有生命的规律,疾病有疾病的规律。疾病的规律就是核心病机,所以学中医,一定要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针对疾病的核心病机上做文章。比如失眠,核心病机总是因为阳不能潜入于阴,阳气外浮才不睡。治疗上辨别是何原因引起的阳不入阴,而不是机械对套重镇平肝,也不是谓之大剂半夏为用。特别是长期失眠的人,元气亏虚,补养元气之难,不是一时能见效,因为社会竞争强烈,特别是一些成功人士,要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思想压力大,能量消耗也大,补养元气更难。比如胃痛总是因为胃体局部的气血不利(虽有很多是虚痛,见胃痛隐隐,手按着舒服些,吃些温阳药效果较好,但就是断不了根,这就是没有考虑到气血的通畅问题。嗳气反酸是胃不通降,所以本人治疗胃病,总是会用些厚朴、枳壳、焦三仙、当归等药疏通胃气,有寒加姜、附之属,有热加黄芩、蒲公英等。这就是为了顺应胃主通降的自然规律。但很多医者,学中医时,考试时都知道“血遇寒则凝”,但临床实际应用时,为什么就不知道虚寒病气血不畅呢?学习和考试时都知道胃主通降。本人治过不少虚寒病人,见治疗方向对路,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本人加用了些活血理气药,效果就完全不同),不论是不荣还是不通的疼痛,总有气血不畅通的情况存在。气血亏虚称为不荣,但气血亏虚之人,必定有气滞血瘀的情况存在的。比如老年人的老年斑,就是因为上了年龄,气血不足,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造成。这更是生命的规律,也是疾病的规律。

所以,不论是治病也好,养生也好,一定要遵循生命的规律,这就是道。如果放弃这个规律,一定要去找一些神奇之法,只能说是作死、瞎折腾。

但治病、养生,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达到一定的量,要产生质变,这是不现实的。像我这人交际广,饭局也多,很多人都会叫我诊下脉试看我的水平如何。其实场面上,从对方的神态、毛发、肤色等情况早就看出个十之六七,没有什么玄乎的。我买了几本书给我杭州的几个朋友,告诉他们,只要把中医四诊的内容好好学,再包装一下,弄些道具(比如罗盘等一些专用的道具)就是大师了。

别急,治病和养生都一样,在顺应生命和疾病的规律为基础前提,缓缓而来,病自除,身体自然健康。但果真病情危重,果断下手,这才能保命,这也是尊重生命的实际操作。如果见病危还不果断下手,还大谈什么养生练功调气,这是不作为,也一样不是遵循生命和疾病的规律,也是在瞎折腾。如果癌症晚期还能通过气功、太极拳之类的手段能治好,天下不要有医生这种职业了。

世上只有平常之道,没有神奇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未病" 治疗理念
李宁先:15年来还没有找到哪个病中医不能治!真的我都想找一个中医不能治的病!(下)
一个化学家和电脑专家是如何自学中医成才的(下)丨正安
中医学习和治病的思维方法
情绪心态可以致病亦可以治病,关于情绪心态的生命规律你懂吗?
揭秘,中医看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