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讲课学习笔记7

百草走后不久,果然便有风雨而至。这场雨直下了三日,到第三日午后,方才渐渐雨住云开,微风和畅。空气中尽是雨后草木清芬之气,令人闻之不禁心神为之一爽。明澈此时正向百草家走去。
百草在家中的花草小筑院中方自备好清茶水果,便听见有人叩门了。心知定是明澈前来赴约,心中欣悦,便去开门迎明澈进来。明澈随百草来到花草小筑,见是屋后的一方小院子,院中花架上是木香,四周则种了些许玉簪与兰草,又有一些金银花藤点缀。石子小径中一张小石桌,两个石鼓相对而设,桌上放了一个茶盘,茶盘内陶土茶壶一个,茶盏两枚,茶盏中正有茶烟袅袅升起,散发出来的清香沁人心脾,又有一小盘时鲜水果,色泽鲜亮可爱,上面还有一些水珠,显见是方才洗出来的。 明澈因笑道:“姐姐好会享福,如此清幽雅致之境,正是读书怡神之所。”
百草笑道:“少贫嘴。不过是家常居所罢了。”
明澈又赞了两句,两人方在石鼓上坐下。百草道:“今日你我便在此处继续前番的话题,你看如何?”
明澈笑曰:“良辰美景,知己良朋,谈医论学,正得其所。”
百草笑曰:“如此,依妹妹看,从哪儿论起好呢?”
明澈略一沉思,乃道:“前番既已言过足太阳系统的生理,如今就该讨论一下太阳病的证侯分类与治法了。”
百草道:“这倒是。太阳的阳气输布体表即为‘卫气’,所以古人说:‘太阳主表而统营卫’。当体表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时,便为太阳病了。要说太阳病的证侯分类,当可分为三类,不妨称之为本证、变证与类证。”
明澈问曰:“何谓本证、变证与类证?”
百草曰:“所谓本证,是指发生在太阳经脉、发生在太阳所主的体表、发生在太阳膀胱腑的本经、本腑的病变。所谓变证,是指太阳病被误治或失治以后,使临床证候发生了异常的变化,而新变化的证侯又不属于六经病、不能用六经的名称来命名的病变。而所谓类证,是属于杂病的范畴,是指那些在病程中有些症状类似于太阳病的病变,将其列在太阳病篇,是为便于同太阳病的本证相鉴别。”
明澈颔首道:“姐姐如此分类甚为妥当。只是太阳病的变证,其类型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者在脏、或者在腑、或者在胸腹腔,变化甚多。而其治疗原则则主要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并无具体的、固定的 治疗方法。所以在《伤寒论》第十六条中才对变证的治则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基本原则。而关于太阳病的类证,书中则举出了悬饮、痰浊郁阻胸膈等等的例子。我以为这两类病变倒不好太过于详细的讨论,以免喧宾夺主,对太阳病而言,姐姐所言的本证,倒需要好好谈论一番。”
百草含笑颔首曰:“妹妹所言正是。”
明澈问曰:“若要说到太阳病的本证,又当从何入手呢?”
百草曰:“从大的方面来说,太阳病的本证可分为太阳表证与太阳腑证两大类。所谓太阳表证,是指邪气偏于浅表的证侯。又因为经脉循行于体表,因此医家又将之称为太阳经证。而太阳经证的‘经’字并不仅仅指经脉而言,而是浅表的意思,是同脏、腑相对而言的。又因经脉与脏腑是相联系的,经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播的通道,还是治疗信息传达的通道。因此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的时候,便会出现太阳膀胱腑证。如今你我不妨从太阳表证入手,然后再说太阳腑证,理出一个大概的头绪来,你看可好?”
明澈品了口茶道:“如此甚好。”
百草问曰:“那么,妹妹以为太阳表证都有哪些呢?”
明澈思忖道:“大体上来说是有汗与无汗两类。有汗的称为太阳中风证,治疗时主要应用桂枝汤。无汗的称为太阳伤寒证,治疗时主要应用麻黄汤。当然了,书中太阳病篇还讲了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其它适应症,以及这两个方子的禁忌证与加减应用。”
百草笑问:“仅是这些?”
明澈摇首道:“当然不止如此,除了有汗与无汗之外,还有一类证候。”
百草问曰:“是什么?”
明澈笑道:“你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偏来问我做什么?”
百草笑曰:“今日便是要消磨你也,自然要你说。”
明澈笑着指了指百草道:“哪有你这样的姐姐,只会欺负妹妹!”
百草也不接她的话,只是笑问:“你到底说不说?”
明澈笑道:“我说,我说。”顿了一顿,乃道:“一般来说,有汗的太阳中风证不可用麻黄汤,而无汗的太阳伤寒证则不可用桂枝汤。但当出现病程时间已经很长,营卫之气已经有所不足,在表又有轻度的寒邪闭郁的时候,则需应用麻桂合方。比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三个方子中,前两者纯属于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合用方,主要应用于表有小寒不解、营卫之气已经不足的证侯。而后一个方子则是应用于表有小寒不解、内有阳郁化热、证候又不似大青龙汤证那么严重的证候。这三个方子,后世医家又统称之为小汗方。”
百草颔首笑曰:“好妹妹,这才算是把太阳表证给说全了。”
明澈笑道:“既然太阳表证已经说全了,那就请姐姐讲讲太阳腑证吧。”
百草笑向明澈道:“你这个丫头,真是......”
明澈截口笑曰:“姐姐请。”
百草笑着叹了口气,方才言道:“太阳腑证其一便是邪气进入膀胱腑的气分证,即为气化不利的太阳蓄水证。此证候太阳蓄水,膀胱气化失司,废水的排除功能发生了障碍,则会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的症状,又因为津液无法化生与输布上承,所以也会出现口渴、消渴、渴欲饮水的证侯。又因为水蓄下焦,阻遏下焦气机,病人还会出现少腹苦里急的感觉。如若此时太阳表邪仍不解的话,还会有脉浮、脉浮数、身微热等表证出现。此类证候治疗之时主要是用五苓散以外疏内利、表里两解。太阳腑证其二是邪气进入膀胱腑的血分证。此是因为太阳表邪循经入腑化热,热与血结于下焦的证侯。又称之为太阳蓄血证,也可以看作是整个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障碍。因为血与热结于下焦,因此病人的少腹部会表现出或者少腹急结、或者少腹硬满的一组证候。另外又因为太阳膀胱经的经别散布于心,因此当下焦血热瘀结、瘀热邪气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则会出现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的如狂或者发狂的精神症状。治疗时依据其热与瘀血的轻与重来分别选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或者抵当丸。”
明澈颔首曰:“姐姐说的正是。对于热重的、热势较急、瘀血刚刚形成的证候,治疗上宜采用以泻热为主、化瘀为辅的桃核承气汤。若是瘀血凝结的程度较重,瘀血的病势也较急,而热邪已经收敛的证侯,治疗时则采用以破血逐瘀为主的抵当汤。若是瘀热互结、瘀血虽然已经成形但瘀血的病势却非常和缓、热邪虽然有,但热势却非常轻微的时候,则适宜采用化瘀缓消的抵当丸来治疗。”
百草颔首曰:“正是如此。”
明澈道:“至此,你我已将太阳病的大概理出了一个头绪来了。下面便少不得要说说太阳病篇的条文了。”
百草道:“嗯。但终不成逐条说过去吧?”
明澈颔首曰:“自然不能逐条去说,如若那样,一个太阳病篇却要谈论到几时?依我看,六经病各篇中,你我不妨将那些有特征性的、较重要的条文拣出来讨论一番,这样既显出各经病的特点与主旨,又不会太过于冗长繁琐,你看如何?”
百草颔首曰:“如此甚好。”
明澈道:“至于太阳病篇中的条文,第一不可不提的,便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了。”
百草颔首曰:“不错,因为这一条说明了太阳病主要是表证。因太阳病的主要证候——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均为表证证候。”
明澈道:“而所谓‘脉浮’,即是言脉‘轻取即得,举之有余,按之少力,如水漂木’,它代表了体表受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故而后世医家有‘有一分浮脉就有一份表’的说法。但脉浮与不浮,应当与病人本身的基础脉相相对照,毕竟人之胖瘦是迥然不同的。另外,浮脉主表必须是‘举之有余’的。所谓‘有余’就是有力,它表示了正气可以抗邪于表,与芤脉之中空和虚阳外浮之轻取即得而按之无力的脉相是不同的。”
百草颔首曰:“但是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因为在临床中,表证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感冒以后轻取即得的浮脉才叫表证。像皮肤病、皮肤的过敏、身上的瘙痒、甚至包括一些牛皮癣,只要脉浮,就均可以采用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所以浮脉主表是泛指表证而言,并不能够限定其一定就是太阳表证。因此,出现浮脉时,如果要确定其为太阳表证,就必须还具有头项强痛这一症状。”
明澈道:“姐姐说的是,头项强痛的确是诊断太阳病的一个定位性症状。所谓头像强痛是指头痛而项强。头痛主要是指后头部的疼痛,而项强则主要是指后项部的拘紧不柔和。头与后项部都是太阳经脉所过的区域,因此头痛项强正是太阳经气受邪、经气不利的一种表现。”
百草道:“条文中除了提到脉浮、头像强痛之外,还有就是‘而恶寒’了。这个‘而’字虽是一个连词,但并非是表并列的关系,而是表进层关系的,因此可以将之理解为‘而且一定’的意思。而恶寒是因为太阳表证是风寒邪气伤人体表阳气的证侯,体表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阳气不足,其温煦肌肤的功能失司,所以便会感到怕冷。因此后世医家也认为‘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但是当肾阳不足,表阳失助的时候,表阳虚也会出现恶寒的症状。因此要区别外寒伤表阳的恶寒与里阳虚的恶寒,就一定要结合脉浮与否来观察。当脉浮而恶寒时,必为外寒伤表阳所致。”
明澈道:“所以只有将脉浮,头项强痛与恶寒结合在一起时,才可以判断此证为太阳表证。”
百草颔首曰:“然。”
明澈笑道:“这么看起来,倒可将这条原文作为太阳病的一个提纲。”
百草笑问曰:“怎么说?”
明澈笑曰:“我以为,看一条条文是否可作为这一经病的提纲,就看它是否包含了这一经病的主要证候,至于这一经病的腑证、变证等非主要证候则可以不提。你看方才这一条条文,第一,它体现了太阳病的主要证候是表证,第二,它体现了太阳病的表证应当以脉浮、头项强痛和恶寒为主要临床特征。所以以这一条条文作为太阳病的提纲,再合适不过。”
百草含笑颔首曰:“而且在太阳病的病程中,寒邪伤表以后,人体的阳气会奋起抗邪,所以阳气就会出现病理性的亢奋,因此病症就会出现发热。所以在太阳病的整个病程中,一定会有发热出现。”
明澈道:“又因为人体的体质不同,人体感受的邪气的性质又有所差别,因此太阳病又有不同的分类。”
百草笑曰:“说到太阳病的分类,我倒想起另一条条文来。”
明澈问曰:“哪一条?”
百草道:“‘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明澈思忖道:“这一条条文若分析起来的话,首先‘太阳病’三字先就已经确定此证是太阳病了。然后‘发热’两字则说明在这个证候中,发热是最先出现的。而其病机当为风阳伤卫阳。”
百草问曰:“何以见得?”
明澈道:“因为风邪与寒邪相比较,风为阳邪,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引发卫阳出现了病理性的亢奋。而阳气是含有热能的、能够释放出热量的细微物质,所以卫阳出现病理性的亢奋后,人便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仲景将卫阳因为抗邪而出现的这种病理性亢奋而导致的这种发热,叫做‘卫强’。这并不是指卫气的真正强盛,而是它的一种病理性亢奋。”
百草颔首曰:“又因为风阳伤卫阳,卫外失司,又兼风性主疏泄——也就是疏通排泄,就是说风容易使人体的津液蒸发,因此使津液蒸发于体表,所以便见到了下面的‘汗出’的症状。而这也就是汗出的病机,即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风阳伤卫阳,卫外失司,其二是风主疏泄,故使营阴外泄而为汗。因此‘汗出’这个症状,乃是太阳中风证的一个特征性的症状。”
明澈品茶含笑道:“姐姐说的是。”
百草亦慢慢地品了口茶,向明澈笑道:“条文中接下来的这‘恶风’二字,我可要考考妹妹。”
明澈笑问:“考我什么?”
百草笑曰:“你倒说说,这‘恶风’与‘恶寒’有何不同啊?”
明澈道:“出现恶风或恶寒,都是因为风寒邪气伤人表阳,表阳被伤,以致温煦失司所造成的。二者在《伤寒论》书中常常是混着用的。比如对于伤寒表实证来说,该用‘恶寒’时,书中有时也写作‘恶风’,而对于桂枝汤的适应证,该用‘恶风’的,有时也写作‘恶寒’。但若严格区分起来,二者还是有所不同的。虽然‘恶风’与‘恶寒’在病人的感觉上均为怕冷,但‘恶寒’是指‘深居密室,加衣覆被’——也就是说将门窗全部关闭,穿很厚的衣服,盖很厚的被子,依然怕冷不减的情况属于怕冷的重症。而若是‘当风则恶,无风而缓’的,则称之为‘恶风’。”
百草听完,便从桌上水果小盘中取了一个苹果,笑着递给明澈道:“很好。”
明澈接过苹果亦笑曰:“看你,如老夫子奖励初学蒙童一般。”
百草听如此说,也笑了起来,自己也向盘中取了一个苹果。
明澈咬了一口苹果,顿觉清香满口,齿颊留香,便忍不住赞了两句,又向百草道:“那条文中接下来的‘脉缓’,依姐姐看,又该如何理解呢?”
百草道:“此处的脉缓是在太阳病的前提下,因此它应当包括脉浮、头项强痛与恶寒这三个症状。所以此处的脉缓应当为脉浮缓。脉浮主邪在表,即正邪相争于体表,气血浮盛于外。而所谓‘缓’不是指脉搏节律的快和慢,而是指脉搏的形态松弛柔软,它是与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寒主收引、血管紧张度高所出现的紧脉相对而言的。之所以会出现脉相松弛柔软,一方面说明其没有寒邪,另一方面说明其汗出伤营。因为汗为阴血所化,汗出伤营,伤了阴血中的津液,故营气不足,因此血管才会是松弛的、柔软的。而仲景将有汗出、营气被伤、脉搏松弛柔软又称之为‘营弱’。所以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就可以看成是太阳中风证的基本病机了。”
明澈道:“所以仲景便将‘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命名为中风,这就是最后那句‘名为中风’的意思。而这类中风证候指的是一个表证,它与后人所说的因脑血管意外所导致的突然出现的偏瘫的那种中风是两回事。”
百草颔首曰:“不错。”
说到此处,明澈乃起身道:“天色不早了,我看今日之会不妨先到此处,改日再来请姐姐指教,如何?”
百草亦起身道:“不想不知不觉中已到了这般时候,妹妹不妨吃了晚饭再去。”
明澈笑曰:“不好再叨扰姐姐。况我今日家中还有别人要的两幅小楷尚未写完,实在也不能再耽搁了。”
百草颔首曰:“你既还有事做,我也不虚留你了。过几日我们再聚。”
明澈颔首而应,两人又闲话一回,已是近于掌灯时候,明澈便告辞而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23
我的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桂枝汤的适应症(9)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6)——太少合病之柴胡桂枝汤方证
桂枝汤条文总结
实战伤寒论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