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条线读懂风寒表证(感冒)

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的内涵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在外感风寒表证的治疗中,“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但我发现,很多人似乎把这个理解流于形式,机械的套用,没有理解其内涵。

比如有一次,我开了一个桂枝汤加麻黄,就有人觉得很奇怪,为何要加麻黄呢?

对于外感风寒表证,不管是桂枝汤还是麻黄汤,都是通过发汗来解表的。

首先要明确这两个方都是用来发汗的,不管是有形之汗还是无形之汗,他们也是发散邪气的,前人说桂枝汤发的汗是药汗:

“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

那么,由此可知,发汗(或者是发散邪气),是麻黄汤与桂枝汤的相似点,他们都是汗出不彻,或者不出汗。

画一条直线,直线的左侧写上无汗,右侧写上有汗,那么可以将所有的常用发汗药排一顺序。则更有助于理解太阳病汗出与不汗出。

看了这个表,就一目了然,知道如何使用他们。

西湖虫二注:

1.为何葛根汤要写两个,是因为我们用葛根汤,有时候桂枝可能用了20g,但麻黄只用了5g~8g,那么这个时候其实是相当于偏桂枝汤。当我们用麻黄18g,桂枝6g,那就相当于偏麻黄汤了。

另外这里的葛根也可以去掉的,因为我们的本质还是探讨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发汗。为什么这里用了葛根,是因为一般太阳伤寒证往往会有背怕冷,会有项背强。所以我用葛根汤的几率大。

2.这条线既是发汗力量的强弱,也是汗出不彻的强弱。这条线也可称为风寒的强弱。这条线是解表的线,如果有热症,将寒药如石膏等加入即可。比如石膏配白开水,就是白虎汤,石膏配麻黄,石膏配桂枝等。

3.在临床中,除了特别明显的不出汗,我们很难问出病人出不出汗,我总结大部分来看医生的病人其实是在葛根汤这个层面,用桂枝汤嫌力量弱,用麻黄汤又嫌力量强,所以用中间的葛根汤。

4.虽然大部分看医生的人属于葛根汤这个范畴多,但其实生姜(葱姜蒜)、热粥、热水这个群体更多。这个群体病情轻,稍微用点开水,汗就出畅快了,病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鼓励大家感受风寒早期要喝姜汤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
万字长文丨新冠以来,我对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一些思考
中药治疗各类感冒简易图表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蔡长福先生论集二
第24 讲 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