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客︱学术论文注释编辑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

作者:石小梅,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石春让,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教授

摘自:《编辑之友》2018年第3期

常见注释编辑问题

1.注释位置不当

注释位置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释的整体位置不当。目前,学术期刊上学术论文中,注释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页末注”,一种是“文末注”。“页末注”是指学术论文正文中每出现需要注释的部分,就会有一个注释号,并以上角标形式出现,相

应地,在当页的左下角,把注释的信息呈现出来,如果该页有多个需要注释的部分,就列出多个注释号,该页的左下角就按顺序把这些注释的信息全部呈现出来。下一页出现新的注释,则以页为单位另排注释序号,并在该页左下角呈现注释信息。“文末注”是指学术论文正文中需要注释的部分从前到后按顺序编注释号,并以上角标形式出现,最后在文章末尾以注释号为序,把注释的信息全部呈现出来。“页末注”和“文末注”各有千秋,也被不同学术期刊采用。“页末注”节省空间,方便读者阅读。“文末注”整齐划一,美观大方。注释的整体位置不当,主要是针对“文末注”的形式而言。一些作者提交的论文,会把“文末注”的注释整体放在学术论文的最末。这显然是欠妥当的。我们翻阅了大量科技杂志,发现学术论文的“文末注”的注释整体一般放在参考文献之前。

注释位置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在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结论处加注。一篇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结论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部分应该语意清晰、信息显豁。对这些部分中的某个信息进行注释也是不当的。下面是某论文结尾处增加注释的例子。

例1:

正文:同时,研究发现也启示我们在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时,有必要对译入语国家的诗学规范、文学传统进行细致考察,以提供有价值的、可资借鉴的参考信息,毕竞“文学和文化的输出并不是多多益善、以量取胜……关键要看实际效果……这方面尚需作更多的努力”。

注释:王建开.走出去战略与出版意图的契合:以英 译作品的当代转向为例g].上海翻译,2014(4):1-7.

这是论文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不但引述别人的观点,而且在注释中列出此观点的具体出处。这样的注释很不合适。

2.注释内容烦琐

注释内容烦琐主要有两种表现样态。一是在正文中和注释中分别用不同语言陈述相同的观点。有些作者在正文中陈述了一个外国学者的观点,该观点是作者直接从英语原文中翻译过来的,但是作者还要以注释的形式列出该观点的原文。这样的注释显得非常烦琐,甚至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2:

正文:他曾坦言自己对杜甫怀有十分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肯定杜甫诗歌的伟大,但另一方面又在展示这种伟大性上踟蹰不前,他不愿着意强调杜甫作为“中国 最伟大的诗人”的重要地位,而更愿意将对杜甫诗歌的阐释与对其诗歌艺术的体悟留给读者自己去完成。

注释:这是Watson在 1971 出版的C/iinese Lyricism: Shih Poetry from the Second to the TwelfthCentury——书中的观点,详见该158页,原文是这样的:My own feelings about Tu Fu are mixed; much of what he has to say I findmoving and important, but I am often put off by the difficulties of thelanguage, difficulties that do not always seem artistically justified. PerhapsI am too conscious of his ranking as ‵China's greatestpoet.‵As in the case of Beethoven, I feel that ifpeople would stop for a moment telling me how great he is, I might have abetter chance of appreciating that fact for myself.

注释内容烦琐的另一种表现是注释和参考文献内容重复。一些学术论文中已列出许多注释,说明了引文或观点的出处,已包括了具体的作者、页码、出版者、出版时间等信息,但在参考文献中,还是再次一一列出上述信息。有些学术论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仅是格式不同,如参考文献标注了文献点别码,而注释则没有。有些学术论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格式和内容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排列顺序不同。许多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中,此类现象非常普遍。

3.注释表述不清

注释的根本功能是引导读者清晰理解相关信息,并给读者更多的信息,以方便读者査阅相关信息,但是一些学术论文中的注释却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究其原因,作者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或是作者由于自身喜好或自身具有的逻辑判断能力,不能清晰地确定注释中的内 容。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例3:

正文:第35条Heine ( 2002:83-101 )源自Studies in Languag杂志的语法化论文集New Reflectionson Grammaticalizatio(Wischer & Diewald 2002),借用大量非洲语言论述语法意义演变过程中必要语言环境。该论文集还有许多其他文献值得国内学者借鉴,如Diewald(2002:103-120)对语法化中语境关联模式的探讨,Lordet.al(2002:217-235)对于亚非语言中give语法化的探讨,Tao(2002:277-292)对北京口语语音-句法协同演 化的探讨,Sohn(2002:309-325)对韩语敬语小品词演化的探讨,以及Laitinen(2002:327-344)对芬兰语族中语内传递代词到小品词演变的探讨等等。

注释:Heine(2002:83-101),Diewald(2002:103— 120),Lord et.al(2002:217—235),Tao(2002:277-292),Sohn (2002:309-325),Laitinen (2002: 327-344)均出自Wischer & Diewald(2002),参考文献中不再列出。

从上下语境判断,作者不愿把Heine (2002:83101),Diewald (2002:103 — 120),Lord et.al(2002: 217235), Tao(2002:277-292),Sohn(2002:309-325),Laitinen(2002:327-344)等人的文献列在参考文献中,只愿以注释的形式列出。这里有一些问题:一是注释标记的位置不妥当,读者开始以为作者要对Heme (2002:83-101)的文献进行注释,但是,当读者读完注释后,才发现还需要阅读正文中注释标记号下面的文字,才能获得与注释相关的完整信息。二是注释明确表述出作者的观点“参考文献中不再列出”,这会令读者很不方便,如果有读者想要去査Heine ( 2002:83-101) , Diewald(2002: 103-120), Lord et.al(2002: 217—235), Tao (2002:277-292), Sohn (2002: 309-325), Laitinen (2002: 327— 344)等人撰写的论文,纵使读者从此注释中知道这些论 文在Wischer & Diewald于2002年编辑的New Regecdons ON Grammaticalizatio一书中,知道不同论文的起止页码,但是却不能获知该书的详细信息,因为在这个注释中,该书的出版者、出版地等信息是缺失的,而在参考文献中也是不能找到与该书有关的信息的。

4.注释质量不高

注释虽小,但是并非所有学术论文中的注释都是高质量的。要写出高质量的注释也并非易事。注释质量不高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当注不注。许多学术论文会涉及文化常识、文化背景、专业术语、专业知识、缩略词、信息来源等,这些信息以简明清晰的注释样态呈现出来,可能对读者有很好的参考作用。一些作者在学术论文中频繁给出专业术语和缩略词,但又缺失加注的意识和习惯,没有给出相应的注释,这无疑会使学术论文应有的丰富信息大量缺失,论文的质量大打折扣。

(2)注释无标准,长短不均衡。不同的学术论文,注释类别不同,数目各异。一些学术期刊由于遵从独有惯例和出版规则,对注释的内容和形式也会有独特的要求。这些客观因素制约着不同学术论文注释写作应该遵从的标准,也制约着注释的长短。但是,同一篇学术论文中的注释应该遵循相同或相近的标准,长短上应均衡。一些论文中,作者会依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文化常识和专业术语给出较长篇幅的注释内容,但对其他各类别项的处理则非常薄弱。这也不妥当。

(3)注释粗糙。一些论文的注释重要信息缺漏,或是有明显错误,这是写作者粗心大意、不认真写作造成的。如有这样的注释:Tao An: Collection of Tan An, Catalogs and Documentations PublishingHouse A series of rare ancient books in Beijing Library, Photocopied HongzhiEdition.P100.

这个注释很可能是作者直接按汉语注释翻译过来的。汉语注释可能是:陶安:《陶学士集》,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书》影印弘治刊本,第100页。

汉语注释这样表述是可以的,因为注释的信息是清晰的。但是这个注释以英语版本出现,则是有问题的。首先,书名和丛书名连写在一起,会令读者无法识别。其次,丛书名表述不准确。再次,缺少出版年和出版地信息。经过与作者沟通和上网査询,我们可以对上述注释进行编辑加工,最后修改为Tao An:Collection of Tan An.in A Series of RareAncient Books in BeijingLibrary,Photocopied HongzhiEdition.Beijing:Catalogs and DocumentationsPubfishing House,1987,P100.

(4)注释照搬原文,缺乏创新。一些论文的注释只

是简单地照搬原文,毫无创新价值,根本没有发挥注释应有的功能。例如某论文中对缩略词GS的注释是这样的“GS是GreenShoots的缩略形态”。估计论文作者只是简单地把自己阅读到的外文文献中的注释照搬了过来。作者不但应该给出缩略词的英文全称,还应该给出这个缩略词的中文对应名称、具体含义、中文缩略词(如果有的话)、最早出处等信息。对GS的注释可以这样加工:GS,全称green shoots,原属园艺学词汇,意为“绿芽”。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萧条时期,时任英国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Norman Lamont)在1991年的一次会议中首次用“green shoots”来指代“经济复苏的迹象”。2009年,摩根大通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Bruce Kasman)也使用“green shoots”一词来描述美国经济复苏。此后,西方媒体广泛地使用“greenshoots”来指代“经济复苏的迹象”。在我国经济学领域,GS常被译为“经济复苏迹象”。

注释策略

我国知名翻译家曹明伦曾专门著文讨论翻译注释的原则。他提出六个翻译注释原则,即:一是当注必注,不偷懒懈怠;二是点到为止,不画蛇添足;三是准确精当,不误导读者;四是客观合理,不为注而注;五是随文注释,方便读者;六是标记清楚,体例统一。他还强调翻译注释的特殊性,指出要在注释之后标明是原注、原编著者注、译者注还是编者注。我们认为,曹明伦提出的翻译注释的原则无疑对学术论文作者写好注释有参考作用,也对编辑者作好学术论文中注释工作有参考作用。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学术论文中注释的编辑策略。

1.重视注释,认真审核

学术论文中的注释虽小,编辑者在编校过程中却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时刻保持敏感的注释意识。编辑者应站在论文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为读者着想。编辑者在编辑学术论文时,凡遇到专业术语、文化概念、知名观点、缩略词等,就要考虑读者是否会理解,是否需要加注。编辑需要认真阅读、审核学术论文中的注释。编辑者保持敏感的注释意识,是对读者的负责,也是对作者的负责。

2.态度客观,冷静应对

编辑者要客观冷静地对待注释,力求注释简洁明快,经济合理。学术论文不同于文学类作品,一般情况下无须做很长的注释。编辑者需要审查注释部分累赘多言。例如,外语类学术论文经常提到一些教学理论,下面的注释就很简明清晰:

教育学领域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存在四种不同认识:一种是认为课程包含教学,即大课程观;第二种是教学包含课程,即大教学观;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并列,即分离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为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即融合观(钟启泉2007:3;章兼中2016:6-7)。本文认为,我国外语教育研究尚处于学科发展初期,宜采取分离观,以便对相应议题展开深入、细致、全面研究。

读者能够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存在四种不同认识一目了然,也了解了作者对这些认识的看法。

3.多方求证,力求精确

编者面对不妥当的注释,需要认真做好编辑工作,精益求精,力求精确。这是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编辑者需要对注释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质疑,需要耐心细致地向作者求证,向专家求证,更需要认真查阅资料,参照对比权威性的资料。有时为了证明注释的精确性和权威性,编辑者需要找到两份以上相关资料以相互印证,要有据可依,言之确凿。比如一些语言学论文中涉及外国人名,对经常被人们引用的,要保证英文拼写不能出错,对约定俗成的汉语译名也不能出错,如奈达、菜考夫等,对比较陌生的英语人名,尤其是同音同形的英语人名,需要多方查证,做大量的筛选和求证工作,减少错误,力求精确。

4.认真修饰,方便读者

注释虽小,但注释的最终目标是方便读者阅读,给读者提供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精神食粮。注释是为方便读者而做的一项工作,何处加注,如何加注,这些都是论文写作者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写作惯例、学识素养来判断和决定的。论文写作者加注释是预设了读者的平均理解能力。编辑者更需要时刻保持客观的立场和态度,审核注释时,要尽量避免加入主观评价,对注释的内容和形式认真修改、润色,以方便读者为要务。

6.遵从规范,力求美观

编辑者审核、编校注释时,要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遵循学术期刊的规范和出版法规,要认真检查学术论文中所有注释的标记号是否清楚,标注方式是否统一,正文中的标记和注释的标记是否一一对应,注释的标记符号的位置是否恰当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期刊注释编校的整体统一性、规范性、连贯性和美观性,也才能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7.归纳注释类别,总结注释特征

专业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成为一个勤于总结工作经验的有心人,时常归纳,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点滴发现和感悟。在编辑校对大量的学术论文后,编辑者会对本专业学术论文的注释类别和特征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并能从本专业名家撰写的有影响力的名作中学习到很多知识,编辑应该善于归纳注释类别,总结注释特征,并在总结的基础上来解决来稿中的注释问题,并在与作者沟通时,讲解相关注释的类别和特征,以恰当的策略为指导作者完成注释,督促作者写出符合规范、有内容有质量的注释。

8.敢于担当,增删注释

编辑者也要有担当意识,敢于对注释负责。编辑者应该与论文作者充分沟通认真交流,解决论文中存在的注释问题。如果作者实在无法按编者提出的宏观指导原则修改注释,或根本不愿意更改注释问题,编辑者应该发挥编辑主动性对论文中注释的疏漏或者不当之处作少量的增、删、修改。但是增、删、修改一定要有充分的专业依据,并运用专业的编辑技巧。如编辑可以不经作者同意将注释中英制计量单位(如面积单位“英亩”,体积单位“加仑”)转换为我国读者相对熟悉的国际公制单位(即SI,本文简称公制),因为我国出版法规要求出版物中的计量单位应以国际标准计量单位为标准。编辑还可以为了版式的美观或因为版式的限制,把注释删除,而将其内容以参考文献的形式给出。如果编辑长期对某专业术语进行研究,堪称此方面的专家,则完全可以纠正、改写论文作者在注释中的不当表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论文表达范式
浅谈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标注(收藏)!
MPA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文面结构应具备的13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学术周刊 | 学术期刊论文格式标准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