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买保险须知


那怎样才能买对保险呢?买保险前,以下8点务必要掌握:

第一,高保额,才是买保险的重中之重

预算有限,可适当牺牲其他因素,最重要是满足额度要求。比如,重疾保障100万额度,但预算只有1万元,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可以选50万的终身重疾+50万的定期(保至70岁)重疾作组合。国内人均寿命在76岁左右,70岁前100万保额,70岁后50万保额,算保得相当充分了。

第二,想要保身故,应该选择定期寿险,而不是意外险

“996·ICU”的新闻在头条版面高居不下,大家一边疯狂加班,一边也会担心万一挂了怎么办,不如买个意外险吧。但事实上,大部分身故案例都是疾病造成的(包括猝死)。而意外险,只赔由于意外事故而导致的身故,疾病不算意外。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定期寿险,30岁女性买到100万保额,也就是600块左右的事儿,轻松就负担得起。

第三,重疾险+医疗险,才能完整解决大病问题

大病有两个影响,一是看病花钱,二是收入中止。前者由医疗险报销,后者由重疾险覆盖。两个险种的作用不同,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医疗险以一年期为主,有可能以后买不到,而重疾险保长期,不用担心生病以后买不到的问题,长期也能弥补医疗险的不足。

第四,保障要先大人后小孩

大人只要健康活着、有收入,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障。所以要先保大人。孩子的保险不能喧宾夺主,大人也不应存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绝对不会出问题。

第五,先做好基础保障,再考虑理财

买保险是为了抵抗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以灵活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的补偿。监管近年来已三令五申“保险姓保”,目的就是让保险回归保障本质。然而不少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业绩考虑,都会优先极力推荐保险理财,附加一个低保额的保障,就冒充“多功能”保险,其实,这些理财的保障功能几乎没用,附加险的保障价格却比单独买要贵很多,主险的实际理财收益又低过银行、基金理财,回本期就更漫长。所以,在基础健康医疗等刚需保障做足之前,最好不要碰被包装了的理财险。

第六,做好健康告知,避免未来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买保险的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了,不少销售人员就会用“两年之内没住过院就可以不告知”、“熬过两年就好了,保险公司不能不赔付”等理由,让你在投保前,隐瞒自己的健康问题。但实际上,理赔跟公司大小没关系,如实告知,才是未来顺利获得理赔的关键。如果保险公司查出当年客户有所隐瞒,就意味着很可能会发生理赔纠纷。大家对于“理赔难”、“理赔慢”的印象大多来源于此,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投保阶段就避免的。

买错保险,是赔多少的问题;投保的时候不重视健康告知,是赔不赔的问题。

第七,保险产品其实都可以单独买,大多数服务只是为了创造跟你再次沟通的机会

很多保障型保险计划看起来很诱人,但想买到这些保险却只能搭售其他险一起买,这是有些保险公司的销售策略,其实所有的保险产品,都可以单买。

经常有销售人员说,“线下的保险才有服务,线上的保险根本没人管”,“网上买保险,理赔找不到人的”。殊不知,人身保险最大的服务需求,包括变更资料、提醒缴费和理赔,这些事儿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现在用手机在APP或微信公众号上点一点,或者一个官方客服电话就全解决。那些强调跟你见面、为你提供诸如此类服务的,其实不过是为了创造见你的机会、不断推销新产品罢了。所以,不要迷信“服务”,保险公司会对所有渠道卖出的保险提供同样的售后服务。

第八,警惕送礼、请吃饭,拒绝返佣,更不要被轻易“增员”

请吃饭、听讲座,是保险公司常用的销售方式,现场有人营造氛围,会有大量的托儿、大额礼品、煽风点火,在现场那种情景下,你觉得当时不买就亏大了,情绪一上来,然后就买错了保险。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不听,不吃,不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这才是买保险的正确打开方式——一堂保险公开课
我为什么劝你千万不要买保险,陷阱何在?
如何搭建完整的家庭保障体系?
香港保险适合中国内地老百姓买吗?
避免掉坑的保险干货——下(强烈建议收藏)
先别买保险了!这些保险是怎么坑人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