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经典古诗《题西林壁》怎样赏析?

《题西林壁》是东坡先生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时所作。

东坡先生虽命运坎坷(别文有述),但生性旷达,当时正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面对庐山瑰丽的山水,仍然逸兴勃发,写下了好几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可以说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之作。全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试析:西林指西林寺,在江西庐山上。根据诗题的意思,此诗是题写在西林寺里的墙壁上。

  • 首承二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诗人眼中所见,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各个视角看庐山,都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其寓意就是,要不断地移步换形,才能看到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 转结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写诗人的体悟,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那是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这是即景说理,寓意为,看问题不能片面,片面只能看到“庐山一角”,只有全面、超越狭小的视角,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此诗的妙处在于,借助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而讲述一个大道理,即,我们观察事物、看待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虽是小诗,但诗人有高度,有见底,以哲学的眼光从平常的一次游览,悟出大道理。语言平实,但诗意渺远、深刻。

以诗喻理,也是宋诗的一大风格。宋以前的诗歌,多是传统意义的上言志、言情为主,而宋代出现以诗喻理的新诗风。所以有人评价“唐诗重意,宋诗重理”,用东坡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宋诗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最早见于何处?其诗题和诗句有过哪些改动?
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题西林壁》 PPT课件
六首哲理诗词,谁是你心中的千古绝唱?
苏轼挑战李白:读《题西林壁》
苏轼《题西林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