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铁军,先杀自已人

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将帅的文韬武略,将士的万众一心,士兵手中精良的武器和他们过硬的战斗技能……而最根本的,是战士们视死如归的战斗意志。没有士兵临战时坚强的战斗意志,将帅再好的谋略和指挥能力都是白搭。比较典型的如戚继光两败龙山所。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九月,八百多倭寇进犯戚继光的驻地龙山所。戚继光手下有四千多人,5打1,占据了绝对优势。于是,戚继光准备来个诱敌深入,包围全歼。

战斗打响以后,前锋部队顺利将倭寇引入了包围圈。 待倭寇全部钻入了为他们布好的大口袋后,戚继光一声令下,明军四面出击……

本来算定了应该是一个完美的歼灭战,不想倭寇们竟然撕开包围圈逃了出去。

戚继光指挥明军追歼,倭寇回身接战,四千明军竟然被八百倭寇打得潮水般往后败逃。戚继光蹬上一处高地连发三箭,三个寇酋应声倒地。倭寇回身再逃,戚继光发令再追。倭寇返身再战,明军又退,如此反复数次,明军最终溃败。

一月后,又有两千倭寇登陆,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戚继光不敢大意,申请调兵联合围剿。浙江总兵胡宗宪调集两万明军迎战。这次是10:1,应该没问题了。确实,倭寇一触即退,明军大举掩杀。谁知倭寇诈败到雁门岭设伏,入夜突然杀出,明军全线溃败。

不到两月,经历龙山所两次大败,而且都是绝对优势兵力,都是算定了的大胜仗,结果大败而归。这使得戚继光深深的认识到:再好的将领,再妙的谋略,再多的人马,士兵没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无非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因为这两次惨败,才有了后来戚继光创建训练戚家军的事。

怎样才能让士兵无惧生死,奋勇杀敌,明知死路一条也要一往无前?

我国战国时期有本名为《尉缭子》的兵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书中鼓吹说:“自古以来善用兵者,至少先杀掉自己1/10的士兵,这样,你的命令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贯彻。若能杀掉自己士兵的三成,就可以战胜各路诸侯了。假如能把自己的士兵杀掉一半,则威加海内。”

(原文: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其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其十一者,令行士卒。)

怎样去杀自己的士兵?

军纪!

军纪是统治阶级单方面强加给士兵的合同条款,只要当了兵,你就承认了这个合同,违令者杀无赦。而且,为了体现军纪的公平性,将帅们有时不得不杀掉自己的亲信甚至自己的儿子。比如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比如说岳飞、戚继光杀自己的儿子。

岳飞斩子一事,因岳家军打不过完颜金弹子,岳飞高挂免战牌。岳云见了免战牌,认为有辱岳家军威,一硾炸了。岳飞大怒,自己的儿子都不能约束,怎样号令三军?于是命令将岳云推出辕门斩首。众将苦苦哀求,牛皋禀告岳飞道:“不如令岳云与金弹子交战,若胜了将功折罪;败了再正军法不迟。”结果岳云阵前斩了金蛋子,保得一命。

岳云怒砸免战牌

岳家军和戚家军,是中国历史上战斗力爆棚的铁军,为严肃军纪,不惜斩子也是两位主帅的共同行为。

戚家军在浙江抗击倭寇时,有次倭寇在台州府败退后,欲绕道城北的大石退守仙居城巢穴。戚继光命自己的儿子戚印为先锋,率一队人马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风岭一带诱敌,只许败不许胜,将敌人引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击,诱使仙居城中的倭寇出援,然后一举骤歼。

戚印率军到达常风岭之后,从台州府逃脱的倭寇也沿着这条山道开了过来。一接战,倭寇就被全歼在了山道之上。戚印的大胜导致失去了全歼仙居城内外倭寇的机会,戚继光怒不可遏,将戚印按军纪正法。当地百姓感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遗迹至今犹存。

戚继光斩子

为了杀人立威,古代将帅可以随时借口斩杀自己的士兵。隋朝的开国名将杨素,每次打仗前都要故意挑错,找借口帐前斩兵戮将,少则十几人,多则数百人。两军对阵时,先派人上前厮杀,只准胜不准败,若败下阵来,全体斩首,一个不留。接着再派人上去厮杀……如此往复,直到取胜。因此,杨素的部下作战时全都抱着必死之心,以至于杨素戎马一生,未尝败绩。

依军纪规范地杀人,根据需要适时对士兵进行杀戮惩罚,这样双管齐下,剩下的士兵很快就成为只会执行命令的机械人。由这些机械人组成的部队,就有成为“铁军”的可能了。

再说戚家军。

明朝的戚家军,是当时东亚最强悍的军队,无论是面对漂洋过海来的倭寇,还是驰骋北方草原的鞑靼,以及侵略朝鲜的日本正规军,都是所向披靡。而其军纪之严酷,在明代也是独一无二的。有网友开玩笑说:你若在明朝光荣地成为了戚家军的一员,先来看看你有多少次机会被杀,然后再说杀敌。

“临阵托病者,斩;

阵前抛弃军器者,斩;

临阵退缩者,一人退缩斩当事人,全队退缩斩队长,队长阵亡全队退缩斩全队……

埋伏作战,遇敌不攻击或提前攻击斩队长,捆打士兵;

负责保护鸟铳手的近战兵,如自己没有战死鸟铳手却阵亡了,斩;

鸟铳手在实战和演习中提前开枪,斩。队长若发现了不告发,一起斩;

不服长官,令不行禁不止,杀平民冒功,奸淫妇女……统统斩;

此外,行军途中擅自离队小便,割耳;

喧哗说话,捆打四十;

训练考核凡成绩在中下的,捆打;

有人逃走同队之人各自捆打;

……

嘿嘿嘿,戚家军就是这样炼成的。

戚家军军歌中有这样几句:“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大家自行补脑吧。

再举个清朝的例子。

清康熙时期,汉军镶黄旗大将军年羹尧平定了西藏,青海和郭罗克之乱,说他为大清平定了半壁江山也不为过。年羹尧治军极其严酷,其军所向无敌。《清代名人轶事》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一次大雪天,年羹尧乘轿出行,下属扶轿而随。年羹尧见属下手指都几乎被冻掉了,少有地生出怜悯之意,便道:“去手!”

年羹尧的本意是叫大家把手放开。谁知大家领会错了,以为是让他们斫去自己的手。于是纷纷抽出配刀将自己的手砍断。

众将对年羹尧的惧怕,甚至超过了对皇帝的恐惧。有次雍正赐宴年羹尧和他手下的几位高级将领,雍正热情地招呼众将“卸甲”,但将领们愣是不敢动,不断地用眼角偷瞟年羹尧的脸色。也正因为如此,不久年羹尧被雍正除掉。

杀自已的士兵逼他们卖命,古今中外从来都是如此。比如罗马帝国著名的“十一抽杀律”:凡部队临阵不前,溃败,丢失军旗、军徽,将随机地抽出1/10的官兵处死。执行“十一抽杀律时”,被处罚部队的全体成员都要参与抽签,无论军衔高低,功劳大小,或当时是否退却。约公元前60年左右,角斗士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曾经打得罗马帝国瑟瑟发抖。为了消除屡战屡败的罗马士兵对斯巴达克起义军的恐惧,领兵镇压的克拉苏就使用了“十一抽杀律”,一次性抽出4000名罗马官兵集体处死。

罗马军队执行十一抽杀律

此后,罗马士兵与斯巴达克起义军对战时再也不敢退却。

罗马帝国的这个“十一抽杀律”,与我国战国时兵书《尉缭子》中所鼓吹是一致的:杀掉自已十分之一的士兵,军令即可畅通无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戚家军的鸳鸯阵,可以几乎无伤击败武艺高强的倭寇?
戚家军:义乌的一场民间械斗,让戚继光建立了这支战力爆表的军队
倭寇祸害中国200余年,越剿越猖獗,为何戚继光仅用7年便平定?
戚继光抗倭:细说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传奇人生
戚继光是如何训练出一支让倭寇闻风丧胆的铁军,手段新颖超前
1595年,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被自己人残忍的剿杀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