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照凄凉恨无涯之千古诏书《北朝东魏孝静帝退位诏》

元善见

《北朝东魏静帝退位诏》

(北朝东魏静帝元善见 公元551年)

三才剖判,百王代兴,治天静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咸自灵符,非一人之大宝,实有道之神器。昔我宗祖应运,奄一区宇,历圣重光,暨于九叶。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将非魏有。赖齐献武王奋扬灵武,克剪多难,重悬日月,更缀参辰,庙以扫除,国由再造,鸿勋巨业,无德而称。逮文襄承构,世业逾广,迩安远服,海内衍武,统兹大业,尽睿穷几,研深测化,思随冥运,智与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故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外尽江淮,风靡屈膝,辟地怀人,百城奔走,关陇慕义而请好,瀚漠仰德而致诚。伊所谓命世应期,实抚千载。祯符杂遝,异物同途,讴颂填委,殊方一致,代终之迹斯表,人灵之契已合,天道不远,我不独知。朕入纂鸿休,将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静言大运,欣于避贤,远惟唐、虞禅代之典,近想魏、晋揖让之风,其可昧兴替之礼,稽神祇之望?今便逊于别宫,归帝位于齐国,推圣与能,眇符前轨。主者宣布天下,以时施行。

元善见

白话文:

自古以来,天、地、人三才都有明断,百代先王代代有更替,治理天下,安抚百姓,恭敬天地各路神祗,庇护天下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都来自上天之命令,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有德者才能够拥有天下。

昔日我大魏开国先祖正好应验了天命,拥有了一方疆土,历经了辉煌强盛的时代,传世九代皇帝。到了今世,大魏德政不行,国家陷入艰难困顿之中,妄图称帝建立伪政权的人遍布天下,擅自发布皇帝圣旨的人何止是朝廷的三公九卿,皇帝被废杀,天地人神没有人关心朝政国事了,天下之大,即将不属于我大魏所有了。

幸亏依靠我大魏齐献武王高欢,奋发激扬,重振朝纲,匡扶社稷,平定各地叛乱,使日月重新焕发光芒,使得参星和辰星又出现在天上,侵害宗庙的乱臣贼子被清除了,江山社稷被重新恢复了,他们建立的盖世功勋,没有赞颂的语言形容了。

待到齐献文襄武王高澄继承祖业,建立的功业更盛,天下远近各地都服从朝廷号令,海内被齐献文襄武王强大的武力所震慑,国家再造统一,为此齐献文襄武王耗尽自己的智慧和心力,研究探讨治国理政之道,为了国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智慧与天地神祗一样高深,对国家的恩情比春日的暖阳更大,其权威比盛夏的骄阳更加炽烈。

齐献文襄武王以至诚之心对待天地万民,将仁德之心播撒于四方,所以朝廷百官都恪尽职守,朝政国事的处理上没有差错,天下政通人和,四海归心。我大魏朝廷因为齐献文襄武王的德行,远至长江淮河地区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前来归降;新占地区的人们感念大魏朝廷的恩德,各地都奔走相告。割据在关中陇右地区的宇文氏政权也仰慕我大魏朝廷的高义,上表请求友好,北方沙漠地区各民族首领也前来表达归顺之意。

这就是所谓天命所归轮回,轮回千年,应验到今世了。天下各种祥瑞异兆接连出现,各种不同的祥瑞景象都表示了一个意思。各种民间歌谣遍布四方,也都赞颂了一个人,天命昭示国家更替的时间到了,天命和人心这时已经完全一样了,天命应验之人,天下不仅只有我知道。

我承蒙齐献文襄武王父子的恩德,才能登上帝位,借助他父子二人的辅佐,才能够延续我大魏的国运。齐献文襄武王父子两人为了避嫌,远离朝政,我很欣慰。但是我想到了古代唐尧和虞舜禅让的故事,想到了近世汉朝和曹魏朝为贤能之士禅让皇位的先例。我怎能忘记禅让的礼仪呢?我怎能不听从天地各路神祗的命令呢?

现在我退位离开皇宫,将皇帝之位禅让给齐王高洋,将天下交付给圣明贤德之人,依照前朝旧例行事。

现在我向天下臣民百姓宣告,这件事要立即执行了。

元善见

《北朝东魏静帝退位诏》发布人和发布历史背景

元善见生于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东魏王朝末代皇帝。

史书记载元善见仪表瑰丽,沉雅明静,心怀大志,世人叹有孝文帝风范。元善见文武全才,喜好文学,每逢嘉辰宴会,多命郡臣赋诗,颇得朝望。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十月,在权臣高欢拥立下,登基即位于邺城东北,年号天平,正式建立东魏,时年十一岁。丞相高欢辅政,权倾朝野,高欢死后,其子高澄嗣位,权势更大,甚为忌惮。

元善见在位的十六年间,虽然才具卓越,有孝文帝遗风,但朝政为高欢、高澄、高洋父子三人所把持,丝毫不能有所作为。不仅如此,在高澄当政期间,元善见还曾遭到他的殴打,被指着鼻子骂做是狗,真可谓生不如死、度日如年。

元善见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最无能的末代皇帝,活着被人称“痴人”,骂作“狗脚”,指责为“谋反”。想想他的先祖,如北魏道武帝、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怎么会有这等如丧家犬一样苟活人世的不肖子孙呢!真正令人感慨命运无常,世事多变!

东魏武定九年(公元551年),高洋看见篡位时机成熟,逼迫元善见禅位,建立北齐王朝。东魏灭亡后,元善见降封中山王,食邑一万户。

元善见退位后,自知命运凶险,为保全性命,整日饮酒赋诗以示甘于现状,希望能解除舅子的杀心。然而这一切终究是白费,最后还是被高洋毒杀,落得个凄凄惨惨的下场,实在是可悲。元善见遇害时,年仅二十八岁,时当公元552年。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3年),追谥孝静皇帝,葬于邺郡漳河以北。

《北朝东魏静帝退位诏》记载于《北齐书》,在众多退位诏中别有风格。

《北朝东魏静帝退位诏》中,天子把心中的怨恨,用曲笔的方式安插在诏书之中。

其中“盗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这一句表面上是讽刺当时并立的西魏朝廷,言其欺名盗世,而暗地揭露了高欢父子把持朝纲的政治企图,擅制君命,独霸朝纲皆露其中。“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让后人可以暗暗体会到皇帝又一次向别人揭露了自己的内心,作为篡位之人高洋才是真正的被大道于八方乱臣贼子。可惜,再好的文采也挡不住改朝换代的命运,身死国灭的结局。

元善见生前曾吟诵东晋大诗人谢灵运的一首诗抒发内心的苦闷

诗云:

韩亡子房奋,

秦帝仲连耻;

本自江海人,

忠义动君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才把诏书写好,大臣就一把夺过撕得粉碎,皇帝大喜:忠臣啊
东晋皇帝司马睿为何会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飘薄万里不负苍生之千古诏书《汉献帝退位诏》
五胡乱华:桓温的入幕之宾
汉平帝纪(二)
鲜卑的故事(八十三)尔朱进京,河阴之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