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鼠标的故事

1963年,美国人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与他的同事比尔英格力士设计出了鼠标最初的原型。

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1968年12月9日世界上第一只鼠标正式诞生。它是一只由木头制成的方形简单结构,底部装有两个互相垂直的片状圆轮,分别用于垂直和水平运动。斯坦福研究院有关鼠标的专利申请在1970年获得批准,并最终向苹果和施乐等公司进行了授权。

世界上第一只鼠标

与此同时,作为老牌工业强国的德国的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一家公司设计出了一种球形的机制,外形设计类似一个倒扣的碗,很类似于之后的机械鼠标。

得到鼠标授权的施乐公司,很快在自己的帕克研究中心开发出了世界首批“台式”计算机——Alto。Alto主要被研究机构和大学所使用,许多用户很快被Alto的鼠标所以吸引,并慢慢适应了鼠标的使用。

施乐Alto鼠标

自此鼠标开始进入消费市场,被证明了自己的市场潜力。

鼠标的工作原理就是滑球与桌面的接触,当滑球移动的时候,滑球推动滚轴滚动,滚轴的另一边连着每个编码器上呈圆形排列的触点。经过传导,触点会依次碰到接触条,从而产生计算机容易辨认的“接通”和“断开”,也就是“0”和“1”信号,再将这些数据转换处理成“X”和“Y”轴的位移。

这种鼠标的定位机制采用的是物理式的滚球方式,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移动缓慢、定位不精准、橡胶球容易磨损、容易进灰等,所以导致这种类型的机械鼠标的寿命较短。

1981年,第一代光电鼠标问世,与机械鼠标的原理类似。只不过用两组发光二极管光感二极管取代了双滚轮。

第一代光电鼠标和它特质的底板

1983年,机械与光电二者的综合产品一一光机鼠标诞生了。它完美综合了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两者的优点,使用滚球带动两个转盘,由转盘上的栅格遮断发光二极管的光而获得移动信号。

光机结构是鼠标发展史最具革命性的发明。它比纯机械式鼠标精度高,又不象光电式鼠标需要特殊的底板,正是由于它的诸多优点,光机鼠标迅速成为主流。

光机鼠标经过18年的发展,生产技术更加成然,精度已经达到了这种结构的极限。很多技术,如人体工学、滾球和无线电技术都在光机鼠标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1996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是鼠标发展史上十分重大的发明。

今天,滚轮已经成为鼠标的标配之一,现在流行的滚轮设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机械式滚轮,也就是用滚轮来带动一个机械电位器以获得信息,它的优点是,滚动比较精准,但是机械结构存在磨损问题。

另一种滚轮就是光电式滚轮。它的滾轮内部就是一个栅轮,在栅轮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发光二级管和热坡二级管。

工作原理上和光机鼠标获得滚动信息的方式是一样的。这种滚轮的寿命比较长而且手感很干脆,但是在滚动信息的精确性上却不如机械式滚轮。

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合作,推出了 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时代的序幕。

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

虽然,整体外形设计看起来与光机鼠标,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其中 Intellieye定位引擎是世界上第一个光学成像式鼠标引擎,它的高适应能力和不需清洁的特点成为当时最为轰动的鼠标产品。

Intellieye定位引擎

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当时被多个科学大奖评选评为1999年最杰出的科技产品之一。随后不断的发展使光学引擎不断完善,现在已经诞生了比较完美的光学引擎。

伴随着鼠标技术的不断革新,鼠标的外观也在不断变化,鼠标设计可以分为上盖、下盖、连接线三个部分。

上盖即为我们的手掌所直接接触的部分,包括了鼠标的按键,鼠标的按键分为两个部分:微动开关和按键盖板,这部分的设计最直接的影响了鼠标的把持手感和按键手感。

下盖就是鼠标的底面,这上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鼠标的垫脚。

而连接线,就是那根鼠标与主机箱相连的数据线,除了经历了接口的变迁,还有柔软度的不同,现在还出现了无线鼠标。

鼠标外形的变更层出不穷,由最早简单的方盒形演变为如今多种多样的优美曲线,不断贴近着人们斜适的手部形态。

从1968年到今日,鼠标的历史已经走过50多个年头了,当例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些繁琐的指令。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鼠标的功能也越来越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给我们操作电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鼠标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方便了人们与电脑的互动,使得许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带扫描和拍照功能的鼠标

鼠标外观的变化,不断贴近人体的生理构造,让不断频繁长久的鼠标操作变得更为舒适。一直以来鼠标坚持以它小巧的身躯,极大地改善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带指纹识别的鼠标

目前,虽然与个人电脑连接互动的设备,已经不再局限于鼠标了,触控屏、触控板、语音识别、眼球追踪技术都在不断挑战鼠标的地位。但鼠标仍将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互动控制方式之一。无论鼠标未来如何发展进化,目前人们都需要依靠它实现对电脑的操作控制。

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于2013年7月2日去世,享年88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鼠标发展历史
鼠标发展历史详细说明
鼠标光学微动和机械微动的区别(鼠标光微动的历史)
你不知道的鼠标小技巧,赶紧试试吧!
鼠标滚轮里有什么?坏了能修么?光学滚轮和机械滚轮有什么区别
鼠标是如何工作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