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道家思想?它的要义是什么?

万物始于道,天地从道出。

这是道门基本的创世观,不论是早期的杨朱、黄老、老庄的道家三派,还是后期的正一、全真的道教两宗,皆信奉于此,是道门信仰的根源。也是统称道门的基石。因对道的理解不同,各宗派思想各不相同。从杨朱的全真保性、黄老的阴阳医法、老庄的虚无静玄。到正一以黄老为本,间习老庄。全真以老庄为本,间习儒释。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不绝,绚烂多彩,成为乱世良药,治世风骨。

道门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说始于8000年前上古时代,伏羲团结华夏各部落,定都陈地,封禅泰山。伏羲教民结网用来渔猎、变革血缘婚姻的习俗、始造文字以记事、发明乐器、画八卦,他站在人类文明的起点上,开创了人类的元文明。也被称为“一画开天”,开启了道门文化。伏羲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697年黄帝即位,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黄帝问道广成子,登上王屋山取来丹经。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于崆峒山建道观参悟自然,创岐黄之术。被后人尊称为道门始祖。

流传至殷周时期。道门文化逐渐演变成以祭祀上天和祖先的仪式、治理国家的经略、修身养生的医学为主的官学。藏于周朝王室。周灵王二十一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史。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守关史伊喜请老子言,老子随做五千言。就是传世千年,流传环宇的《道德经》。道门从此有了名字。老子被后人尊称为道门道祖。

杨朱学派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朱,又称阳子居或阳生,魏国人。后学有告子、子华、詹何、它嚣、魏牟等人。《孟子.滕文》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于墨”。因儒家深恨其思想,对其所著作大幅删减,其具体观点如今已不可考。《孟子》批其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从点滴古籍中可看出其思想从老子“爱将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出发,朝着极端化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以避害、全性、贵生、重己为要。其核心理念便是为我,就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作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这是站在个人角度来分析人性,来阐释人性。也就是现代了我们熟知的利己主义、极端自由主义。

杨朱理念是一种极端的无政府主义,在纷乱的战国时期人人自危,所以杨朱学派才能与墨家并为显学大行其道。秦朝统一后,这种思想就是统治者大敌。所以在焚书坑儒中,杨朱学派的典籍被焚烧,杨朱学派的学者被杀死。少量的学者偷偷化为老庄,与杨朱学派划清界限。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对杨朱和墨家进行了极致的摧毁,杨朱学派和墨家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老庄学派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庄子,其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有《庄子》一书。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思想为当时隐学,并不流行,魏晋士族对其加工改造,一时大兴,社会名流以谈玄论道为荣。

其学说沿袭列子的虚无自守,清静无为一脉发展。主张“齐物论”泯除事物差异,物我两忘,达到“无待”、“无己”境地,是自己与大自然混为一体,构成一种逃避现实的人生哲学。其方法论为不执着对和错,世界观是不带自我成见去看问题,自我修养为去留无意,荣辱不惊。隐隐间有出尘之意。

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当时的学儒者篡改《老子》,《庄子》故意破坏章句顺序,删减篇章,对道家造成致命影响,原本简明易懂的人生随笔,变成晦涩难懂的神秘学,并在字句中偷偷掺杂进儒家的天命说,不言说,退让说。两汉的毁灭造成儒家信仰的崩溃后,魏晋士族在此基础上对《老子》《庄子》《周易》三玄的再创造,正式确立了老庄之学,又称玄学。因其思想自由为表,以消极、逃避为里,其后历朝历代不得志的文人墨客多托于此,流传至今。

黄老学派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黄老五子(宋国宋子-宋钘xing、齐国尹文子-尹yin文、田子-田駢PIAN、赵国慎子-慎到、楚国涓子-环渊)。道家正统学说,齐国稷下学宫唯一官学且为齐国治国的核心思想。虽然稷下学宫提倡“百家争鸣”但官学地位崇高,与其余百家地位并不相同。其学说在战国时期大放异彩,并流传后世,千年不绝。

其求以变动阴阳,而达到上医治国,其次医人。太史公说:其讲“无为”,又说“无不为”其实际主张容易施行,其文辞则幽深微妙,难以明白通晓。其学说以虚无为理论基础,以顺应自然为实用原则。道家认为事物没有既成不变之势,没有常存不变之形,所以能够探求万物的情理。不做超越物情的事,也不做落后物情的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主宰。有法而不任法以为法,要顺应时势以成其业;有度而不恃度以为度,要根据万物之形各成其度而与之相合。所以说“圣人的实行和业绩所以不可磨灭,就在于顺应时势的变化”

黄老学派创始与齐国的政治需求密不可分,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著名的“田氏代齐”,齐国宗室姜姓吕氏被陈国田氏取代。邻居鲁国对儒家非常推崇,而用儒家思想来批判“田氏代齐”。为消弭影响,维护田氏对齐国的统治,黄老之学应运而生。“黄老五子”利用老子曾为周王室守藏史的身份及其学问,宣扬道家学说。周王室及田氏又同是姬姓之后,顺利成章追溯到黄帝,黄老之学因此得名。黄老之学不仅为“田氏代齐”提供了合法性的历史依据,还成功压制了其余诸子百家学说。随着齐国的衰弱与灭亡,黄老之学陷入发展低谷,但在刘邦建立汉朝后,黄老之学重新回归官学地位,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之学长久的离开了朝堂。

天师道-正一教

东汉张道陵于蜀地创立天师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之学长久的离开了朝堂后。治国之策皆被儒家销毁,黄老弟子张道陵著写《老子想尔注》,并于蜀地改革黄老学派,以医学养生为主,方术仪式为辅。借鉴佛教的经营模式,创立天师道,正式宗教化,外披神道外衣,实续黄老道统。其孙张鲁将道教传于北方,其四代孙张盛又将传教地区从青城山迁到龙虎山,至此道教也开始向东南地区发展。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天师道吸收老庄思想加以补充,神仙之学流行其内。南北朝时期,北朝有寇谦之废除了原有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职及教职世袭制度改为“唯贤是举”,南朝有陆修静完善戒律和斋醮仪式并编写了《灵宝经》。隋唐时期道教兴盛,天师道逐渐融合其他符箓各派形成正一道,宋朝时宋真宗召见第24代天师张正随,赐“先生”称号。宋徽宗时,第30代天师张继先极得崇信。朝廷为他在京城修建崇道观,龙虎山的上清观升格为“上清正一宫”。宋理宗时授予张可大其总领符箓各派,39代天师张嗣成,在泰定二年被封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总领道门。明太祖朱元璋赐第42代正一天师张正常为真人,统领道门。清朝、民国时期逐渐衰落。

正一派虽传承了黄老之学,保留了大量的黄老典籍并加以创新,时有王佐之臣。但千年磨难传承至今,神鬼方术以使其逐渐失去原有本质。但每次改朝换代都加强神话属性,消减黄老思想。传承至现代,已经变成只保留了降神驱鬼,祈福禳灾,而黄老思想已十不存一。其正面意义与负面影响同样深刻。正一派修道阶次是以接受法箓为标志,以符箓斋醮行道演法为主。并提倡在家修行,合和阴阳,磨砺道心,遵守戒律,历练红尘。

龙门派-全真教

宋朝时王重阳于终南山创立全真派。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王喆zhe,北宋京兆府咸阳大魏村人。王重阳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因家境殷实自幼习文练武。虽然历经靖康之变,中原板荡,兵连祸结,但其地处关中偏僻之乡,未逢大难。其2次参加刘豫伪齐科举未中后,26岁于金国应武略,中甲科,后被授予甘河镇酒监一职。47岁时借口遇到汉钟离和吕洞宾两位神仙,其后抛家弃子,辞官入道于终南山,这就是全真教史上的“甘河证道”。其于终南山传道三年,1167年赴山东传道收徒,这一年,可视为全真教创立之年。先后收丘处机、谭处端、马钰、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处玄七个得力弟子。又得牟平大富周伯通的财力支持。全真教得到迅捷发展。1170年,王重阳突然去世,享年58岁。全真七子在终南山安葬师尊,结庐守墓三年后。因其七子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坚定立场。马钰留守终南山主庭,创立遇仙派。谭处端和刘处玄南下分别创立南无派和随山派。丘处机西去宝鸡,于陇州创立龙门派。王处一居胶东昆仑山创立仑山派,郝大通北上赵魏,创立华山派。孙不二赴洛阳创立清静派。1188年金世宗完颜雍聘请丘处机北上燕京主持万春节醮事。1191年金章宗赐予丘处机家乡一座大道观“太虚观”以彰殊荣。1222年成吉思汗隆重接见了72岁高龄的丘处机,一年后,成吉思汗令其统领全真教并掌管天下道门。全真至此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全真因王重阳先儒后道,所以全真教虽然已老庄为核心,但并没有放弃儒教的特色,形成了以“儒释道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宗旨,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的奇特宗教观。在其教义中规定《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必修经典。其出世思想浓厚,在修炼上以内丹修炼为主,主张放弃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观点,提出追求“阳神”’“真性”不灭的独特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的历史起源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空
《道教略谈》
道家思想有“黄老学派”和“老庄学派”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有什么区别?
文学与道家:把道家与道教分别开证明您还真是“外行”人
道家的起源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