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业建筑机电设计、建设标准(2016版)之建筑供配电设计标准(续1)

5.电子巡更系统

(1)设置区域: 管控范围内所有区域。

(2)系统划分: 大商业、百货、写字楼、公寓、院线、KTV 为彼此独立系统。

(3)机房设置: 各业态电子巡更主机设置在各自集中监控中心内。

(4)点位设置要求:大商业区域宜设置 20 个巡更棒、400 个巡更钮;百货、写字楼、公寓宜设置 10 个 巡更棒、200 个巡更钮;每家院线设置巡更棒 4 支、巡更钮 50 个;每家 KTV 设置巡更棒 4支、巡更钮 50 个;百货:小于 3 万平米的设置 10 个巡更棒、200 个巡更钮,大于3 万平米每增加 1 万平米增加 1

个巡更棒及 50 个巡更钮;点位需根据物业保安人员的巡更路线设置。

(5)技术要求:采用离线式巡更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应提供TCP/IP 接口或 OPC 接口,以备日后集成 平台能够实时读取入侵报警信息,并能实现巡更任务排班、确认等功能;大商业、百货、院线等业态必须为电子巡更系统联网预留专网接口,通过专网传输至系统总部平台。

6.停车场管理系统

(1)设置区域: 管控范围内的停车场。

(2)系统划分: 同一地块的大商业、百货、写字楼、公寓共用系统;不同地块系统分开设置。

(3)机房设置:主机设置在集中监控中心

(4)点位设置要求:

1)停车库管理系统:车辆出入口处设置停车收费管理设施;地下一层超市出口附近,地下二层扶梯附 近、远离扶梯的观光梯附近各设置一套中央收费设施(收费区约面积 10 平米)。

2)超声波停车自动引导系统:地下车位上方设置超声波探测器;车辆入口处设置空余车位 LED 显示 屏,主干车道入口处设置停车引导 LED 显示屏。

(5)技术要求: 1)停车库管理系统及超声波停车自动引导系统合用主机,设置于商管办公区域。

2)停车库管理系统:

a. 根据内外交通组织情况设计管理方式,出入口均要求快速道闸,道闸单次动作时间在 3 秒以内;

b. 出口抬杆需要满足自动和手动均能运行,且手动抬杆系统需能自动记录和统计;

c. 出入口设置车头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同卡片管理结合进行逻辑判断;

d. 停车场收费系统安装三台摄像机,第一台完成车牌识别功能;第二台完成收费亭安全监视(本摄 像机须与大商业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此摄像机安装在车辆行驶的正前方偏左的位置,距地面高度宜为 2.0~2.5 米,距读卡器的距离宜为 3~5 米;第三台安装在收费亭内,监视收费工作;

e.出卡机自动出卡,卡应为非接触式感应卡,有效读卡距离20cm 以内;

f. 计费方式多种多样,满足临时卡、免费卡、充值卡、计时卡、包月卡等多种需要;

h. 有一卡通时应与一卡通系统联网设计;

i. 收费管理系统应能满足出口处收费或库(场)内收费两种模式;并应具有对人工干预、手动开闸等 违规行为的记录和报警功能;

j. 提供商管公司总卡片数量为总车位数的 2 倍;

k. 各车辆出入口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应光纤(或铜缆)联网,并要同商管办公区域内的系统主机网络光纤联网,管理设备采用工业级,收费电脑等终端设备考虑 UPS,备电 2 小时;

3)超声波停车自动引导系统:

a. 超声波探测器应 24 小时不间断的探测车位使用情况,同时在车位附近设置指示灯进行停车引导;

b. 结合导视系统的设计情况、对停车场分区域进行 4 级引导控制,完善管理。

c. 管理系统主机可以自动实现超声波停车引导系统的自检,并实时显示所有车位的使用状况;

d. 全部车位使用情况实时传到管理系统主机,管理系统主机对时间和位置等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发出控制指令到现场显示屏、显示灯;

e. 在各入口处的空余车位显示屏和车场内的停车引导显示屏由停车引导系统实施。

4)停车库管理系统服务器应预留 TCP/IP 接口或 OPC 接口,以备日后集成平台能够实时读取当前车位 状态信息。

7.楼宇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对各类建筑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及时报警以便于及时维修,减少因设备

故障对业主造成的影响,并提高建筑设备维护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主要监控对象包括:

(1)应对冷热源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步行街电动窗、步行街电动窗帘分 别进行监视或控制,并预留与夜景照明控制系统、室外景观照明控制系统、室内照明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

(2)系统控制主机设置在弱电消防控制中心;制冷站群控系统分控主机设置在制冷站控制室;系统主 机和制冷站群控系统控制分机间为开放协议的通信接口。

(3)按弱电智能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来划分各业态、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楼宇控制系统。

(4)制冷站群控系统通过度量冷冻水的总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模糊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来决定冷水机组的启停组合及台数﹐以便达到最佳的节能状态。 (5)制冷站群控系统应具有冷水机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回馈。

(6)制冷站群控系统应具有冷冻水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回馈、水泵变频器频率输出控制及反馈、冷冻水蝶阀控制、冷冻水水流开关、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回馈。

(7)制冷站群控系统应具有总冷冻水供回水温度、总冷冻水回水流量、总冷冻水压差回馈、旁通电动 调节阀控制、分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分冷冻水供水流量回馈。

(8)制冷站群控系统应具有冷却水泵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回馈、冷却水蝶阀 控制、冷却水水流开关、冷却水供回水回馈。

(8)冷却塔风机有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回馈。

(9)制冷站群控系统应具有总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回馈、旁通电动调节阀控制。

(10)制冷站群控系统应具有膨胀水箱水箱高/低液位回馈,分集水器水管电动阀门开/关控制。

(11)BA 系统应具有新风机组风机启停控制、风机故障报警、风机运行状态、风机手/自动状态、新/ 回风阀门调节、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送风湿度、盘管水阀控制、盘管水阀开关度回馈。

(12)BA 系统应具有空调机组风机启停控制、风机故障报警、风机运行状态、风机手/自动状态、回风 阀门调节、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送风温度、送风湿度、盘管水阀控制、盘管水阀开关度回馈。

(13)BA 系统应具有送/排风机启停控制、风机故障报警、风机运行状态、风机手/自动状态。

(14)BA 系统应具有排风兼排烟机启停控制、风机故障报警、风机运行状态、风机手/自动状态(当出现 火情时,消防强制联动排烟风机启动运行)。

(15)BA 系统应具有导风机风机分组启停(并相应启停相同区域的送排风机)、风机运行状态。

(16)BA 系统应具有生活水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水泵变频器频率输出监控。 (17)BA 系统应具有集水井水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超高液位报警。 8.电扶梯集中监控及电梯五方对讲系统

(1)设置区域: 管控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内部垂直电梯、扶梯和步道。 (2)系统划分: 大商业、百货、写字楼、公寓独立设置系统。 (3)机房设置: 监控主机和对讲主机设置在各自的集中监控中心内。

(4)点位布置: 在大商业、百货、写字楼、公寓电梯机房、电梯轿厢、电梯轿顶、电梯井底坑各设置一部呼叫电话,在各业态消防控制中心设置一部对讲管理机,实现五方对讲。

(5)系统技术要求 1)按照实际设置的电梯,设计电梯集中监控及五方对讲系统;

2)电扶、梯运行监控管理系统:电扶、梯集中采购时要求厂家提供电梯监控系统(含主机、相关软件, 提供电缆敷设要求),其系统主机设置于集中监控中心,预留与 BA 系统联网的通讯接口。弱电设计时 仅考虑电缆敷设及系统集成。实现的功能为:监控电扶、梯运行状态,免去人工巡逻检查,即使在电扶、梯本身故障情况下亦能报警。管理地区或某区域内的所有电梯,提供统一监测和信息化服务,为电扶、 梯故障施救提供快速服务和安全保障。软件实时检测电扶、梯运行状态显示包括:电扶、梯名称、楼层、时间/日期、上行(↑)、下行(↓)、停层:↑或↓闪烁、故障报警;

3)实施界面:电扶、梯厂家完成电梯机房、电梯轿厢、电梯轿顶、电梯井底坑通讯线路敷设,并在电 梯机房预留通讯接口,弱电设计需完成电梯井道和扶梯、步道控制器至消防控制中心的线缆敷设;

4)平常状态下管理主机可与电梯内对讲,当电梯维护时,可实现电梯内、电梯机房与管理中心管理机 间多方互相通话,达到物业现代化综合管理要求;

5)要求电梯机房、电梯轿厢、电梯井底坑、电梯轿顶、管理中心组成可靠的对讲通信系统;

6)在集中监控中心能直观的显示报警状态(包括对应点指示灯、对讲状态指示灯、故障指示灯等), 以便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听及紧急情况下的控制;

7)电梯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时,梯内乘客可按下电梯操作盘中的报警按钮,通过电梯轿厢内对讲 系统,与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联系,以便于值班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8)系统服务器应提供 BACnet 接口或 OPC 接口,以备日后集成平台能够实时读取当前各个电梯运行 状态,电梯系统应能接受来自集成平台对各个电梯是否投入运行的指令。

9.综合布线系统: (1)设置区域:管控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内部。

(2)系统划分: 大商业、百货、写字楼、公寓为彼此独立系统。

(3)机房设置: 外网综合布线主配线架统一放置于弱电设备机房,大商业、KTV、百货、院线的内网综 合布线主配线架统一放置于集中托管机房。

(4)点位设置要求:

1)在室内商业步行街的每个店铺设置不少于 4 个信息点(2 个 POS 点;一用一备),安装在结构柱上, 吊顶内敷设管线。公共区域内,总服务台 4~6 个信息点(2 个 POS 点,一用一备)、一层扶梯下部的 多种经营点位、ATM 机各预留 2 个信息点;公共区域内,每隔两个柱距设置 1 个信息点;

2)室外步行街:每铺或每 100 平方米预留 2 个语音点和 1个数据点;

3)百货区域信息点均匀布置于卖场内柱间,每柱子设 1 个语音点 1 个数据点。百货区域单收银台设置

语音 2 个、数据 4 个,双收银台设置语音 3 个、数据个 5 个;

4)主要设备机房(包括但不限于)变电所、制冷机房、换热站、生活及消防水泵房、锅炉房均预留一 个语音和数据点;消控和监控中心预留 6 个信息点(语音 2 个、数据 4 个);

5)应按各主力店房产技术条件点位需求,将综合布线主干由弱电主机房敷设至各主力店内部弱电间, 各主力店(除百货外)内部的综合布线系统由其自行设计和安装;

6)商管用房及员工餐厅,按工位需求加 10%预留点位,待商管装修平面图确认后完成设计;

7)地下室:停车场收费亭、中央收费处各预留 2 个信息点;

8)写字楼:每楼层按 5~8 平方米预留 1 个语音和数据点,系统预留至楼层弱电间;

9)公寓:每个房间 1 个语音和数据点;

10)商务酒店和销售型酒店将综合布线主干由弱电主机房敷设至各主力店内部弱电间。 (5)技术要求

1)综合布线的外网中心配线架均设在弱电设备机房内;大商业内网中心配线架设置在托管机房内;百 货内网的中心配线架设在百货弱电机房;

2)室内步行街和百货的 POS 点需要和其他综合布线数据点物理隔离独立布线; POS、商管、百货管理 办公等数据点连接到内网;室内步行街商铺内其他数据点连接到外网。ATM 点仅做管线预留,银行提 供线缆敷设。

3)语音水平线缆和数据水平线缆采用超五类 8 芯非屏蔽双绞线,垂直干线部分语音线缆采用铜缆,垂直干线部分数据线缆采用光纤;

4)运营商提供语音和数据接入线路,引入至各主力店的弱电机房,机房内的配线架由运营商提供和安 装(安装位置空间均由当地项目公司统一规划,此条可以根据同运营商谈判的结果适当修改);

5)地下室弱电桥架和线槽由建筑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建筑智能化设计单位负责深化设计),弱电各施 工单位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有计划的使用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弱电桥架和线槽;

6)干线子系统所需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余量;当使用对绞电缆 作为数据干线电缆时,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大于 90m;

7)电信间 FD 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电话、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于电缆或光缆所需容量、模块类型和规格进行配置;

8)主干缆线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按末端总需求线对的基 础上至少预留 10%的备用线对;对于数据业务,主干缆线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宜按集线器(HUB)或 交换机(SW)群(宜按 4 个 HUB 或 SW 组群)设置一个主干端口,每一个主干端口宜考虑一个备份端口; 当主干端口为电接口时,每个主干端口应按 4 对线容量配置。当主干端口为光接口时,每个主干端口应 按 2 芯光纤容量配置。POS 系统交换机部分表明“需信息部审核”;POS 交换机电源应从托管机房引出,托管机房内单独配 10kWUPS。

10.通信网络系统

(1)设置区域: 管控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内部.

(2)系统划分: 大商业、百货、写字楼、公寓为彼此独立系统。

(3)机房设置: 1)外网数据网络核心交换设备统一放置于弱电设备机房,大商业、KTV、百货、院线的内网数据网络

交换设备统一放置于集中托管机房;

2)如各业态采用虚拟数字程控语音交换机,则设备设置在弱电设备机房。如采用数字语音程控交换机, 大商业设备放置于集中托管机房,其他主力店设备放置于各自弱电机房内。

(4)点位设置要求: 1)各业态数据点位按综合布线部分设置;

2)室内步行街设置 5 台数字话机,具体位置由商管确定;

3)百货设置 5 台数字电话,分别设置在总服务台、办公区前台、和总经理办公室;4)室步行街精品店不考虑内线电话。

(5)技术要求:

1)语音交换机具有自动转接、语音提示功能和计费管理功能。

2)语音数据网络的主干线自市政接口引入地下一层,自地下一层敷设电缆桥架至各主力店弱电机房(弱电井),电缆桥架由建筑设计单位统一设计,主干线缆由当地营运商安装和敷设。

11.无线对讲和移动通信信号放大系统 无线对讲系统

(1)设置区域: 管控范围内的区域。 (2)系统划分: 大商业、百货分别设置系统。 (3)机房设置: 同视频监控。

(4)覆盖范围: 覆盖率 95%以上(含对应的地下室,重点机房、重点区域必须 100%覆盖)。 (5)无线对讲机设置数量:大商业 70 个,百货 30 个。

(6)技术要求: 1)频段分配:4 个频段;

2)呼叫方式:分频段全呼;

3)中继台设置:至少设置 2 个中继台,根据项目建筑形式确定放大方案;

4)采用数字系统,中继台为全双工模式,手持机为数字系统;

5)覆盖区域内场强信号大于 35vu/m,建筑红线外小于 33vu/m(或按项目当地规定要求);

6)无线对讲中继站设置 UPS 为备电,供电时间 4 小时。 移动通信信号放大系统

(1)设置区域: 管控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内部。

(2)系统具体设计由通讯业务服务单位负责设计。(GSM、CDMA、PHS、3G、WLAN)信号放大应满 足项目地现行的行业要求。采用基站直接耦合信号方式的引入信源,设备设于弱电机房。

12.背景音乐: (1)设置区域

1)室外区域:管控范围内的大商业室外建筑物周边道路和广场;

2)室内区域:室内步行街公共区、商管办公区域、各主力店内。(2)系统划分 1)室内步行街公共区和商管办公室一套系统,各主力店背景音乐独立系统;

2)除百货外,各主力店背景音乐系统自行完成设计施工;

3)室内步行街公共区和商管办公室背景音乐系统应可分区控制;(3)机房设置:

1)大商业和百货的背景音乐控制台、控制主机、广播主机、信号切换主机放置在各自的集中监控中心内;

2 )在室内步行街总服务台设播音台(设电脑音源和分区选择功能),百货广播室、VIP 中心设置分区 呼叫站。

(4)点位设置要求: 1)室内步行街背景音乐喇叭按不小于 8m 间距设置;

2)百货按 60~80 平方米一个喇叭设置;

3)室外广场结合景观设计设置,主入口广场设 4 只 40W 室外防水音箱。

(5)技术要求: 1)整个系统应分为中央控制系统、数字音频传输和控制网络、分控广播系统、音频放大器和末端广播喇叭。广播主机需具有定时播音功能;

2)室内步行街公共区域、中庭广播喇叭回路要分开设置;

3)多种方式信号输入、矩阵输出,系统具备接收电脑声卡的声音输出(不设收音头);

4)背景音乐系统设计施工满足消防技术要求;当发生火灾时,应强制切除背景音乐,投入火灾应急广 播;

5)办公室采用 3W 的扬声器箱;

6)走廊、门厅、中庭及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扬声器箱宜采用 5W;

7)在建筑装饰和室内净高允许的情况下,对大空间的场所宜采用声柱(或组合音箱);

8)各主力店内部的背景音乐根据各自的需求由其自行设计和安装,但必须满足消防疏散广播强制切换 的消防要求;

9)扬声器提供的声压级宜比环境噪声大 12~15dB,但最高声压级不宜超过 90dB;

10)系统的分区和功放要留有 20%余量,单独设置 4 个小时 UPS 备电;

11)室外采用防水型音箱。

12)背景音乐服务器应提供 BACnet 接口或 OPC 接口,以备日后集成平台能够实时读取背景音乐系统 当前运行状态,并对播放音乐内容、播放区域等进行设定。

13.有线电视系统: (1)设置区域:管控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内部。

(2)系统划分: 大商业和百货共用系统,商务酒店、写字楼、公寓为彼此独立系统。

(3)机房设置: 1)有线电视各系统进线间设置在弱电设备间内,需独立分隔;

2)独立写字楼、公寓有线电视进线间设置在地下一层。 (3)点位设置要求: 1)室内步行街餐饮商铺内均设置一个有线视点;

2)在公共电梯前室和商场入口等处按商管公司要求预留有线电视点;

3)大商业和百货区域弱电竖井每层预留有线电视点;

4)商管大会议室、员工餐厅等位置设置有线电视点;

5)写字楼弱电竖井每层预留有线电视点;

6)公寓卧室客厅预留一个有线电视点;

7)商务酒店有线电视信号预留到弱电机房。

14.客流统计系统

(1)设置区域: 购物中心内部。

(2)系统划分: 购物中心设置一套出入口客流量统计系统,设备管理属于商管公司。

(3)机房设置: 系统主机设置在集中托管机房内。

(4)点位设置: 安装在商业广场的所有独立商业空间(含室内步行街小商铺)与外部或相邻空间的出入口,独立设置,不结合电视监控系统。

(5)系统设计要求: 1)整个系统主要由前端客流统计系统、客流统计系统局域服务器、客流统计综合管理平台、以及远程监控客户端软件等四部分组成;

2)前端客流统计设备采用视频识别技术,能准确识别各种复杂和极端情况下(比如开业和促销)人员 数量和流动方向信息;

3)客流统计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人群流动量、人群流动方向的统计及分析数据;

4)要求此系统可以把统计信息生成报表,为管理层科学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5)系统需要能够支持远程访问和管理,便于集团及时掌握信息、统筹管理;

6)系统的短时准确率不小于 95%,长期统计其准确率不小于 98%;

7)全年 365 天不间断工作;

8 室内步行街单独敷设客流统计系统桥架,并由智能化设计单位设计;

9)客流统计系统服务器应提供 OPC 接口,以备日后集成平台能够分权限读取客流统计系统结果。

15.信息发布系统

(1)点位设置: 一层及地下室大堂、楼层电梯间、电梯轿箱内、室内步行街和百货、超市人流主通道及入口处预留点位和相应的预埋管线。

(2)内外 LED 大屏预留管线,纳入信息发布系统。 (3)电子信息公告牌系统的控制建议设置在物业办公区,尽量设置独立房间。 (4)信息发布系统服务器应提供 OPC 接口,以备日后集成平台能够读取信息系统参数。 16.附录一:弱电系统主机房要求:

(1)大商业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或地下一层,面积不低于200m2,视频安防监控中心与消控中心合用, 结构荷载在 6KN/m2;

(2)百货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或地下一层,面积不低于 150m2,视频安防监控中心与消控中心合用, 结构荷载在 6KN/m2;

(3)在商管的管理用房内(地上二层或以上层)设置集中托管机房,面积 100m2,结构荷载在 6KN/m2, 梁下净高 3.5m;

(4)百货办公区域内设置弱电设备机房,面积:40 m2,位置由内装设计配合确定;

E. 在地下一层(或地上层)设置移动、联通、电信、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弱电设备机房,建筑面积 120m2,梁下净高:3.2m;

(5)各塔楼(写字楼、公寓、住宅)在地下一层或地上层设置弱电配线间,面积宜在 8-10 m2;商务酒 店在地下一层设置 20m2弱电机房。

5.BA 系统概述

(1)系统设置区域及机房设置:大商业及百货应设 BA 系统,这两个区域的 BA 系统合并设置。监控站 设在商管的弱电监控中心,其监控站分控终端设置在冷冻机房值班室。

(2)系统监控内容范围:BA 系统监控内容为空调冷热源、新风机组、空调机组、通风设备、生活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及柴油发电机组等监控内容。

(3)系统结构:网络结构模式采用集散式控制的方式,即集中监视、分散控制。整个系统网络结构分 为三级:第一级为中央工作站,即管理层,设于弱电监控中心,管理层网络采用 10M/100M 的 TCP/IP 以太网;第二级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即控制层,控制层网络采用 BACnet 通讯方式;第三级 为采集现场信号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即现场设备,现场总线网络采用 BACnet 通讯方式。控制器

(DDC)、传感器及执行机构随被控设备就地设置。

6.BA 系统设计

1.系统监控内容及控制工艺要求 (1)空调冷热源: 1)空调冷源监控内容:

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及手/自动模式监测(DI):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冷热水系 统补水泵

启停控制(DO):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变频控制(AO):冷冻水泵 阀门控制(DO):水系统电动开关阀阀门控制(AO):水系统电动调节阀

温度监测(AI):冷冻水、冷却水管网供回水温度,室外温度、冷水机房温度流量监测(AI):冷冻水流量

湿度监测(AI):室外湿度

压差(AI):冷冻供回水压差检测 频率反馈(AI):冷冻水泵变频器 阀门反馈状态(DI):水系统电动开关阀 阀门反馈状态(AI):水系统电动调节阀

高低水位报警(DI):各台冷却塔集水盘、补水箱低水位、高位膨胀水箱高水位 2)空调热源监控内容: 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及手/自动模式监测(DI):锅炉、热水循环泵 启停控制(DO):锅炉、热水循环泵

变频控制(AO):热水循环泵 温度监测(AI):空调热水管网的供回水温度、锅炉房房间温度 流量监测(AI):热水管网流量高低水位报警(DI):补水箱低水位、高位膨胀水箱高水位(与冷源共用) 3)百货冷热源监控点表:(按冷源为 2 台冷水机组,热源为 2 台锅炉的方案)


重要说明:1、冷水机组内部主要运行参数,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总线通信接口,输入楼宇控制系统并能在控制终端上显示(冷源监控按集采要求由厂家按以上标准完成)。

2、与商管物业冷热源共用的监控点不应重复设置。

4)商管物业冷热源监控点表:(按冷源为 3 大 1 小冷水机组,热源为 2 台锅炉的方案)


重要说明:冷水机组内部主要运行参数,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总线通信接口,输入楼宇控制系统并能在控制终端上显示(冷源监控按集采要求由厂家按以上标准完成)。

5)商管/百货换热站监控点表:


注:表中括号内数字为百货。

6)工艺控制要求: 工艺一:冷热源设备顺序联锁启停,冷源设备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电动阀→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水机组,停机顺序相反;热源设备启动顺序:热水循环泵→热源(锅炉、热水机组),停机顺序相反;

工艺二:根据冷却水供水温度(由设在冷却水供水总管上温度传感器获取)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 数,水温高于设计供水温度 1℃时,逐台增加风机运行台数,当增加一台风机运行台数 5 分钟后如水温 仍高于设计供水温度 1℃时,继续增加风机运行台数,直至风机全部开启;水温低于设计供水温度 1℃时,逐台减少风机运行台数,当减少一台风机运行台数 5 分钟后如水温仍低于供水温度 1℃时,继续减 少风机运行台数,直至风机全部关闭;设计供水温度根据室外湿球温度确定,可参考下表:

湿球温度℃

TS<>

17≤TS <>

19≤TS <>

21≤TS <>

23≤TS <>

25≤TS <>

TS ≥27

供水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注:冷却水供水温度应不低于主机所要求的最低冷却水供水水温。

工艺三:计算空调系统冷、热实际负荷,自动控制供热设备投入数量或提出供冷设备运行数量方案; 同时将冷、热计量值远传到能源分项计量系统;

工艺四:根据冷冻水总管流量与供回水总管温差,计算系统实际冷负荷,与冷机额定冷量比较确定冷 机的开启台数;

工艺五:根据热水总管流量与供回水总管温差,计算系统实际热负荷,与供热设备的供热量比较确定 供热设备的开启台数;

工艺六:根据空调水系统供、回水总管间的压力差控制循环泵变频变流量运行,但通过冷水机组的最 小流量不得低于额定流量的 70%,且应在供回水总管之间设电动调节阀旁通流量;

工艺七:通过测定空调冷冻水系统的压差与设定供回水之间压差值比较:如测定压差值大于设定压差 值高值时则水泵降频以减小流量,当流量计显示通过冷机的流量等于冷机的额定流量的 70%而测定压 差值仍大于设定压差值高值时,水泵停止降频,供回水总管间的电动调节阀打开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 维持通过主机的流量不低于额定流量的 70%;当测定压差值小于设定压差值低值时,则首先减小电动调 节阀的开度,当电动调节阀完全关闭后则水泵增频以保证压差值在设计范围内;

工艺八:通过测定空调热水系统的压差与设定供回水之间压差值比较:如测定压差值大于设定压差值 高值时则水泵降频以减小流量;如测定压差值小于设定压差值低值时,则水泵增频以增大流量;

工艺九:对于采用市政热力作为热源的空调系统,当室外温度不高于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时,二次水输出水温为供热设计水温,当室外温度升高到高于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2º C 后, 系统通过 PI 方式调节一次水回水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来实现二次水输出水温变化。气温每升高 1º C, 二次水输出水温调低 1.5º C,二次侧水温与设定值之间允许有±0.5º C 偏差。同时建议在营业前 1 小 时内,供热二次水输出水温为供热设计水温;

工艺十:对于采用燃气锅炉作为热源的空调系统,当室外温度不高于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时,锅炉出水温度为供热设计水温,当室外温度升高到高于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2º C 后, 气温每升高 1º C,锅炉出水温度调低 1.5º C,锅炉出水温度与设定值之间允许有±0.5º C 偏差。同时 在营业前 1 小时内,锅炉出水温度为供热设计水温;

工艺十一:设置总供冷、热量计量装置及分业态、分环路冷、热量计量装置,自动计量冷、热量消耗; 在冷机及锅炉总进出水管及换热设备一次侧设总供冷、热量计量装置,且设有远传接口。冷冻水侧各

系统的不同环路在分集水器上应均设冷热量计量设备,且设有远传接口。将流量、温差及冷热量数据传 输至 BA 系统;

工艺十二:利用 BA 系统编程,根据气象条件和历史运行数据,智能预测负荷;工艺十三:冷热源进出口和空调水系统供回水温度、压力及总流量等主要参数监测、冷热源设备及空调水循环泵、冷却水循环泵、补水泵等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冷水机组的数据接口取得各冷机运行状态参数、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压力,通过供回水总管上的流量传感器取得水流量数值;通过一、二次供 回水总管上的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取得供回水温度、压差、流量参数;采用锅炉供热时,还从锅炉的数据接口取得锅炉运行状态参数;并对空调水循环泵、冷却水循环泵、补水泵运行状态 进行监测);

工艺十四:分时段与分季节控制

控制器内置全年时间表,运行策略可实现以 1 年为周期运行参数提示或自动设定;平时每天分为开始营业、营业时段 1、营业时段 2、营业时段 3、闭店前等 5 个时段,控制器可分别提示或自动设定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段

开始营业

9:30~11:30

营业时段1

11:30~13:30

营业时段2

13:30~17:30

营业时段3

17:30~20:30

闭店前

20:30~

供水温度℃

9

8

6

7

8

节假日每天分为开始营业、营业时段1、营业时段2、闭店前等4 个时段,控制器可分别提示或自动

设定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段

开始营业

9:30~10:30

营业时段1

10:30~15:30

营业时段2

15:30~21:00

闭店前

21:00~

供水温度℃

8

7

6

8

空调供冷季节按照供冷初期、供冷中期和供冷后期分为3个阶段,控制器自动制定冷冻机运行策略,

提示最佳运行方案,并可根据系统实际负荷适当调整策略,冷冻机运行策略如下表所示:

冷冻机运行策略

供冷初期(第1月)

供冷中期(中间月)

供冷后期(最末月)

商管冷冻机房

白天

1~2 台大

高峰负荷2台冷机

1~2 台大

夜间

1台小

最热天1台大

1台小

百货机房

1

高峰负荷2

1

备注:此策略按百货为2台机组,商管物业为31小机组配置考虑,当实际配置与此不一致时另行确定运行策略。

(2)新风机组:1)监控内容: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及手/自动模式监测(DI):新风机组 启停控制(DO):新风机组 阀门控制(AO):水系统电动调节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远洋大厦暖通空调设计经验与教训
计算机机房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建设银行武汉灾备中心的空调设计
楼宇自控系统可以监控哪些东西
大型空调设计案例:南京某商业项目
空调自控是很多设计师的短板,分享某超高层建筑实例,去掉短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