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小力气实现目标的要素有哪些?

最小省力法则是《成功的七大精神法则》里面的第4个精神法则。这个法则可以理解为顺势而为,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行动,用最小的力气去达成我们的目的。

花儿不需要努力开放,到了花期自然会绽放;河水不需要努力流动,它自然会朝向低处流淌;四季交替,昼夜更迭,大自然有其运作的规律。我们人类也一样,不需要努力或使劲怎么样,只要顺势而为,就能用最小的力气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个人的成长是有机的,全面而完整的,不会仅仅因为心态或行为上的改变而立刻改变,而是要达到内外统一,由内而外、自发地行动和改变。

推动我们由内而外地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爱。

当你的行动是发自于爱,这股动力会推动你去自发地行动,愿意去把你渴望的结果变成现实。这里面会产生一股力量,推动你去行动,驱使你把渴望的结果变成现实。

如果你的动力来源于恐惧或者强迫。你在借用外力来推动自己去行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去施加力量时,这股力量也会反作用回你的身上,你使的力气多大,遇到的阻力就会有多大。

当你停止发力,反作用力消失,同时你的行动也会跟着停止。直到你再次靠思维或情绪蓄积力量,推动自己前行。

想必你有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顺风走路时,风会推着你往前走,但如果逆风而行时,需要消耗比平时多几倍的力气也不会比平时走得快。

生活的环境不可能总是顺境,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身的能量状态,将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遵循自然界的最小省力法则,就可以用最小的力气来帮助我们实现想要的目标了。

遵循最小省力法则需要做到三点:接纳、负责和开放。

接纳

我们要接纳事物本然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期待的样子。

很多人喜欢了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因为陷入到情绪的对抗中,看不清真实的意图,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去接纳。

我的一位客户诗妍(出于对客户隐私的保护,所有的名字都是化名)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每次在教练过程中,她的思路清晰、语言准确流畅,却经常交流各种表达障碍的的话题。我很难想象出她在生活中沉默寡言的样子。

其实她报了一个训练说话的私教课,每天对着手机说话一万字以上,持续训练有一年多了。可是一到和人交流时,她的思维好像冻结了,避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得不说时,她也只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来表达。

工作上,领导不止一次地跟她说,你要多表达,其实你做到了80分,但是你不说,别人看到的可能60分都不到。这个习惯严重影响到了她的职业发展。

她很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父母重男轻女,她在家里没有地位,说话没有人听。

小时候只要她开口说话,父母就一脸不耐烦地说,「我现在没空,自己想清楚了就去做吧」、「光说有什么用,你得去做啊」。

一次又一次的受挫后,她觉得说话没有用,遇到什么问题时,要么不管,要么去行动。

这种习惯让她不抱怨,却也深深地阻碍了她的语言表达,除了必要的信息沟通外,其他的她都觉得是没有必要的废话。

现在,每当当她想要去表达时,内心会生出一股强烈的不安全感,迫使她闭嘴,或者用简短的语言快速地说完想说的话。

因为教练的全然倾听和空间营造出来的安全和信任,她才能自如地释放自己的本性。

持续了三个月的教练支持后,诗妍激动地跟我说,她终于冲她父母发火了,不仅不觉得愧疚,反而感觉很畅快,还有拧着的心终于捋顺的踏实感。

「我从小听话、乖巧,从来不给爸妈惹麻烦,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夸夸我,看见他们不止有儿子,还有个女儿。

他们不想要我,不爱我,这个念头折磨了我二十几年,但是我不愿承认,承认它就等同于否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可是我想找到反驳的理由,越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忽视、冷漠。

我受够了,不喜欢就不喜欢吧,我都三十了,没有他们的爱还能活不下去怎么的。结果真当我豁出去,把自己的想法冲他们吼出来后,我一下子通透了,能够看到从他们行动中表达出来的关爱了。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知道做父母的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是当我越渴望时就越看不清现实,他们不是不爱我,只是不会用我期待的方式来爱我罢了。」

当她接纳内心真实的意图,和自己和解之后,自我表达的内在阻碍也随之消失了。

当我们接纳世界真实的样子,不用消耗精力去跟现实对抗时,我们就能更加顺畅地链接内心,在现实中实现我们想要的。

负责

最小省力法则要做到的第二点是对自己负起责任来。对于自身的处境不去怨天尤人,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我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很少教我们如何负责。小时候你要听父母的话,在学校你要听老师的话,走上社会之后,却要求你立刻作为一个成年人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就像你在学习骑自行车时,一直有人扶着车把帮你保持平衡,等他们一松手,就要求你可以立刻骑上自行车上路。

如何对自我负责是很多人成长学习中缺失的一个环节。

在刚开始接受教练支持时,晓冰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在工作上,任何要做的决定她都要问同事的建议。哪怕明明感觉同事的建议还没有自己的好,晓冰还是会按照同事的建议去做。

如果事后结果不理想,她也可以在心里为自己开脱,这都是因为某某的主意,不是我的责任。

实际上,这种逃避责任的行为是有代价的。她在和同事相处时感觉很憋屈。

明明是对方理亏,晓冰也得隐忍迁就,生怕对方生气;当同事有事让她做时,她因为说不出拒绝,不得不放下自己重要的事情去帮同事。

即使晓冰为同事做了很多事,同事连句好听的话都没有,还认为她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

当她推卸责任时,连同选择的权利也一并放弃了。

晓冰在教练对话中感受到了主动权和掌控感,也回想起少有的几次自我负责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晓冰从生活中的小事训练起,午餐点自己想吃的外卖,不管好不好吃都没关系。

最重要的是,晓冰认识到,即使她的决定把事情搞砸了,后果也没有她想的那么可怕,她有能力去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当意识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你会发现,你比你想象中的更强大、有力量。

开放

最小省力法则的第三个要点是开放,即对任何观点不设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世界上的未知大于已知,当我们敞开胸怀,像大海一样容纳各种观念,允许任何理念存在,我们才能去不断地吸收、学习,创造无限可能性。

乔乔和晓冰刚好相反,她是原则性很强的人。她认为自己非常清楚想要的是什么,喜欢接触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过什么样的生活。

她近乎偏执地认为,她的生活应该按照她以为的样子去发展,但实际并没如她所愿。

她感觉自己很难和人协作,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人经常做出各种违背她原则的事情,让她倍感痛苦,比如约定的时间迟到、不经过她的同意就善做主张、得了实惠还占口头便宜,甚至有些人一开口就让她心生厌恶。

原本减少和人打交道就好了,可是新的岗位需要她频繁地和同事打交道。忍受他人不断打破她的原则已经完全掩盖了和人接触中获得的快乐。

随着我们交流的深入,乔乔心中的原则开始松动。她意识到,不能迟到、不能撒谎、必须遵守规则、必须谦虚,每一个原则都在她的世界里画出了一条界限,违背任一原则的人被她拒之心门之外,她也不能走到这些规则之外。

每要求别人遵守一项原则,就像在她和世界之间竖起的一道屏障,影响不了别人,却逐渐地把自己困住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原则建立在过往的经验上,其实早已不符合她现在的需求和发展了。

借由对一次次情绪的冲突,乔乔一点点清理掉曾经坚守的信念和原则。当封闭的心门打开之后,她并没有像她担忧的世界观崩溃,相反,看到真实、和她的假设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让她感受轻松、自由。

她不再费尽力气地让别人同意她的观点,而是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到他人身上的发光点,真诚地去认可他人,也越来越能够享受到人际关系带来的乐趣了。

你会总是不开心,喜欢胡思乱想吗?它们不是来给你添堵的,而是来提醒你去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的。

如果你想要接收你的情绪和思维的提示,去看看你的所思、所感对你的意义和价值,欢迎你来参加我发起的100小时公益教练》活动,将我的教练服务说明发朋友圈,即可获得一次免费的教练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职场人际关系心理学
职场突围:把自己还原成实习生
职场法则:学会和同事相处的30个原则
与其羡慕羡慕别人的样子不如改变自己
现实生活中最不需要的十大超能力
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和黑金法则[124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