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像精神科医生一样“诊断”多动症?

1

大家好,我是涛哥,一个研究ADHD并且把自己治愈的ADHD(点击查看视频:恭喜!涛哥经过一年心理治疗,ADHD“治愈”了!。)
 
涛哥经常在知乎咨询和公众号后台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涛哥,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作业经常做不完...你帮我看看是不是多动症?
 
“涛哥,我经常做白日梦,还很有创造力,你帮我看看是不是多动症?”
 
前不久,知乎上有个知友让我帮忙诊断多动症。当时看到这个咨询消息,啪的一下,我就给拒绝了,很快啊!

 
至于为什么拒绝,文章最后我再跟大家说。
 
现在,我想说的问题是:“很多ADHD家长和成人ADHD对多动症的诊断毫无概念。”
 
涛哥今天就结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以下简称DSM-5)中ADHD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专业文献谈谈临床医生究竟是怎么诊断ADHD的。

2

 
事实上,精神科的诊断是一种多轴、多系统的一个诊断体系,一个精神疾病得到确诊,往往要达到几样标准。
 
所谓的多轴系统只不过是记录临床简述式的一个系统方法而已。

换言之,它是在提出诊断之前,对患者有关的若干不同方面的一种简明记述,是将患者进行分类的方法。
 
那么ADHD的诊断有哪些标准呢?
 
涛哥结合现有精神病学知识、相关文献,总结出五个标准:
 
第一个,ADHD的诊断要达到症状学标准。

来就诊个体的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症状的程度一定是跟日常生活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是不同的,要达到一定的
“量”
 
比如3-4岁孩子注意力一般可以集中5-10分钟左右,4-5岁10-15分钟,5-6岁在15-20分钟。中学生可能会在二十分钟以上,成年人有效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应该至少在三十分钟以上。
 
在美国DSM5最新的ADHD诊断标准中,一共有18个条目,九条注意缺陷症状和九条多动冲动的症状。




DSM-5中九条注意力缺陷条目)

 DSM-5中九条多动、冲动缺陷条目)

这个九条症状当中,十七岁以下的孩子如果符合6条,说明已经达到注意缺陷的诊断条数要求。
 
但是随年龄增长,大脑额叶功能发育,十七岁以上成人,控制力比儿童期更好。

所以,对于十七岁以上的成人,符合五条就可以诊断。多动、冲动中的九条符合五条也可以诊断。
 
临床上医生诊断ADHD,就会逐条询问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相关的症状。

无法集中注意力

 粗心犯错 

听讲不专心

 丢失东西 

分心、遗忘 

无法完成任务

 无组织

......


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DSM5
特意强调了多动冲动这个维度,十七岁以上的成人只要有坐立不安的感受,就算符合了多动的一个条目,并不需要像儿童一样在座位动来东去
 
在诊室里面,很多来就诊的ADHD孩子就会出现外在行为多动,但是成人就很少会出现这样的多动,但是他有那种内心多动感受。
 
所以成人的诊断和儿童的诊断的描述是不一样的,但是意义是一样的,也等同于它多动。
 
当然,这种单纯靠问诊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除了问诊,医生还会让患者去实验室测一下注意力。
 
例如:大家平时看到的什么持续性注意力测试、视听整合测试,就是从行为层面去测试注意力。ERP、EEG是从大脑层面测试注意力。

(图:去年八月份涛哥做ADHD脑电实验在心理学部拍的图。PS;农夫山泉没给钱!)

但是,这些测试都是辅助作用,不能代替诊断。因为众多研究表明,这些测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如量表好。
 
那么满足DSM5中诊断注意力或者多动冲动条目要求,是不是就能确诊了呢?
 
当然不是,除了症状达到量的要求,还有场所的要求。

2.一般要求ADHD症状出现在两个及以上的场合。
 
有些孩子或者成人只在家里面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问题,但是在学校、工作等场合中没有这些情况,那就不符合诊断要求,
 
3.第三个标准是ADHD症状必须影响了他的社会功能。

例如:影响了工作绩效,学习成绩,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等。

涛哥经常看到有人说自己ADHD量表符合诊断要求,但是对生活一点影响也没有,这肯定不能诊断为“ADHD”。
 
4.第四个标准就是ADHD症状需要持续足够的时间

按照DSM5标准要求ADHD症状持续在六个月以上。
 
涛哥在生活中跟别人提起ADHD时,经常听到有人说:“你说的ADHD,我也有啊!我也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问题啊!”
 
但是他们的问题往往是状态性,而不是特质性的。
 
例如:他们只是因为没睡好、焦虑、喝了酒等问题,短暂的出现了注意力和抑制力的问题。

控制了这些“变量”以后,他们就没有ADHD相关的问题了。
 
5.最后就是第五条,鉴别诊断,要将ADHD和其他“疾病”鉴别开来。
 
某些活动水平高的正常儿童、生活中特殊变化影响或某些疾病早期均可出现注意缺陷、多动或冲动症状,注意与 ADHD 鉴别。
 
如虐待、忽视、父母关系不和谐或离婚、家庭经济压力、搬迁、新学校、家庭成员患病等社会环境问题,听力损害、视觉损害、遗传性疾病(如脆性X综合征、Tunner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变应性鼻炎、药物不良反应等医学相关的基础问题,脑性瘫痪、抽动障碍、癫痫、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神经及发育障碍性疾病,还有早期精神分裂症、儿童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疾患等。

第五条标准要求比较高,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才能顺利将ADHD和其他疾病鉴别开来。
 
 好了,涛哥在这里总结一下,关于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一共有五条:

1.第一个标准:症状达到诊断标准。按照DSM标准,注意力缺陷或者多动冲动九条里面需满足六条(成人是五条)

2.第二个标准:要求ADHD症状要出现在两个及以上场合(场合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公开场合等)。

3第三个标准:ADHD症状必须影响了他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4.第四个标准:ADHD症状需要持续足够的时间,要求至少持续六个月的时间。
 
5.第五个标准:鉴别诊断,要将ADHD和其他“疾病”鉴别开来。

最后,涛哥想说,ADHD的诊断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且对医生专业资质有一定要求,没有临床背景或者没有经过诊断培训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不要随意给别人诊断。

这是对别人“生命”的极大不负责。

这下大家明白涛哥为什么拒绝知乎上关于ADHD诊断咨询的原因了吧?

因为涛哥本硕心理学,是心理学背景,心理干预涛哥是专业的,但是不能给ADHD群体做诊断或者开药。

对了,涛哥现在毕业了,要为ADHD事业奋斗终生了。

七月份,我们会开一期ADHD正念和认知行为疗法训练营活动,名额有限,大家时刻关注公众号推文哦~

全文完!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APA Apa.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 Naklada Slap.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 (20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 58(03), 188-193.

[3]汤姆, & D.A.). (2001). 精神病学:第6版.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涛哥的ADHD故事以及相关媒体对涛哥的报道





涛哥的ADHD故事:

关于人生的顿悟,一个成年多动症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

恭喜!涛哥经过一年心理治疗,ADHD“治愈”了!

一个自控力天生受损的ADHD,是如何坚持更新公众号一年多的?

研究生学历重要吗?——来自一个老ADHDer的回答。

我的ADHD朋友——“人在风里”

作为一个“高智商”的ADHD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个人经历分享——关于ADHD的群体感统失调!

相关媒体报道:

权威杂志《人物》专访成年ADHD:“25岁,我确诊了成年多动症”

《北京青年》报道成年ADHD:听完这些人的故事,我也怀疑自己是多动症了...

在儿科看病的成年人——被社会忽视的成人ADHD群体



公众号可以留言啦,点击小程序进入留言界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动症诊断有标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诊断标准4 大更新要点解析
一篇解读多动症到底有哪些表现? 别误会了孩子
儿科临床案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专家解读: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