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设置、边界,及其父母焦虑的来源。

 
前言
时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各类问题,这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他们试图理解孩子,但又对孩子的状态无能无力。
最终不得不求助专业人士,却又对心理咨询效果心存疑虑。
同时,很多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也无从下手,在咨询中受阻,影响了咨询效果。
究其原因之一,我认为是最开始的“设置”不明晰,或者说对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咨询师本人没有一个透明的、公开的框架,来明确三方的边界和职责。
下面,我就这个部分来谈谈我的观点(精神动力学视角)。
希望能给咨询师同行、父母些许启发,缓解你们的焦虑,让孩子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进入良好的咨询氛围。
先要清楚年龄限制
心理咨询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谈话治疗,一种是非谈话治疗(绘画、舞动、沙盘、游戏、音乐、卡牌等)。
谈话治疗需要孩子有充分的语言表达能力,适合的年龄段为10-18岁,事实上,这也是孩子的叛逆阶段,是心理咨询的主流群体。
10岁以下,谈话会作为辅助方式,目前常用的是沙盘(需地面)和游戏(需地面)。
“游戏治疗”甚至可以接待3岁以前的孩子,之前我做该疗法的时候,最小的来访是一岁半。
作为父母,要依据你家孩子的年龄选择咨询师。
比如10岁之前,建议查看咨询师沙盘和游戏类受训背景,并且尽可能地面咨询,网络效果不好。
10-18岁,视频咨询是有效的,这也取决于咨询师的偏好和线上经验。
咨询师更要清晰自己的领域,目标群体越精细越好,多数同行都会概括为“青少年”,我认为还要分的更细。
比如:“我的方式是谈话与绘画,我比较擅长接待15-18岁少年的一对一咨询,我的视频经验有300小时”,这会让家长一目了然。
特别指出:有支付能力的大学生群体我视为成人咨询,尽管他们的生活费依旧是其父母提供的。
设置条款、协议的公开
作为咨询师,无论你的设置是什么内容,比如收费、每周几次、约谈时间、约谈时长、约谈方式、如何保密、与父母见面之类。
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在纸上,给家长公示,并鼓励家长仔细阅读、提问。
青少年咨询之所以后期出问题较多,就是因为开始不透明、不公开、不讨论。
也许是咨询师本人不重视,或把重点放在了别处,从而模糊淡化了这一点。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意这个部分,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要在意保质期、发票、售后服务、明码标价一样,来不得半点含糊,切不可病急乱投医。
界定三方权利和义务
这是最关键的,我将详细展开。
与成人咨询最大的不同,青少年咨询是“三方关系”甚至是“多方关系”,而非“双方关系”。
太多同行抱怨:孩子的心理治疗最大阻碍来自父母。
而父母又是“付费者和监护人”,咨询师根本无法绕过直接面对孩子,特别孩子问题来源又往往与父母相关,这让咨询师更为难。
家长也会抱怨:咨询师究竟能不能帮到孩子?
他们在咨询室究竟干什么?为什么孩子还是不能去上学?我该做些什么?为什么打电话咨询师不接?
同时,孩子作为直接来访也很无奈。
我到底该听我妈的还是咨询师的?他值得信任吗?替我保密吗?他和我妈为何见面?我爸为何非让我来?或者爸妈不给我缴费咋办?
有的家庭意见不合:妈妈愿意孩子咨询,爸爸认为这没用,爷爷奶奶还会掺进来……
你看,青少年心理咨询很容易陷入这些困境,并且往往都不明说。
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在“形式上界定”,然后在“动力中工作”。
下面我将分别描述,并建议咨询师把以下内容提炼为协议内容,与家长签订。
首次约谈父母的目的
首次父母访谈,目的就是收集资料。
要深入了解孩子现在怎么了?为何找到你?过去发生了什么?孩子是怎么长大的?父母怎么养育的?有哪些重要事件?比如疾病、搬家、父母离异、寄养、创伤、父母自己原生家庭之类。
第一,孩子无须参加,也不要在外等候。因为首次谈的主要对象就是他,这会让孩子质疑且羞耻,网络更是如此。
第二,父母当然会本能避重就轻,比如夸大自己的付出,淡化或遗忘错误,隐瞒重大事件、把责任推给伴侣等等,这都没关系,你只要达成你访谈目的即可,就算撒谎也有其意义。
第三,建议有统一的提问模板。没有模板,妈妈可能会情绪失控哭诉很久,耽搁资料收集,不建议对父母过度共情,毕竟你的来访是孩子。
孩子和父母绝不可以是同一个咨询师,希望我这是句是废话。
第四,建议父母访谈与孩子咨询时长统一并收费。
告知父母咨询流程
第一,接下来父母只负责接送,其余都是咨询师和孩子单独见面,我甚至不建议父母在等候室等候,让父母直接离开,等孩子咨询完接他即可。
第二,网络咨询,孩子必须单独一个房间,父母不准随便出入,并且最好让孩子与咨询师单线联系,要用孩子自己的通讯设备。
第三,日常父母可以给咨询师发信息,但咨询师不会回复,除非孩子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危机干预。
第四,咨询师不需要咨询后再与父母聊聊。
因为孩子在场会被冷落,也因为那十几分钟没啥意义,最有可能是为了缓解咨询师和父母自身的焦虑,也可能是咨询师想要证明什么。
必须牢记,孩子才是求助者。
让父母心安的必要性
第五,告诉父母,每与孩子咨询5次或10次(咨询师根据自身和孩子情况决定)就会与家长单独访谈一次。
访谈目的也要告诉父母,主要是让他们放心,也是50分钟正常收费。
必须不能透露与孩子咨询细节,必须要让孩子知晓且同意咨询师何时约谈父母,原因是什么。
让父母安心绝不是告诉你和孩子发生了什么,而是理解共情父母。
很多咨询师会被孩子过度卷入,从而对其父母怀有敌意,然后会教父母怎么做怎么做之类,这会加重父母的焦虑,让他们感觉自己糟透了。
咨询师要安抚父母焦虑并给他们希望感,要去理解父母这些年的艰难、愧疚、以及心酸。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年他们自身难保,哪有爱孩子的能力?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你是站在了中立位置并充满人性关怀,而非偏见。
理解父母焦虑的动力与来源
其实,即便设置再清楚、协议再明确,咨询师还是会不可避免卷入到家庭中来,毕竟感受这东西不受协议的影响。
而这,恰恰是你工作的点。
家庭动力过于复杂,需要咨询师细细品味,并依据自身的感受来深入理解这个家庭、理解这个孩子,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好让你理解这种思路。
比如1:
妈妈会无视协议频频给你打电话、经常发大段信息、不分时间场合半夜打扰你、会约你见面,会延迟、拖欠、遗忘付费、各种替孩子请假,给你送东西之类。
这些表现可能代表父母想“掌控你与孩子的咨询”。
对此你会很愤怒、焦虑、厌烦、无奈。
那么很可能,你的感受乘以很多倍就是孩子在家庭中的感受——如此,你就更加理解孩子了。
现实层面,我要你坚守协议设置,别被轻易扰动,你越稳,就越能给孩子安全与力量,同时也能给这位母亲提供榜样和表率。
比如2:
父母会各种赞美你、夸奖你、顺从你、迎合你,好像找到了你孩子就得救了,你是他们家的救命稻草,之类。
你也许有开心,因为被认可了,自恋得到了满足。
但也会有压力,你开始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你不能做的不好,否则他就会贬低你指责你,甚至会因你而“死掉”。
那么,你的感受也可能是孩子的感受,这是典型的“以爱为名的控制”或者是“牺牲型养育”,你就会更理解孩子。
比如3:要学会用“动力学头脑”思考父母的焦虑。
许多父母的焦虑开始并不是为了孩子这个人本身,而是“孩子的问题和症状”。
是孩子的问题给父母带来了麻烦,因为孩子出了问题,父母要放弃自己常态生活去关注孩子、照顾孩子、安抚孩子,或者孩子就无法完成他本人的期待——这让父母很焦虑。
所以家长找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快点好起来,快去上学,快去考试,快像个正常人那样,这样他们就不焦虑了。
而如果你也这么想,想尽快为孩子做些什么,就错了,你正在被父母焦虑传染,变得不安。
因为孩子不上学是一种反抗和革命,他要自己说了算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要父母真正关心他而不是关心他的成绩。
为了达成这一点,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这是很可悲的事实。
你要看透,要做孩子期待中的父母那样,而不是和他父母一样让他快点好起来。
这就是动力学思维,你是在与孩子的潜意识工作、在人格层面工作,而不是在问题和症状层面。
可喜的是,但凡你做到了这一点,困扰父母和孩子的那些问题、症状都会统统解决,孩子才能重返校园。
因为他不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满足了。
如果让我说得再深一点,其实很多父母潜意识是“不希望孩子改变的”、“嫉妒孩子的”、“依赖孩子的”、“不愿与孩子分开的”之类。
因为那样他们会失去依靠、失去控制、代表他们做的不好、生活变得没有意义、显得很脆弱,之类。
以上这样的动力有很多很多,你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而不仅仅是做个心理咨询师的职业。
自愿冲突、保密冲突、谁是来访
最后,我想说三个特别冲突的事情:
第一个冲突:孩子的自愿与不自愿。
心理咨询要求来访者完全主动、自愿,但就青少年而言几乎没有主动自愿的。
他们多数是被父母逼迫的,或是为了照顾父母情绪才来的,但表面上孩子会说是他自愿的,咨询师要清楚这点。
故此,这个冲突一开始你就要重视并把“被动变为主动”。
这里有很多技巧,但不要直接问,这样显得很低级,总体来说你要用心对待这孩子,关注他所有感受情绪,和他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原本只是敷衍了事的心理咨询,变成了他的希望。
第二个冲突:保密与泄密。
伤害青少年最深的就是你的“背叛”。
对此,要永远保持警惕,甚至有的孩子会故意让你传话,替他发声,让你背叛。
有咨询师总忍不住把孩子告诉自己的一些东西传递给父母,记住,无论你多么委婉和巧妙,都是你潜意识对其父母的讨好。
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你意识到孩子正在遭受侵犯、被霸凌、有自杀或伤人行为时,就有义务告知他的监护人,以此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第三个冲突:究竟是谁需要心理咨询。
事实上,家庭病了,孩子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替家庭承担。
这是孩子用症状(身体疾病、辍学、网瘾、抑郁、自残、混社会等)来呼救。
家庭的病最大可能是父母关系,其次是养育方式,再次是其中一方的问题。
很多觉醒的家庭,往往是与孩子靠的最近的那个人做心理咨询,其次才是孩子。
那么,如果你是一个焦虑的父母,希望这篇文让你了解青少年心理咨询到底在做什么,清晰你的钱花的值不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二女生不愿上学不想说话
热点话题:如何解开青少年心中“千千结”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期!(关于青春期的5个咨询案例)
听心理咨询师解锁孩子“不爱学习”的密码!
弛张适度 方能笑到最后
考试焦虑症?性别角色模糊?一起看看这些案例孩子是否中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