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了沟通技巧,为什么一到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指责孩子?
userphoto

2022.08.19 湖南

关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亲子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沟通方式。

不少父母有这样的感触:跟孩子沟通是世界上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我掏心窝子地跟孩子说话,却像是鸡同鸭讲,孩子完全听不进去。

接触过很多的父母,在做父母这件事上,他们都很努力。即使工作生活已经非常忙碌了,仍然会挤出时间在妈心理听音频课,看直播课,学习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做称职的父母。

但是,学过不代表会了,不懂得有效沟通仍然是横亘在父母面前的难题。

在妈心理,家长们最常提的问题是:“学习了沟通技巧,为什么我们一到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去指责?

一、为什么我们很多事情知道却做不到?

1.首先,知道,是意识层面的,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你不是真的知道。

我们想一下,我们自己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太长的时间去思考:

我先用哪一只脚去蹬这个脚蹬子;是否该踩刹车还是骑快点,是否需要让行还是刹车……

潜意识早已帮我们做出了决定。

同理,如果我们明白了一些养育的道理,但是我们做不到,这说明我们其实没有真的领悟,没有真的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里面去,没有真正成为我们的东西。

2.其次,潜意识其实是非常有智慧,意识层面的做不到,是潜意识不断在阻抗,你做不到改变,实际上还是你不想做。

做不到在现实层面上是有好处的,比如说,我明知道跟孩子过度亲密,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是不对的,但是我做不到。

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潜意识告诉自己,要把孩子留在身边,我们害怕被孩子抛弃。

3.老模式更顺手,新模式不习惯,人格的健康水平,不足以支撑自己轻松学会“放手”。

一个没有练过武术的人,上来就要被师傅教十八般武艺,他能学会吗?

肯定不行,基本功都没有打牢,怎么能抡得起来刀枪剑戟。

为什么你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却总是做不到?因为你的人格水平、力量,都不足以支撑。

当你习惯了用大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习惯了用说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容易忽略对孩子内心感受的体验。

二、为什么我们喜欢指责?

在心理学的《力比多理论》中对此进行了解释:

第一,指责让我们兴奋,显示了关系里的权利,指责上瘾其实是“施虐上瘾”。

第二,关于攻击性,直接用语言攻击对方,把自己无法接受的一部分,分裂并且投射给对方,达到投射性认同。

我们觉得孩子特别懒惰,孩子就表现出真的很懒惰。

我们没有办法接受我的懒惰,所以我把这个懒惰,分裂,然后投给孩子。

那么孩子呢?通过我们的投射性认同,真的表现出了懒惰,然后我们再反过来指责孩子的这个懒惰。。

这是在指责我们自己的这一部分。

第三,关于关系,指责让我们和原生家庭产生链接。

通过指责完成了一个施受虐的关系,如果说没有指责,我们就和原生家庭切断了联系。

第四,关于自恋,就是我是全能的,我是世界中心,这用这个来表达原始的自恋。

意思是我有权利指责你,我是最重要的那个,我是最正确的那个人。

第五,关于舆情。

就是无意识中的重复,孩子和父母之间指责和被指责的关系。

在精神分析的这个领域里面,指责和被指责是一件事情,就是用指责来表达对原生家庭的忠诚。

第六,是反射弧短。

指责是我们沟通方式里的主力军,我们一旦遇到需要沟通的事情时,指责的模式立刻就跳出来了,新的方法用不上。

第七,就是保持人格的一贯性。

有的妈妈表示,我是一个特别爱指责别人的人,我知道指责不好,可是如果我现在突然不指责了,好像大家会觉得我很陌生,我已经不像我自己了,所以潜意识中要保持指责的模式,保持我人格的一贯性。

第八,指责让我们没办法和对方非常亲近。太亲近,会产生被吞噬的感觉。

我们体会一下,如果两个人离得太近,人就会不由自主的向后退。

这个是因为关系太过紧密的时候,反而会有恐惧,所以指责让我们相互之间没有那么亲近。

我们通过指责和对方保持一个相对的安全的距离。

这八点都是父母人格不够健康的一些表现。

三、怎样才能走出说教的模式,

做一个能看见孩子的情绪、懂得和孩子沟通的父母呢?

首先,就是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承认自己可能真的无法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没法完美地解决和孩子的问题。

当我们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直面自己的问题时,再遇到孩子的情绪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不会那么焦虑。人一开始焦虑就会无法思考,就会启动之前的惯性思维模式。

所以,父母先承认自己的“普通”,让自己不要那么焦虑。

其次,明确爱与界限。

亲子沟通的重点不在于我们是否用温柔的语气,说着关心的话语,而在于我们是否把握好了界限感。

这点很重要,但多数父母分不清。

有界限的沟通,出发点一定是出于爱,而不是习惯性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纯粹的想让孩子听话和顺从。

沟通是双方互相理解,表达需求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父母单方面的去发号施令。

比如,写作业。

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孩子写作业,巩固知识,而不是孩子听我们的话,立马行动。

那他打完这把游戏再去写,和立马去写的结果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区别。

可很多父母,都忍不住越界,

孩子比别人多花了点时间去写作业,那都是他的成长课题,不是父母的。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不好沟通时,请退位思考下,这件事是你的事还是孩子自己的事?你的感受,又是否和孩子相匹配了?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是”,要提醒自己“我只需要听孩子说就好了”,按下想要打断孩子的冲动。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往往都是情绪先行。先沟通情绪,才能更好地沟通内容。如果你也处于“知道”到“做到”之间,可以按这个方法去多练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分析与人的成长
“我无法原谅自己的怂”——深入骨髓的“羞耻感”为何如影随形?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失眠,是因为你从不能放过自己
逆反的人,永远做不到自律
和妈妈和解,我做不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