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双相孩子的康复之路,不能忽视学习障碍的消除,否则可能一再复学失败
userphoto

2023.10.18 湖南

关注

本文字数约:5190 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本文章节:

01、她被诊断“双相”,主要根源在原生家庭

02、孩子的康复之路,不能忽视学习障碍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文 | 何日辉

发布 | 晴日心理(SUN-MEDICAL)

最近,我们分享了小楠妈妈的自述文章。她偶然发现上初一的女儿偷偷自残,非常震惊,马上带女儿看精神科大夫,女儿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从那时起,小楠妈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感到痛苦、绝望,为什么女儿会得病?她也一度陷入抑郁、自我否定,严重失眠。她跟丈夫、母亲的矛盾更加剧烈,一个家似乎不成家。

幸好,小楠妈妈是一位有智慧的母亲。她开始有意识地学习精神心理学知识,不但看我们的视频和文章,还读了很多书,并通过健身、练字等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认知。

她逐渐发现,女儿之所以患病,跟她和小楠外婆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焦虑性格有关,而这背后,又跟她和小楠外婆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果继续往上追溯,还跟小楠外婆的父母的坎坷经历、性格特点有关。

而且,在小楠妈妈的成长时期,也经历过非常低沉、压抑的时期,如果那时候她去就诊,也有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至少4代人的原生家庭负面因素,越积越多,最终在她和女儿身上呈现了出来。

小楠妈妈的自述文章:延续了4代人的问题,致女儿被诊断双相障碍,我是如何带她走上康复之路的

也就是说,小楠妈妈和小楠都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虽然小楠妈妈从没有被确诊,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母女俩都是病人。尤其是女儿患病后,小楠妈妈几乎再次被击垮。

幸好,她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走出了最近这段人生低谷,变得更加理性、积极,还带动女儿走上 了康复之路,家庭变得更融洽。不过,在她的精神心理状态中,其实仍然存在一些隐患。我们在昨天的文章中进行了分析。

昨天文章:她女儿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她也出现偏执抑郁。如今她先走向康复,但仍有不少隐患

不仅如此,虽然小楠现在情绪稳定,跟父母的关系非常融洽,还通过一些社会活动、打拳击恢复了部分自信,但她的康复之路也存在一些隐患,尤其是休学和复学的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对小楠的病情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后续的康复建议。希望不但对小楠一家有帮助,也能对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家庭带来启发。

她被诊断“双相”,主要心理根源来自原生家庭

小楠妈妈在自述中,详细回顾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而对于女儿的成长经历,写得相对简洁。但从片言只语中,特别是从小楠初一就偷偷自残这个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楠从小到大其实遭受过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

我们通常会从原生家庭、校园经历、社会这3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心理根源。小楠是初中生,来自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少。她在校园经历中是否有叠加性心理创伤,目前从小楠妈妈的叙述来看并不明显,也可能有,但尚不算突出。

换言之,在小楠患病的心理根源中,原生家庭的负面因素占了最主要的比例。

首先,是她父母的夫妻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的问题。小楠的父母最初因为自由恋爱走到一起,当时小楠的外婆非常反对,认为女婿有各种各样的不足。

可是小楠妈妈和小楠外婆的关系一直不好,妈妈越是反对,她可能就越是“逆反”。而且,她当时也确实深爱着小楠爸爸,最后两人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是,两人婚后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美满。小楠爸爸长期出差,小楠妈妈工作很忙,两人聚少离多,就算在一起时,也逐渐因为家庭事务、尤其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出现矛盾。

即使现在两个人都为了女儿改变了很多,变得更加融洽,但小楠妈妈认为也仍是“普通朋友”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小楠父母其实并不是特别合得来,他们的结合并不是非常的理性,在婚前,小楠妈妈可能有一定的“恋爱脑”。过往他们感情不佳的时候,有可能曾经当着小楠的面吵架、冷战,这很容易对女儿造成心理伤害。

而且,在小楠生病之前,小楠父母不但忙于工作、对女儿缺少陪伴,也对女儿缺乏认可和心灵上的关注。

小楠妈妈一度对女儿的学习要求比较严厉,发火时对女儿动过手。爸爸也经常批评女儿,哪怕女儿后来生病了,他也经常跟女儿吵架,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小楠父母一度用自以为对的方式爱着女儿,没想到在无意中对女儿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除此之外,小楠的外婆也对外孙女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小楠的外婆从小吃过很多苦,容易焦虑、缺乏安全感,又非常强势,总是要求家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且,她的教育观念还是停留在上个世纪,没有与时俱进。

她经常对小楠说,“你的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我相信,她作为外婆,不会恶意地想伤害外孙女。这句话很有可能源于她对女儿、女婿的偏见,她从未认可过女儿的这段婚姻,很容易从负面的角度解读女儿跟女婿的教育方式。

而且,在她看来,女儿跟女婿确实经常不在家,不管女儿起居饮食,什么都丢给她这个当外婆的。有时候她出于失望、着急、劳累,就不顾外孙女的感受,脱口而出说了这样的话。

甚至,她说这句话的目的,也有可能是希望激励外孙女不要过分依赖父母,要努力学习、尽快独立。

只不过,无论小楠外婆出于什么目的,这句话都对小楠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导致小楠内心也缺乏安全感,甚至可能出现过被父母抛弃的感觉。

再加上,这句话后来传到了小楠妈妈的耳朵里,这加剧了小楠妈妈与小楠外婆的矛盾。她俩也不时在小楠面前发生争执,这对小楠来说也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小楠外婆还总是对外孙女说,“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饭都吃不上”。她这么说是出于好意,希望小楠努力学习。

但她没有意识到,现在国内脱离了绝对贫困,绝大部分孩子一出生就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甚至是物质过剩。说得再直接一些,哪怕很多孩子不努力学习,虚度光阴,他们靠着强大国家的保护和祖辈积累的财富,将来也不会吃不上饭。

而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现在的大部分孩子,其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会转向精神需求,比如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认同。

如果小楠外婆希望外孙女努力读书,反而应该从“以后获得更多人的尊重”“有更大的人生自由度”“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这些角度来激励小楠。而不是总是强调生存的问题,在无意中导致外孙女非常焦虑。

当然,小楠外婆作为一个老人家,她照顾外孙女长大已经非常辛苦了。我们难以要求她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并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主要是父母应该担起的责任。

总之,小楠的父母关系不和,对女儿疏于陪伴,教育方式一度比较严厉、粗暴;小楠的外婆与女儿、女婿也多有争执,小楠从小生活在这样充满矛盾、缺少欢笑的家庭环境中,内心肯定极度压抑、痛苦。

她可能慢慢觉得,只有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父母和外婆对她的态度才会好一些;只有读好书,才不会像外婆说的那样吃不上饭。所以,小楠很可能对学习成绩看得非常重,并总是自我施压。

而且,以前,小楠在家里并没有人可以诉说心事,家里甚至没有人可以理解她、共情她,她就很容易将情感需求转向同龄人,特别在意友情。

虽然小楠妈妈没有介绍女儿的人际交往情况,但不排除小楠有一定的讨好型人格,容易对朋友掏心掏肺,过分委曲求全,也遭受一定的心理伤害。当然,这只是我们基于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经验的推测,如果小楠没有这种情况,那最好不过。

那小楠以前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没事,到初一才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这里面有量变到质变的原因。而且,在小学阶段,小楠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可升上初中后,小楠的学习压力骤增,小楠的父母、外婆还缺乏相关的意识,仍在施压。

小楠越来越痛苦,又缺乏健康积极的解压方式,便偷偷用自残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幸好被妈妈发现,及时就诊。如果当时她的病情继续恶化,她甚至可能会出现自杀的行为,酿成悲剧。

至于小楠的诊断,我也认为她不是典型的双相障碍,又或者说,她属于我们以前分析过的“泛双相化”,并没有真正典型的轻躁狂/躁狂发作。她跟父亲发生剧烈争吵,这其实是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的激越状态。

(如果想了解“泛双相化”,可回看:全文高能!这4种双相障碍和背后的心理根源,小伙伴们属于哪一种?(不是Ⅰ型、Ⅱ型)      )

小楠妈妈主动学习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意识到女儿并非典型的双相障碍,为女儿撕掉了重性精神病的标签,及时免于恐惧,恢复理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虽然我没有对小楠进行过面对面的诊察,但从她妈妈的叙述来看,我认为更符合小楠情况的诊断是抑郁症伴激越状态,偏执型人格改变,学习障碍,还有一定的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倾向,但不严重。

而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的话,小楠的抑郁症明显是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以及不断的自我否定所致的,虽然没有较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但数量多。她符合我们提出的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孩子的康复之路,不能忽视学习障碍

小楠妈妈非常有智慧。女儿生病后,她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然后不断做出改变和提升,带动女儿跟丈夫一起改变。如今,小楠的病情大有好转,走上康复之路,整个家庭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从我们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经验来看,小楠的康复仍存在一些隐患。虽然这些隐患不是必然会发生,但仍希望小楠父母要提高觉察的意识。

第一,小楠目前处于休学期间,远离了学校带来的负性刺激,而父母也在积极改变,生活比较顺利,她的情绪自然比较平稳。

但是,小楠后续仍要面临复学的难题,小楠父母是否意识到女儿的学习障碍,能否有效地帮助她消除学习障碍,这非常关键。

很多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表现为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有的甚至一学习就烦躁,或者简直听不得“学习”“学校”这些字眼。

但很多精神科医生、心理卫生从业人员对学习障碍缺乏了解,更缺乏有效的干预方式。很多孩子即使在家情绪好转了很多,但还是没法复学,再次遭受打击,病情出现反复。

如果小楠的学习障碍未得以有效的消除,她明年再次复学时,很可能会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情绪出现明显的波动,甚至会二次复学失败。

即使小楠父母能接受孩子二次复学失败,可小楠未必能接受。她很容易出现强烈的负性情绪,过往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大量激活,再次陷入重度抑郁发作,然后出现灾难化思维,完全否定之前妈妈的付出及自己的改变,对自己的康复及未来都非常悲观。

如果小楠的病情复发了,小楠妈妈可能也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不排除也可能再次陷入抑郁发作。

小楠妈妈可以与小楠外婆暂时隔离开来,也可以与小楠爸爸暂时隔离开来,但她无法与还未成年的女儿分隔开。她自身的状态很容易受到女儿病情的影响。

所以,希望小楠父母要抓住女儿病情稳定、还在休学的时期,除了继续改善家庭关系,帮助女儿稳定情绪之外,还要更加有意识地消除女儿的学习障碍,最好还能塑造出高效学习状态,减少复学时的困难。

第二,在女儿生病后,小楠妈妈接触了不少心理学流派的书籍,这对她自身和女儿的康复都很有帮助。不过,希望她能有意识地识别一些可能并不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尤其是不要过于盲目地顺从孩子的决定。

有不少心理学专家总强调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甚至走极端地认为,无论孩子作出什么决定,家长都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这种教育理念其实是不理性的。家长虽然不能总是替孩子做决定,但当孩子做出的决定明显是非理性的,会产生较大的、甚至是父母难以应对的不良后果,那父母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引导,尝试解决,而不是完全顺从孩子。

比如有的青少年患者二次复学失败了,对上学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更加不想上学了。有的家长盲目顺从孩子,想着孩子慢慢总能想通的,总能找到出路的,不对孩子加以引导,也不采取一些行动改善这种情况。

这些孩子就有可能一年又一年地待在家,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轨迹发生重大改变。有患者家长说,他们得知有的孩子得了精神心理障碍后,在家里呆了10多年了,完全丧失理智学习的机会,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这些孩子很可能会抱怨、指责父母,父母也可能追悔莫及。

另外,小楠妈妈还接触到一些精神分析流派的观点,希望她能加以甄别,不要过度采纳,这有可能对其与女儿的康复不利。

第三,如今小楠爸爸已经作出明显的改变,但他仍需进一步改善与女儿的亲子关系。

虽然小楠患病了,但她仍然是相对幸运的。在她妈妈的带动下,她的爸爸逐渐学会了认可女儿,陪伴女儿,最近还主动带女儿外出旅游,给女儿拍了很多美照。

小楠以前容易跟父亲吵架,现在的她却不时觉得,爸爸对自己真好。而且相对而言,小楠爸爸对女儿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不算特别严重。

可是,有很多青少年患者并没有那么幸运。她们有的可能长期被父亲忽视,有的可能反复遭受父亲的辱骂,父女之间的裂痕特别大,甚至难以修复。

在这种情况下,女儿有可能会出现“恋爱脑”,在感情中极度渴望异性的疼爱,失去理性,容易被渣男所伤害。(相关文章:为什么很多女孩“恋爱脑”,总是被“渣男”伤害?

有的青少年女性则将对父亲的厌恶泛化到所有异性身上,出现不婚主义,甚至是继发性的同性恋。我们分享过的患者小琴就是典型的例子。相关文章:【真实病例】她极度排斥男性,自称不婚主义,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希望小楠爸爸对此加强意识,不但要弥补过去对女儿造成的心理伤害,还要进一步走进女儿的内心,让她持续地感受到父亲的宠爱和关注,这事关女儿的婚恋观、性取向,影响着女儿以后能否获得真正的幸福。

最后,希望小楠父母能够从时间思维的角度去看待女儿目前这个阶段,要更有意识地把各自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拦腰折断,为了女儿、也为了自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更希望广大的患者家长要深刻地自我反省,别再让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成为原生家庭负面因素的无辜受害者,要引导孩子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学会综合性归因,将患病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岁女孩被“打”出精神分裂 挨打是童年最深刻记忆
57岁何赛飞深爱初恋32年:为让老公放心,我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他管
当潜意识不能成为意识,就会成为命运——王敬伟疗愈个案记录| 疗愈连载47
对不起,你可能高估了原生家庭
满屏都挺好和原生家庭,那我趁机说说极品辣妈吧!
当你的孩子拒绝上学,可能是''''家''''生病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