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态共生:吞噬心灵的爱
userphoto

2023.11.07 湖南

关注

“一切我都给你安排好了,有什么不开心的?”

“共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直白说就是——无法分离,这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模糊了的边界。他们从出生到长大,甚至在结婚前,都不可避免地和父母牢牢捆绑在一起。他们无法离开父母,即使已经产生了很多痛苦甚至仇恨,但就是无法离开,必须要紧密地、病态地纠缠在一起。

            

在心理咨询中,绝大多数来访者都会聊到和父母的关系上。尤其是 20 岁到 35 岁之间的年轻人,会为这个话题非常的困扰。

 在中国式育儿中,什么是常见的病态共生?

01


半岁以前,和母亲的关系是健康共生


6个月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分水岭,在6个月以前,半岁之前,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多是紧密联系的,这是健康的共生关系。

02


三岁的小孩在家庭中可能存在病态共生


一般来说,三岁的小孩已经完全的有自我意识,孩子知道我是谁,我几岁了我从哪里来,我的爸爸妈妈是谁。三岁的孩子也会非常有主见,早上想玩泥巴,中午挑食,想吃自己喜欢的菜,晚上该睡了,孩子玩不够还是不想睡。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有完全的自我意志。

如果孩子到了三岁还对父母事事依从,甚至和母亲一点都不能分离,妈妈不在孩子就过不下去,那么家庭当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病态共生的现象。

03


只能接受共生,却不能接受离开和独立

病态共生的亲子关系很奇怪,只能保持共生,却不能接受独立,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希望和对方时时刻刻紧密的联系,不能够接受有一方分开和离开自己。

病态的亲子关系并不会持续一生,如果有一方主动斩断,也会逐渐好转,可是双方都不想做坏人,都不能接受对方离开自己,都不能脱离这段关系,那么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健康的,会导致孩子走向极端。

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关系形成呢?

1. 鼓励孩子脱离自己

当孩子想要离开父母出去玩,想离开家里出去跑跑时,父母不要限制孩子的行动。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环境,除了家庭之外也有其他的生存地。

2. 不为孩子做主

要避免病态的共生关系,父母就要避免事事为孩子做主。从小习惯被别人做主的孩子,很难摆脱对权威者的依赖,不能主动地离开父母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所以从小让孩子多表达自己,请问孩子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吃?想吃什么样的饭菜,反而能够培养孩子的主见性,避免用父母的意志剥夺孩子的意志。

3.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和隐私权

孩子虽然不是成年人,但是孩子和父母一样,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和隐私权。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厌恶。

孩子不想让父母随意进出自己的房间,父母也应该接受,这是在保护一个孩子的隐私。从小被父母尊重选择权和隐私权的孩子,才能够充分地释放自我,才能够更有力量去面对后面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岁女儿为200元鞋下跪”事件,戳穿了中国父母最虚伪的一幕
董洁自曝每天和10岁儿子亲100次:病态的母爱,毁掉的是孩子
​长大后还“跟妈亲”的孩子,大多因妈妈做对了3件事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沉默”
《一个女人的故事》:为什么说家会伤人,这4个真相戳心了
亲子关系中吞噬孩子的母爱:《黑天鹅》中纠缠的共生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