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线名师经验分享】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常用答题术语漫谈(约5000字)
userphoto

2024.01.26 湖南

关注


 你如果问我语文提分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我想对于语文120分都没上过的同学来说有一招:把题干审清楚然后问什么答什么!说起简单,实践起来非常难,因为很多同学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等基本概念还分不清,考试总是混淆,甚至还和初中生一样,想到什么答什么,没有一点系统学习过高中语文的样子。为此,我邀请了我火箭班语文老师@晓峰,下面会给大家普及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基本的知识点,最核心的考点考法,约5000字,耐心看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的内容截屏,拿小本儿记下来啊)

阅读理解核心要点30条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设置悬念、伏笔照应、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想象、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

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十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一般是三个字)

十五、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六、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九、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二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一、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二、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三、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四、破折号用法:解释说明、意思递进、话题转换、声音延长。

二十五、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二十六、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二十七、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句子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总结上文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等。

二十八、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二十九、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三十、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了同学们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得分点所在,一定理解清楚,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常见设问方式及答法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二、布局谋篇的技巧:

(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过渡铺垫:

(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3)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四、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有以下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②以情感为线索:

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④以人物为线索。

(注意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五、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

六、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七、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虚,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4)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5)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5)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八、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3)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5)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九、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特性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泰鲜明,增瓢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十、体会和推敲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

①联系主题、语境:

②解读修辞,转换语言:

③补充潜省语句,领会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例:说说“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的含义。答:四月,美丽的春天,既使人陶醉;又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例:如何理解“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

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拜

2、作用:①从内容上分析:②从结构上分析;③从表达效果上分析。


例1: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

答:①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④烘托老人的形象。

例2: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答:“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十一、赏析作品语言

语言特点的思考角度:

①字词: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精妙的形容词、起限制作用的副词等;

②修辞(见上)

③手法上(见表现手法)

④语言风格上(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委婉含蓄)

例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微花的不张扬的素养。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直

十二、句子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十三、给文段拟标题:

(!)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四、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五、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如果是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用第三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3、要符合人物的个性和所处的特定环境,要自然、真实。

十六、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一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十七、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八、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九、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作用主要有两个。首先,在语言活动中使用第二人称,比如“你”,可以让文学作品更加亲切和接近读者。其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后,原本不是人的事物会变得人格化,这样所描写的事物也会变得更为活跃,最终加强语言的形象力。


来源:晓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语文知识归纳(人教版七年级)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一)
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全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了,没有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