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晓萍:一个扭曲的科研评价体系可以伤害一门重要学科?--- 谈谈UTD24 对于中国管理学发展造成的恶果

在会计学中有句名言,叫“You get what you measure”。翻译成中文,就是你得到的只有你测量的东西。比如在绩效考核的项目中,如果只有数量指标,没有质量这一项,那么可以预见,大家就会认为品质不重要,只去提高数量,结果造成大量质次产品的堆积。同样,如果员工一天的工作表现只用是否准时上班(打卡),或上班时间长短来测量,而不计算实际工作效率的话,那么大家就不考虑效率,只会尽量长时间地呆在办公场所,至于究竟在此时间内干什么(摸鱼)就不关注了。至于教授的业绩评估,如果考核的主要是科研成果、论文发表,那么大家对于教学就不会那么重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能学到的东西可能大打折扣,结果会偏离大学的基本办学宗旨: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

为了得到组织的认可和奖励,员工用组织界定的目标和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非常自然的事。但是,对于组织来说,如何确定考核目标和标准,用哪些项目来代表目标,用哪些指标来测量是否达到标准,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一旦错设,就有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负面后果。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事与愿违效应Kerr, 1975),指的就是这种现象。比如说,大学想要培养的人才是胸怀世界、为全人类造福、拥有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的青年才俊,但是在设立的必修科目中,既无外国语课程,也无大数据分析,更无出国访学交流的项目,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定会认为这些课程无用,无助于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对于本来教授这些课程的老师来说,因为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也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久而久之,丧失对此学科的兴趣,而转变教学科研领域。那么到毕业的时候,就是成绩最优异的学生,也没见过中国以外的世界,无法用中文以外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思考问题也跳不出固有思维的框框,那岂不是事与愿违的典型?

去年秋天,我趁休学术假期间,走访了中国十几所大学的商学院,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与同事们聊天中,有一个问题几乎被所有学校的老师提出,那就是

为什么组织行为学这门商学院的重要学科,在商学院教授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却不存在代表这门学科的学术期刊,仿佛这门学科根本没有资格和其他商学学科(如会计、金融、运筹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相提并论?” 

这个问题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它从未在美国的顶尖商学院出现过。我们知道,在美国管理学会中,组织行为学分会的会员是人数最多的,将近6千人(5731)(人数次多的是战略管理分会,5346)。当然,这个问题也激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和忧虑,必须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于是对此做了调研,初步的结论是,问题就出在中国大学的商学院对于科研成果考核的目标和标准的选取上。特别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大学商学院的科研考核体系,只是简单搬用了美国一所大学制定的标准:那就是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商学院的期刊列表,上面包含24个学术杂志,简称UTD24(见附件1),其中没有一个杂志是专门发表组织行为学的科研成果的。

搬用UTD24来考核商学院教授的科研成就,让我吃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UTD24是在2005年由该商学院的院长Hasan Pirkul 自行创立的,并未征求过其他大学商学院教授的意见,也没有得到比它更优秀的大学商学院的公认。他自顾自用这个列表给其他商学院打分评级,是他的选择;但是在美国其他的顶尖商学院,基本都没有关注过它。比如我在华盛顿大学工作多年,从不知道这个UTD24是什么,反而是在回国的时候才听说的。

其次,自2005年以来,商学研究的发展迅猛,各个领域的新期刊也不断涌现,但UTD24却从未调整,没有跟上商学发展的步伐。相反,《金融时报》确立的50本顶级商学期刊(简称FT50),却是每五年更新一次,并在更新之前广泛征求商学院教授和期刊主编的意见的。

可以想见,在这个评价体系实行后,UTD自己商学院的教授中,几乎找不到做组织行为研究(包括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者,学院在这个相关领域的课程只能找非tenure-track的讲师来教,科研成果更是寥寥。我曾经亲自询问Pirkul院长,直接指出他的这个UTD24对于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危害。他说,他也认识到了,因此在学院内部已经开始把其他与工业组织心理学相关的期刊列上去了。我也指出期刊列表陈旧不变的问题,但他回答说,UTD24已经被他做成了一个品牌,他要让这个品牌永远流传下去,因此不会让它与时俱进。我无语。

那么,为什么有些中国顶尖大学的商学院(甚至影响到中国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委员会),那些要把自己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商学院,竟然会简单采纳UTD24?我听到了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和国外相比,中国的商学院成立较晚。早年的时候(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大家不知道世界上的商学期刊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所以学院领导一般就把自己的老师发表比较多的杂志定为优秀,造成了各校有各校的标准的混乱局面。因此,当年那些学术能力较强、对外联系较多、英文能力较好的教授,在看到UTD24后,如获至宝,认为这份清单可以消除混乱,而且因为它来自美国的大学(FT50是欧洲的,而且是媒体机构),比较有权威性,所以就把它搬到了中国。

第二种说法对第一种加以补充。搬到中国并非易事,要让自己学院的老师认可,还要让其他院校的老师也都接受才行。所以这些教授必须是在商学院有权威的才行。这里的权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术权威,另一部分是行政权威。而在很多情况下,行政权威更重要,只要领导坚持放入考核体系,那么一般很少遇到来自下层的阻力(高权力距离社会的特点)。正好看上UTD24的教授,如果恰好又是学院的院长的话,那么推行就不是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系统的地位就越来越牢固,直到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地步。

第三种说法进一步补充上面两种,牵涉到为什么会看上UTD24的问题。我自己也追究了一下当年Pirkul院长为什么创立这个排名列表,而且在24个期刊中,居然有8个(打*号的)是在信息系统和运筹管理领域的。(一个典型的商学院一般包含五大学科:即会计学、金融学、组织管理学、信息系统和运筹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不出所料,原来这个院长自己的研究领域就是信息系统和运筹管理!以此类推,把UTD24引入中国商学院并且强力推行的院长可能也是这个领域的。

为了提高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地位,运用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来制定相应的评价项目和标准,虽然从自利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却是非常不公平的,有时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意料之外的后果之一,就是对于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其衍生学科包括领导力、商业谈判、团队管理、人际沟通、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管理等)的伤害。这在中国大学的商学院中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MBAEMBA课程中与组织管理相关的课程占了40%-50%的比例,说明商业实践对于这门学科的强烈认可和需求;另一方面,在本科生课程设置中,有的商学院却已经取消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认为这个学科在商学院不重要。更糟糕的是,因为UTD24中没有一本期刊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比如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简称JAP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简称OBHDPPersonnel Psychology – 简称PPsych),而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教授发表的文章大都在那些期刊上,导致他们的学术成果不被认可,拿不到续约或不能晋升,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的职业前途,甚至试图改变研究方向,把论文发表到信息系统运筹管理的期刊上,处境窘迫。

当然,站在更高的角度,长此以往,这门重要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将会面临致命危机。而相对于会计学、金融学、信息系统运筹管理,组织行为学是文化相关性最显著的,最需要发展基于中国本土的理论和实践,她怎么可以不出现在科研评价的标准中呢?这一块研究的缺失,将是中国商学院对中国企业管理和世界企业管理知识生产的重大亏欠。

反过来看,我的研究领域是组织行为学,但在美国完全没有感到这门学科的危机,是因为在我们的科研绩效考核中,JAPOBHDP都出现在代表主流商学的universal列表中,还有不少顶尖商学院如马里兰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也把PPsych也放在universal的列表中。此外,在每年一度的TAMUGA管理学科研成果评比中,JAPOBHDPPPsych都是代表性期刊,与AMJASQSMJOrg Science是完全一样的地位(https://www.tamugarankings.com/)。

此外,美国的顶尖商学院通常还有一个更宽泛的列表,包含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其他专业学科领域的顶尖期刊。心理学期刊如Personnel Psych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都算作与组织行为学相关的顶刊。经济学期刊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社会学期刊如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等也都在顶刊列表上。

除了上述公认的优秀期刊外,在评价具体某一位教授的科研成果时,还会根据其研究领域判断其贡献。比如做国际商务研究的学者,JIBS可能就会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顶刊;做创业研究的学者,SEJ会被认为是非常优秀的期刊。关于教授晋升所考量的内容和标准,是另一个复杂话题,与此文不直接关联,我将另作文撰述。

因此,如果中国大学的商学院要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应该对标美国顶尖商学院的科研评价做法才是更好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搬用UTD24

参考文献:

Kerr, S. (1975). On the folly of rewarding A while hoping for B.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8 (4), 769-783.

附件1UTD24期刊列表
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Journal on Computing*
MIS Quarterl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Marketing Science
Management Science*
Operations Research*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Organiz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24123日定稿于美国西雅图
作者简介陈晓萍,美国伊利诺大学组织和社会心理学博士,美国管理学会会士(AOM Fellow)、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会士(APA Fellow),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组织管理学Philip M. Condit讲席教授。曾任福斯特商学院副院长(2016-2020)和组织管理系主任(2009-2015)。目前担任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组织管理研究》) 的主编,和中英文双语杂志《管理视野》(Management Insights)的创刊和执行主编,也曾是顶尖心理学英文期刊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组织行为和人类决策过程》)的主编(2010-2016)。
陈晓萍教授的学术研究被广泛引用,是全球科学研究者中名列2%的高引学者。其学术领域集中于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课题包括跨文化管理、个体和群体决策、领导力、管理沟通、商业谈判、创业者激情、和中国人的关系等。其学术论文发表于全球顶尖的管理学和心理学期刊如AMJ, AMR, JAP, OBHDP, JPSP, JESP, JIBS等。同时,她出版了十多本中文书,包括《跨文化管理》、《组织和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走出社会困境:诱导合作的心理机制》、《幸福的决定因素》、《简化人情》、《看山还是山》、《随心所欲》、《没有空白》、《心在焉》、《凝视未来》等,以及英文书Leadership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Insights and Interviews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领导力》(帕尔格莱弗出版社)、 A Journey toward Influential Scholarship: Insights from Leading Management Scholars 《有影响力的学问是怎么炼成的?》(牛津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What Isn’t Said: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t Work 《无有言说:沟通中的文化因素》(Springer)。
陈晓萍教授是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创始人之一,并曾担任该学会的主席。陈晓萍教授的教学包括跨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领导力等MBAEMBA和博士生课程。她曾多次获得教学和科研大奖,包括由SAGE出版社出版的Journal of Management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奖(2019),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管理理论的最佳论文奖(2018),福斯特商学院的杰出领导力奖(2017),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杰出学术贡献奖(2016),以及两度荣获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的杰出博导奖。她曾是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也曾在剑桥大学、北京大学、神户大学、香港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法国欧洲工商学院、印度商学院、复旦大学、和中欧工商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唧唧堂:用数据带你认识商学研究著名的UTD24本期刊
不愧是中南大学第一院,该校商学院5个招生专业全部入选一流本科!
2008世界商学院排名
2018年金融硕士专业世界排名,IC超过了牛津!
2013年USNews MBA专业排名:管理信息系统(MIS)
博士在读就发UTD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