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硬件制造之——外壳篇

长久以来,硬件制造一直是深圳一个强力的标签。硬件制造让人想到什么?山寨、工厂、生产线、模具…2013年崛起的智能硬件,我们看到了概念热炒、初步原型、营销预售和资本涌入,到现在为数不少的智能硬件应该或早或晚地都落在Deliver前的最后一个环节——生产制造。那么这批新硬件在制造中跟传统硬件有什么区别呢?

为智能硬件做壳料生产

笔者带着这么一个疑问走访了羽承科技的Ivan,Ivan的回答是有和没有。羽承正在给智能硬件的另一个团队新我君做供应链管理,更确切地说是壳料的生产管理。壳料就是硬件的外壳、包装等。

这次我们聊的主要是外壳。新我君的产品有在关注雷锋网的童鞋应该有所了解,是一款基于亲密社交的可穿戴设备。

回过头来说Ivan的回答:没有是因为智能硬件在壳料材质上跟以前的产品类似(比如塑料),生产的环节也大体一致;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硬件对工艺的要求往往要比过去要高出许多(穿戴设备尤其)。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现阶段智能硬件团队多是互联网背景,跟供应链的关系不紧密,开模、生产、加工上需要很多的探索;再者智能硬件现在的出货量都不大,导致订单也不会很大(通常在1K以下)。如此硬件团队想要介入供应链时间和精力成本都比较高,同时bargin的能力很低(无论是价格还是工艺的bargin)。

羽承早前做的是相对成熟的电子产品,比如LED照明、车载电子,Ivan本人还跟工业设计有一段渊源——所以他们跟生产一侧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对羽承来说,他们熟识的工厂一侧有闲置的资源,而硬件创业团队又有这样的需求。当然,生产环节的复杂性绝不是简单的信息不队称。

让供应链更早地介入

“跳票”是今年硬件团队的常用关键字。除了研发上的delay,生产环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Ivan在接手新我君的外壳生产时,手环的设计已经基本定型——但当时没有考虑到注塑口、脱模斜度这样的问题,于是又要经过一轮修改,期间甚至放弃了一小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

Ivan向我们介绍正常的生产流程:开模,工厂报的周期通常会是45天;之后模具的每个小修改通常需要10-20天;之后是生产和表面处理20天。这么一个流程走下来很可能2-3个月就过去了。而新我君生产的期间又过了一个春节,所以工期相当紧张,他们也是尽力让工厂把项目排到很高的优先级来做。

所以Ivan认为生产环节的小伙伴应该在比较早的阶段能介入产品,这样才能关照到许多涉及生产的设计细节,对整个的成本和时间规划都很有好处。

同样的问题,去年国内的几个手环手表团队也遇到了,比如成品的工艺不合格打回重做。硬件的众筹预售很大程度提高了团队资金的灵活度,但同时也降低了用户对跳票这件事的耐受度。所以一个团队里无论是成员还是外包,靠谱的生产管理成分至关重要。

Image Credit:Mixtile & Betwin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打造爆款硬件?听听 Jawbone 创始人怎么说
洪荒之力用完了!智能硬件创业的十八种死法!
智能硬件厂商,请回归商业本质!
「唯物」前百度员工想要打造“小生态”的家庭安防产品
工业4.0消灭淘宝只需十年
16000 块的纯血美国手机,包括血统全是乐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