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奶爸5年带俩娃的切身经验,秒杀任何教条式育儿经


前奏:过去的五年,我做了些什么?


时下中国,育儿问题似乎前所未有的得到广泛关注,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父母倾向以更科学的方式教养子女,而不是上一辈人的传统经验;二是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压缩了父母与孩子之间高质量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工作和家庭两头疲于奔命的我们面对与孩子的冲突,时常感到挫败与困惑,进而尝试探寻解答。


我5年来的时间略表:

2009年8月,萍(宝妈)查出怀孕,11月起,我几乎每晚给肚子里的宝宝讲故事和表演舞台剧。

2010年5月,山(长子)出生,我24小时陪伴妻儿整个月子,并亲手烹饪月子餐。

2011年2月,我辞职做奶爸,白天娃的吃喝拉撒睡玩一手操办。11月,我以“土土gg”的ID注册宝宝树网站账号,与诸多有爱心油菜花的粑粑麻麻们分享交流育儿心得。同年,完成绘本《飞翔的兔子》和《顽皮的彩虹》。

2012年7月,溪(次子)出生,我继续做月子餐,继续带娃,完成绘本《气球树宝贝》。

2013年4月,我创作完成绘本《月亮的礼物》,9月,山进入幼儿园,我创办《微儿》公众号。

2014年1月,完成最新绘本《海上的红色小房子》,3月,重返职场,现在是一名建筑师,利用各种业余时间陪山溪游戏,旅行,读故事书,利用各种零星时间为《微儿》和宝树博客撰文绘图。


我不是炫耀我多么爱孩子,我只想说出一个事实:如果你在与孩子的交流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是觉得头疼彷徨,甚至进而担心自己难以胜任父母的职责,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我相信极少有人像我这样,连续五年几乎全身心的投入到育儿及相关创作中,即便如此,我同样徘徊过:到底怎样才是真正对孩子好?我同样忧虑过:眼看着孩子继承了我性格中的缺点,该怎么办?我同样自暴自弃过:已经很耐心很nice的跟孩子讲道理了,可人家就是置若罔闻啊!我同样自责自卑过:怎么又没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孩子,你简直把我最丑陋的一面全给逼出来啦。。。


五年育两娃得两字:理解。


也就是最近两个月,我觉得自己再不会为孩子的任何问题感到担忧,不论现在或是以后,这话说绝对彻底,但我自信有能力做到。我这份信心主要来自于山(长子),他让我看到一个正常的生命是如何经历他自然的生长周期。所谓自然的生长,就是孩子自有的节奏,就是我跟着他的步调,我努力去理解他,配合他,而不是强制他遵循我的要求。


理解,除了理解,就是理解。没有理解,什么爱,什么尊重,什么责任,什么引导管教关心陪伴都无从谈起。理解是什么?理解就是试着弄明白孩子说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做。


举个例子,今年春节过后,山重返幼儿园(小班)时又表现出刚入园时的抵抗情绪。每天早上哭着不肯离家,我便蹲在他对面询问他原因(山4岁以前都极不善言辞,通常我都会主动些):

“为什么不喜欢幼儿园呢,幼儿园有那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

答:“。。。”

“是不是老师不喜欢你?”

答:“。。。”

“是不是你喜欢的女同学跟别人一起玩?”

答:“是。”(我以为自己猜中了,其实到现在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你在幼儿园跟别的小朋友讲话吗?”

答:“不。”(事后询问老师,说他其实话蛮多的,我被他耍了。)

“是不是。。。”

以下省去N句询问,反正感觉山就是浸透在一股强大的负面情绪之中。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必须走了,这样吧,到了幼儿园,粑粑陪你在楼下坐一会儿。”

答:“好。”

到幼儿园后,坐着继续安抚,还是不肯上楼,极少次数我会撇下泪眼婆娑的孩子狠心离开(按规定家长不可送上楼),多数时候,我会陪他到班级,他便像个小机器人一般边说着“王老师早”,边头也不回的径自进教室去。


第二天,又不想去幼儿园,我又询问自己所能想到的原因,以上场景重新播放一遍。第三天,重播。第四天,第五天。。。第N天,山突然对我说,“粑比,我其实挺喜欢幼儿园,上午还行。”我问,“那你是不是嫌中午睡觉时间太长了。”他说,“是,我不喜欢睡觉。”哦,原来如此。但其他孩子都是安安稳稳的睡觉,要求老师单独照顾山有点难。我正头疼这怎么解决,突然发现山早上入园顺畅多了,虽然还有磨蹭,但再也没有坚决的抗拒。


这是倾诉的力量么,当你把自己心里最忧虑的事情告诉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压力顿时减轻许多。


练习理解,从“听话”开始


写到这儿,有点眉目了,我为育儿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是“治本”的那款,是最普通因而容易被忽视,是最简单因而容易被怀疑,是最需要长久坚持而容易被求速效者放弃。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高僧被问到“什么是修行”时,给出的答案是,“吃饭,睡觉。”就这么简单,简单到不可理喻。


理解孩子也很简单,“听话”而已。不是让孩子听我的话,而是我用心听孩子讲话,他的动机,他的需求,他所关心的鸡猫鸭狗。我们常感觉孩子思维独特,有时搞不懂他在讲什么,其实多数时候是自己不够用心。


我是这样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的,比如有一次,萍在厨房煮面,溪嚷着要看锅里的面条,并且要麻麻抱着看,山在客厅说了一句,“溪溪,不能抱着看,抱着看脚就太热了。”我感觉这里头有文章,于是跑到厨房,果然,萍正抱着溪,而溪的脚离灶台很近,山其实是提醒我们当心溪的脚被火烤到。


如果我能身体力行的去理解孩子的点滴语言,我就有机会明白他真实的想法,从而更有效的交流,更称职的履行作为父母的职责,一切冲突,一切误会猜忌忧虑迎刃而解。


什么是教条式育儿经?我为什么秒杀它?


教条式育儿经是我为了写这篇文章临时取的名字,专指以下类似文章,“我们常会遇到孩子的问题12345,出现此问题的原因12345,正确的处理方式12345。。。”我看见这类文章一般慌忙逃窜。这些文章并非不好,相反,它非常的科学,而且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因而具备普遍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我唯一的担忧是,它能给出N个答案,但每个生命都如此独特,所以总有第N+1种可能。而如果我的孩子碰巧是这N+1该怎么办。因而我更加信任我的第一手资料——我和我眼前这两个朝夕相处的小人儿。遇到问题,我更倾向于基于我们长久以来的相互交流来判断,而非其他。


关于信任


当下,教条还是蛮受欢迎的,首先它迎合了我们从小所受教育的思维方式,其次它具备科学性,非常能戳到我们的痛点。它的局限在于:它只能教给你什么是对的,那么相反的做法就是错的。而我会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而相反的做法很有机会也是对的。


比如前文提到我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每一句话,试图搞清他每个行动背后的动机和想法,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是如此正直的孩子,他有脾气,自控力差,有时自私,容易冲动,但他有很多优点,有些行为很暖心,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缺点都掩盖不了他正直的本质。


我一直努力理解他,他还是会做出一些令我不快的无法理解的事情,当我实在无法弄不明白的时候我就放弃,因为我知道他是正直的,他是有原因的,只是我现在还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而已。此时,“信任”产生了。这感觉,无比美好。


(写作本文时,山4岁6个月,溪2岁4个月。)


本文转载自:微儿(微信号:bbtin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思诚为佟丽娅庆生,为孩子不离婚,是最大的笑话
坐月子婆婆照顾产妇最合适?并不是,其实,这几种组合产妇最喜欢
坐月子奶不够吃,看猴爸怎么办!
女人刚生完孩子后是一种什么体验?
冰雪梅:“今天你就凑合了吧!”
《窈窕奶爸》:为爱变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