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赛娜:小学孩子拖拉行为的背后是什么?

“孩子总是很磨蹭”“孩子就是不能快点”“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孩子做作业速度很慢”……常常有小学生家长找到我,问起这些类似的问题。拖拉行为小学生群体中,可以说是相当常见。但其实孩子与孩子之间,同样是拖拉,背后的原因却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要做的也是不同的。


  【现象一】“他从小就这样、做什么事都慢,但是结果往往还是可以。”

  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的生活节奏就是比我们大多数人慢。他们有着自己特定的生活节奏,如果被打破,就会产生不适感。我们要去尝试理解他们。当然,这部分孩子绝对是少数。

  解决之道:

  这一类孩子做事磨蹭,有其天生的原因,改变会很难。我们要从理解孩子特定的生理或者心理需求开始,尝试去理解他们的这种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并没有影响他的生活,那么就是没关系的,但如果确实影响到了生活,那么就需要和孩子进行沟通,尝试做些改变。


  【现象二】“孩子对老师要求的任务往往完成得很好,可是对家长的要求就变得很拖拉。”

  我们首先要反思一下我们本身的家庭教育。比如,在一件事情上,我们是否会因为担心孩子忘记,就反复嘱咐。其实这样会很容易加重孩子记忆的负担和情绪上的压力。一方面,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动去屏蔽掉一部分内容的习惯;另一方面,孩子会知道即使他这次没有听清,爸妈还是会再次提醒的,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之道:

  当确定某件事情是要孩子做的,要清楚的告诉他完成的截止时间以及没完成的后果,并且确认他听清楚了、听懂了。规则部分可以借用文字形式写下来。


  【现象三】“在家里孩子最大,我们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放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总是觉得让孩子自己做事不放心。后来发现,让他做果然做不好,总拖拖拉拉到很晚。”

  面对这种问题,我们要反思:是不是我们包办了太多?“反正我不做也不要紧,会有人帮给我做的。”这一句成了孩子可以逃避掉各种事情的理由,包办造成了孩子过强的依赖心理。

  解决之道:

  父母坚持原则很重要,该是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例如:本来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里磨蹭不做,结果妈妈看不下去骂几句之后,还是帮他收拾。这样是不会有任何教育效果的。


  【现象四】“孩子做什么都很胆怯,而且往往刚开始能做得很好,后来就开始拖拉了,渐渐出现学习退步的现象,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追求完美吗?然后思考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这些事: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你反复指责、教育;孩子做作业,你在一边不停挑毛病;孩子做的事情,你总觉得不够,每天给孩子安排更多训练或者学习。显然,孩子是无法抵抗你的,那他可以怎么办呢?拖拉。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反正完成了这个还会有下一个任务,不管怎么做我都没有办法让他们很满意。”这就是孩子内心的写照。

  解决之道:

  提醒家长们,给孩子留有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可以体验快速完成任务、独立完成任务、很好完成任务的乐趣和成就感。多一点耐心,你会慢慢的发现你的孩子不再拖拉,变得开朗又乐观。


  【现象五】“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完成得很快,但是对于不感兴趣的部分就会一味的拖拉。”

  孩子对事情缺乏兴趣,也常常会导致他行为拖拉。而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一味指责,往往会加大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反感。

  解决之道:

  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个学科,也会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讨厌一个学科。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培养孩子的兴趣是一个学习的关键。父母可以尝试着跟孩子互动,引导孩子发现看待事情的不同角度。比如,整理玩具,可以以一个生动而有意义的故事开始,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设置清洁工时间。在过程中讲清清洁工的工作注意事项,和孩子一起来个大扫除,结束后也不要忘记对孩子在过程中出色的表现给予肯定。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互动过程,既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习惯,也树立了孩子的自信。此外,帮助孩子找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象六】“孩子平时很乖,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用的时间往往会非常长。”

  根据经验,这一部分孩子可能比较内向、胆小,而且可能有视觉或者听觉理解的问题。他们对于父母的指令往往言听计从、不敢违背。但是孩子很可能对于指令具体要求的理解力有限,有时并不理解要求的到底是什么,又不敢去问,这就会导致他用很长时间思考要求是什么意思,或者如何才能做到让父母满意。这就造成了他们无限制的拖拉。而这时,如果家长又非常急躁,就会更加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造成孩子更加胆怯、不自信、不表达。

  解决之道:

  这种状况下,建议父母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多去观察。孩子的发展是从零开始的,他首先要去理解指令,以及知道该如何做出反应以及动作是如何协调的。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去寻求一些专业的指导。


  【现象七】“他小的时候学什么都很快,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得做什么都拖拖拉拉!”

  其实,大部分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现象。父母需要关注的是,这是不是孩子的注意力存在问题。一种可能是孩子本身注意力的集中度不够,会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比如,虽然现在手上正在做一件事情,但眼睛可能正看着别的事物,或者头脑中想着其他事情。另一种可能是孩子比较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抗干扰能力比较低。

  解决之道: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这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注意力训练调整的。如果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可以找一些老师寻求一些专业指导。每个孩子的状况不一样,要分情况设置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当然每一种方法的改变,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当合适的训练与适合的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大法宝帮你搞定家里的“小叛逆”[分享]
你越打骂,孩子越磨蹭!想要他们爱上学习,家长只需这样做
多动症儿童青春期的特点
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会从各方面出问题 耐心做人做事习惯有始有终的内在动力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小学毕业典礼上 校长一席话把学生家长说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