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泳后回家溺亡,干性溺水真的那么可怕吗?

最近,小编的朋友圈被“干性溺水”刷了屏。大多数人(包括小编)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并被它吓得不轻。于是小编带着问题咨询了我们的彩虹医生。

尽职的专家医生们特地查阅文献,并讨论了一番,写了这篇特邀专稿,以帮助家长们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广大家长可以重视预防,减少和杜绝儿童意外溺水伤害。



传说中的干性溺水
都有哪些案例可循
网络中流传比较广的四个案例
案例一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位10岁小男孩和妈妈一起在泳池玩了一天,然后走路回到了家。孩子洗澡后说很困而去睡午觉。1个小时后,妈妈却发现孩子溺死在了床上。那位妈妈说她的儿子在泳池玩耍时也好,走路回家时也好,都“没有任何变化”。
案例二

在另一个案例里,一位母亲依靠直觉救了自己的孩子:她在泳池及时救起了不慎跌入水中的3岁儿子。当离开泳池回到家,母亲哄儿子睡觉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发热、昏睡。幸运的是,这个母亲反应及时,急送医院,使儿子活了下来。
案例三

2008年,男童约翰尼·杰克逊游泳时意外咽下几口水。他咳嗽了一阵,但看上去并无大碍。父母没有在意,带他上岸回家。几小时后,他在睡梦中离开人世。
案例四

2014年,男童罗宁在一场泳池聚会期间跌入泳池,大约20秒后被母亲救起。他起初没有表现出不适,只是受到惊吓。当晚,他的血氧水平骤降,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

干性溺水、二次溺死
到底都是些什么鬼!
为您解析各种溺水形式定义

如果百度溺水,会有各种名词跳出来:“干性溺水”、“二次溺死”、“迟发性溺死”、“湿性溺水”什么的。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它们的定义
名词解释
溺水:
溺水是指被水淹没导致原发性呼吸系统损伤的过程。其主要致死机制是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
溺水时人的生理反应过程
气道开始淹没于水中时,溺水者首先会自主屏住呼吸,随后是水作为异物进入咽喉部,而引起不自主的喉痉挛期

在屏住呼吸及喉痉挛期间,溺水者体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进一步导致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随着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浓度降低,呼吸运动自动加强,但因为喉头梗阻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血氧分压进一步下降,这时喉痉挛相应减轻,但随后随着之前加强的呼吸运动,水进入了肺内



临床根据溺水者是否有水进入肺内或进水多少而分为干性溺水湿性溺水两种情况。
干性溺水
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从而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
湿性溺水
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水大量进入呼吸道数秒后神志丧失,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室颤动。



根据溺水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分为淡水搦水海水溺水两种情况
淡水溺水
江河湖泊池中的水一般属于低渗液,统称淡水。水进入呼吸道后影响通气和气体交换。淡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高血容量,从而稀释血液,引起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海水溺水
海水俗称碱水,含氯化钠溶液及大量钙盐和镁盐,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肺泡受海水损伤后,大量蛋白质及水分向外渗出,引起肺水肿,同时引起低血容量。


同时,由于溺水症状发作时间等原因,有了二次溺毙的概念
二次溺毙
溺水者离水后意识清楚,但由于肺内的水没有完全排出,继续会面临二次死亡威胁。 这种后期死亡的溺水称为“二次溺毙” 或“迟发性溺死”。人们会因为对此症状的不熟悉,而延误送院抢救。

有人把这种“二次溺毙”的实质解释为是溺水后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水进入肺内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关。 “二次溺死”或“迟发性溺死”,一般在溺水后12~72小时出现。这种情况下,尽管溺水者已经出水,但由于少量水进入肺部,是由延迟性的肺水肿导致的,在貌似康复后出现的溺死。

干性溺水,概率很低
在网络案例描述中,强化了夺走男孩生命的是“干性溺水”这一现象。还说“干性溺水”的恐怖之处在于哪怕只有一小杯水,都有可能发生。

而实际上在所有溺水身亡事件中,发生“干性溺水”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如果在溺水者上岸后数小时内父母能密切观察其可疑症状,就有助进一步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

黄金急救三分钟
时间用在刀刃上
急救溺水儿童,传统方式三步走
第一步:清除口鼻中杂物

迅速将溺水儿的衣服和腰带解开,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


如果发现喉部有阻塞物,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背后用力将阻塞物拍出气管。

第二步:控水
将进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的水排出,这一过程就是“控水”。

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搁在屈膝的腿上,然后一手扶住溺水者的头部使口朝下,可用膝盖点压溺水者腹部,使水排出。

第三步: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溺水抢救标准的做法是更强调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遇溺水者首先应判断有无心跳呼吸停止,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就需进行心肺复苏术(即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脏按压。其中,胸外心脏按压更重要),溺水者的死因往往不是喝水太多,而是反射性的窒息。


控水是否必要
实际情况是:
溺水现场是很难判断一个心脏骤停者的肺内进入多少水。所以,控水在溺水急救中反而是最不重要的,而只适用于处理心跳呼吸仍存在的溺水者,且处于昏迷状态时(呼叫无反应),一面呼叫120,一面按传统方法控水。

急救过程中,心肺复苏一定是首要选择!此时不要去控水,其实淡水进入肺会很快被肺泡吸收,即使是海水溺水,能被控出来的水大多也是胃里的,所以不控也罢。


急救重点:
抓紧时间打开气道,复苏心肺
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因此家长一旦识别孩子溺水后,应该尽早对其进行抢救。

溺水的直接结果就是缺氧,急救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打开气道,缓解缺氧。如果发生心跳骤停了,10秒内就应该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此时最应该的是争分夺秒,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倒水上。而且溺水时人肌肉松弛容易发生呕吐,一倒过来呕吐物就容易阻塞气道。溺水者窒息后,心跳呼吸停止,黄金抢救时间也就3到5分钟

夏季儿童游泳溺水
看护家长责任重大
夏季溺水高发期,预防比急救更重要
弄清孩子常去玩耍的场所


学龄儿童假期容易去的地方有:
(1)休闲广场、游乐场(水上公园)
(2)郊野的荒地、树林、小河流
(3)海面、水塘、大型水库、开阔地面
(4)学校开放的球场、运动中心


教育孩子远离危险水域
家长一定要在平常教育孩子养成远离危险水域的意识,对儿童犯错的经历要不吝批评。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教给孩子游泳的安全知识要领。

如果发现儿童去了存在溺水风险的地方,如河流、渠道、水库、水塘等区域。家长必须第一时间将孩子带回家,让他们形成“远离危险水域”的观念。



告诫儿童遇到溺水情况如何救援

倘若儿童遇到他人溺水,要教给他寻求呼救大人,而非自己擅自去尝试下水“救人”。
万一孩子自己不小心掉入水中,要教育他沉着冷静、不要胡乱挣扎、要大声呼喊等待救援。

如何预防儿童“干性溺水”


  • 游泳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比如呛水。

  • 游泳后,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上面提到的症状发生,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后记:
经过专家医师深入浅出的一番解释,小编终于不再对“干性溺水”那么焦虑啦!做好安全预防,学会溺水急救,我要带着宝宝去游泳咯!
本文选编自@彩虹儿科 合璧儿诚意推荐 责编:晓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酷夏带狗戏水去 ——20项狗儿游泳、戏水务必要知道的事
溺水预防
溺水患者需要争分夺秒抢救
离开泳池孩子也可能“溺水死亡”!家长千万要当心!
1岁女婴溺水90秒脑死亡:“妈妈,我不在你的手机里!”
不到1周,30多个孩子丧命!这个“杀手”太凶狠!河南家里有孩子的赶紧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