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一切问题,都能用“深度陪伴”疗愈!


 


铭爸talk

人们常说,父母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国庆这几天,你给了孩子多少时间的有效陪伴呢?恐怕好多粑粑麻麻只是陪着而已,和孩子的空间距离小了,可是心理距离却还大着呢!只有用心揣摩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这才是有效的陪伴。


娃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参加他的家长会,和老师单独交流的环节,老师对我说,有点胆小,上课发言也不主动,不容易融入集体中。她略带审视地看着我说:“是不是您的工作太忙了,没有很多时间陪他?”


她说前面那些时,我还有点在老师面前习惯性的唯唯诺诺,这句话,我可就没法认同了。由于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加上我本来性格就比较宅,社交活动极少,我敢说,除了全职妈妈吗,我算得上是陪娃比较多的那一类了。


老师似乎看出了什么,她温和地笑了一下,说:“陪伴是个复杂的概念,并不是您在他身边就是陪伴,更重要的是,您要懂得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参与到他的成长中去,才是有效陪伴。”


她这么一说,我有点无语了,和娃相处的时光,像放电影一般出现在我眼前。那些夜晚,娃在我身边翻滚,或是看电视,或是玩游戏,我呢,永远将一部手机握在手里,刷微博,刷朋友圈,跟编辑谈稿件,或是翻翻我新上的文章下面的评论,若有所思,魂不守舍,最多冲娃来一句“你最好看看书,别看那么多电视哦!”用老师刚才说的标准来看,真的不算是有效陪伴。


看《爸爸去哪儿》,发现不能进行有效陪伴的还有刘烨。他其实是个不错的爸爸,他的孩子气使得他和诺一交流得还不错,他的敏感,让他对诺一时常疼爱有加,但是当他网瘾犯了时,哪怕诺一百般耍宝,想要引起他的注意,他还是随口敷衍。后来还说他曾多次拒绝妻子全家一道出门旅游的提议:“哪有爸爸带孩子的啊?”难怪邹市明的妻子笑说他把诺一带得像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四个字,不只是指他的照顾不周让诺一过于“接地气”,而是许多时候,他把时间交给了网络,让自己之于孩子形同虚设。

《爸爸去哪儿3》中的刘烨和诺一


因为工作,或是热衷于网络——不管是社交还是玩游戏,将近在咫尺的孩子“留守儿童化”,以为在TA身边就是尽职尽责,是当下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犯下的错误吧?正在热映的电影《我爸比我小四岁》便以不无喜感的表现方式,讲述了这个其实挺严肃的主题。


铭爸talk:电影《我爸比我小四岁》今年8月上映,推荐大家看看


这部电影一开始,剧中人都处于焦虑中,白凯南扮演的成功人士“老陈”焦虑于女儿的不听话,女儿希希则焦虑于父亲的永远缺席,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希希带着一帮同学去酒吧寻欢作乐,然后报警让警察把自己带到派出所,以此报复疏于陪伴的父亲。当父亲匆匆前来,她愤怒而悲伤地冲他喊道:“你的工作,就是杀人犯!”


在这关键节点上,老陈被车撞到,苏醒过来时,他的智商降到五岁以下,比女儿还要小四岁,公司又被人侵占,“生计”压力使得父女二人踏上流浪的路途,没想到,这无形中促成了他们彼此的“深度陪伴”,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他们终于能够感知对方的处境,有了沟通的可能。


电影《我爸比我小四岁》剧照


你看,互相威胁别劲不能解决的问题,陪伴能够解决,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让父亲变小,变贫穷,去除了成人在所难免的优越感,而两人紧迫面对的各种问题,使得这种陪伴走向深入,然后,方能互相懂得。


真正的陪伴,是需要一点代入感的,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同龄甚至更小的孩子,感受对方的各种焦虑与渴望,还需要动用一点记忆力,回想当初的自己,那些不能言说的小小想法。更需要的还有耐心,耐心地等待自己终于被接受,等待各种奇迹发生。总之,真正的陪伴,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实力。

电影《我爸比我小四岁》剧照


大多数父母,都还处于前“老陈”阶段,面对孩子呈现的各种问题,抓耳挠腮,不得其法,殊不知以心换心的陪伴能治百病,如若做不到,则可能留下各种后遗症。


这些症状有可能在孩子小时候就呈现出来,比如厌学、叛逆、自闭等等,更有甚者,会绵延一生,有很多次,我在一个成年人的脸上看到他或她不快乐的童年,然后,就有机会听到,他们说起,那些父母不在身边,或是在身边,却各忙各的日子。许多年之后,他们哪怕笑着说起那些,你仍然能看到从他们内心浮上来的恐惧、忧伤与怀疑,仿佛那些日子是个深潭,他们的灵魂,依然在那阴湿之中,终生得不到救援。


如若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有这样的人生,不妨向“老陈”学学,当然不是学他那种喜剧化的刻意,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变成孩子的同龄人,变成TA的朋友,TA的同盟,TA翻越人生路途上各种高山大河的伙伴,只有把自己“变小”的陪伴,才是诚恳和有效的陪伴。


铭爸talk

家庭教育的第一大原则是“尊重原则”,即父母要尊重子女。谈何容易!只有真正在内心中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同龄人,才有可能,否则手握大权,高高在上的“君父”,怎可能对人微言轻,矮矮在下的“臣子”有敬畏尊重之心呢?

作者:闫红(作家)编辑:小金 乐平 主编:铭爸

铭爸的干货分享

回复关键字:37 尊重

  • 教育从尊重开始,孩子因尊重蝶变!

  • 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

  • 在觉得孩子“丢你脸”时,你却让他失去尊严

  • 爱孩子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

更多精彩尽在首页菜单:

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一切问题,都能用“深度陪伴”治愈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可爸...
孩子眼里的父母与老师
“你有房、车、钱吗?我爸有!”这家幼儿园,教的是什么价值观?
缺少心理营养而躁郁的孩子,能被电击治好吗?
实录|原生家庭不背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