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找到这个词,就能准确判断特殊句式 | 文言文那些事儿008


导语:文言文在众人眼中向来是严肃而方正的,现代的教学方式更是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它变得难以捉摸。《文言文那些事儿》借鉴了当年明月老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写作笔法,以教材及考试中文言文篇目为范本,力求将文言文讲的通俗幽默,让文言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以下为008内容:
找到这个词,就能准确判断特殊句式
写上本次课的标题,我不由得长舒一口气。从之前的几次讲解语法的课程开始,便有读者朋友向我提出有关课程实用性的疑问。其实语法本身是十分繁琐复杂的,就好像是一张纵横交织的大网,之前的课程都是在摸清这张大网的来龙去脉,到了本次课程,终于要收网了。今天终于讲到了语法版块最终的内容,也是最实用的内容,如标题所见。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1
什么是特殊句式?
按照我的习惯,我们先来看看“特殊句式”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句式”这两个字就不用过多解释了,就是“句子的形式”,如果把“句”换成“人”,变成“特殊人式”,也就是指人的长相。“特殊”这两字得好好琢磨琢磨。特殊是一个相对概念,有不特殊,才会有特殊。就跟大家都长着一张普通的方脸,而赵本山却长着一张正宗的猪腰子脸,我们才可以称赵本山为“特殊人式”一样,如果大家都是猪腰子脸,那赵本山的长相就不叫特殊了。句子也是一样,只有看起来不特殊的句子,才会有看起来特殊的句子。那么不特殊的句子长什么样呢?

这个其实在之前的课程中有讲到过,也就是主谓宾定状补这些句子成分的定义。我这里就不再啰嗦,从主谓宾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句子传达的基本信息应该是:“某人对某人做了什么。”如果再加上定状补这些修饰成分,那么句子传达的信息就是:“什么样的某人对什么样的某人做了一个怎样的动作。”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句子应该传达的信息。而且这些成分的排序也是固定的。如果一个句子没有传达这样的内容,或者句子成分的排序不正常,这样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特殊句式”。
2
特殊句式有哪几种?
因此,我把特殊句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达的内容特殊;另一类是句子成分排序特殊。

我们先来看第一大类。除了“什么样的某人对什么样的某人做了一个怎样的动作。”这样的信息,还有三种信息类型。也就是有三种特殊句式。分别是: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

判断句,顾名思义,表示对某人或者某物某事的判断。就像看电视时判断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吃东西时判断哪个东西好吃,哪个东西不好吃一样。翻译的基本模型就是:“……是……”。这个“是”字作为判断动词,充当了谓语的成分。

被动句,表示被动,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把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互换了。在被动句中,主语变成了谓语动作的承受者,宾语变成了谓语动作的发出者。这时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作之间就是一个被动关系了。比如说“我打你”,“你”就是被打的对象。把“你”放在宾语位置,“我打你”是个正常的句子。而如果把“你”放在主语的位置,“你被我打”这个句子就成了被动句了。

以上这两种特殊句式其实在判定的时候并不难,一来是因为从句子内容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判定,二来是因为在文言文中,这两种句式一般都有标志词。比如判断句中的“……者,……也。”和被动句中的“为……所”等等。通过这些标志词我们便能轻松的判断,我这里先不多说。(文末会有更详细资料推送提示)

省略句,即是为了行文简洁,省略了部分句子成分的句子。在本系列课程第一讲《文言文是什么玩意儿》中我就提到了,文言文最大的特点是简洁,不说废话。所以省略句在文言文当中是比较常见的。主谓宾这三种句子成分都有省略的情况出现,最多的是省略主语和宾语。这种句子的判定不是难事儿,其实也不需要判定,只要能结合上下文语境,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就可以了。只是在翻译的时候补充的部分要加上括号。因为文言文翻译是要求直译,原句中没有内容不能乱加,如果必须加的就要加上括号。

以上这三种特殊句式都是在句子传达的信息上有所不同的句子,既然是内容不同,所以只要读懂了句子,这三种句式的判定并不难。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就是下面这种特殊句式:句子成分排序特殊的句子。也就是老师口中常常提到,我们又经常无可奈何的“倒装句”。

倒装句,看名字就知道,是倒过来拼装的句子,也就是把句子成分的排序打乱组成了一个句子。用赵本山小品中的话来说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句子。句子成分排序的套路我们上回课程刚刚讲过,用一句口诀来说就是: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在主宾前。如果不是这样的顺序,那么这个句子就是倒装句。常见的不按套路出牌的句子有以下这么几种:

宾语前置句,宾语没有按照套路出牌,本来宾语应该是放在谓语后面的,但宾语前置句中却放在了谓语的前面。比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我”的意思,这里做宾语。“欺”是谓语动词,按照正常的顺序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在这个句子中却把宾语“余”放在了谓语“欺”的前面。

定语后置句,按照口诀“定语必在主宾前”,定语是要放在所修饰的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如果放在了后面,那就是定语后置了。比如:“马之千里者。”翻译过来是“能跑千里的马。”“千里”是用来修饰“马”的定语,什么样的马?能跑千里的马。“千里”本应放在“马”的前面,这里显然是放在后面。

状语后置句,口诀有云:“谓前为状”,谓语的前面是状语,如果状语放在了谓语的后面,那么就是状语后置句了。举个例子:“青,取之于蓝”,“取”是谓语动词,表示动作,状语是修饰谓语的,怎么“取”?“于蓝”取。所以“于蓝”是修饰“取”的状语,本应放在谓语的前面,这里却放在了“取”的后面。这类状语一般都是由“于”字组成的“于……”介宾结构短语,所以状语后置也可以称为“介宾结构短语后置”。意思是一样的。

以上这三种是最常见的倒装句式,还有不太常见的“主谓倒装”我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后面推送的资料会有详细内容(如下图所示)。

3
特殊句式判定“一词诀”
这六种特殊句式是考试当中最常出现的句子,需要我们在翻译时还原正常的句子形式。要还原成正常形式,就要先学会判断这个句子到底哪里不正常。而要判断这些特殊句式,只需要找到一个词。这个词就是谓语动词。

因为谓语动词是明确句子成分的突破口,只有找到谓语才能找到主语和宾语。进而找到定状补这些修饰成分。我们回头看看上文所提到的六种特殊句式。几乎都与谓语动词有着直接的关系。判断句,就是谓语为“是”的句子。被动句,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位置互换。找不到谓语动词,怎么判断哪个是发出者,哪个是承受者?省略句,更是要先明确句子的主干成分,才能看出少了哪一种。倒装句,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都跟谓语有直接关系。定语后置是跟宾语有关系,但是宾语要怎么判定?还是找谓语!

找到谓语,明确句子成分,弄清句子成分的排序。特殊句式那点小伎俩便能一眼看穿了。这便是特殊句式判断的“一词诀”。(各位可以获取推送资料,比照例句试用此方法。)

文末提一句,不知有没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在之前的语法讲解课程中我都没有在语法前加上“文言文”三个字,也就是说并没有区分现代文语法和文言文语法。其原因是同是汉语,文言文语法跟现代文语法的差别并不大。我前文所讲到的所有关于语法的内容,放在现代文当中也是适用的。语法在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是越变越复杂的,因此文言文对于语法的考察和现代文相比是比较简单的,主要集中在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两个考点上。只要明白了语法的一些基本概念,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难。这期我们讲解了特殊句式,下次课程我们再来解决词类活用。

(温馨提示:微信平台回复“特殊句式”关键词可获取更详细的特殊句式相关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点文言句式
如何判别特殊句式
病句修改方法
一句“我爱你”搞定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那些事儿007
0205语文的演变05句子的规矩:一般与特殊
语法相关高考题型运用1(词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