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生肢体冲突,家长该怎么做?
简介

卉瞳老师,4岁男孩的妈妈,理工科双学士学位,熟悉亚洲和欧洲语言体系音韵规律。1年上海知名早教中心老师,6年国际教育规划师,3年沪江、腾讯等在线课堂文化老师、韩英双语学习指导老师。现任新东方上海学校国外部文案编辑,希望将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教训分享给更多父母。


  男孩子因为雄性激素等先天性原因,比女孩子更易出现“打人、咬人、推人和骂人”等情况。无论是被打还是打人一方家长,都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正确去引导自己的孩子。

  

  一开始我总是想,只要自己在家里教育好孩子,孩子出去至少不会惹是生非,也就不太会与其他孩子发生肢体冲突。但结果并不是这样的。

  

  哪怕两个男孩只是玩笑性地推来推去,也会转为言辞激烈的对骂、推搡,甚至拳脚相向。如果这个时候旁边没有人加以阻止,不管任何一方受伤,哪怕只是磕碰一下,大部分家长都不可能做到心平气和,更别说让两个孩子自己去解决矛盾。

  

  是不是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从而导致了孩子具有暴力攻击倾向/习惯呢?

  

  不完全是。

  

  男孩子的大脑构造,决定了他们比女孩子更喜欢“破坏”,会“直接反抗”

  

  男孩子之间的相处,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他们通过“不打不相识”的方法来试探彼此、交往相处。当他们周围的小朋友、家人之间有过“打斗”行为,他们就看在眼里并加以模仿。而女孩子通常看在眼里,默默记在心里,俗话说“容易有内伤”。

  

  现在社会,孩子接触暴力倾向的来源除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外,还有一个虚拟环境:那就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上面往往充斥着各种“动物性行为”:打闹、追逐、嬉戏等都导致孩子增加攻击行为的隐患:

  

  “我要把你吃掉!”

  

  “看我不打死你!”

  

  最近,我发现儿子出现了好几次“推人”“骂人”“打人”甚至“咬人”的现象。一开始我很着急,当然也会觉得很没面子。“被攻击”的那一方家长心里肯定在骂:号称教育方法一套一套的妈,切,也不过教育出来一个“野蛮孩子”。

  

  我找儿子谈了谈:“你愿意告诉我,为什么要去打小朋友妈?”

  

  “因为我追不上他们,我想和他们一起玩。”

  

  小孩子之间出现攻击性行为,往往伴随以下几个原因:

  

  1. 不知道如何进入一个社交圈;

  

  2. 无意识地模仿;

  

  3. 父母角色投入不够平衡;

  

  4. 家庭环境中有不和谐的隐性因子;

  

  5. 同伴之间行为的互相影响。

  

  最严重的情况是,我们曾经在新闻里看到过有个别孩子模仿动画片/电视剧里的攻击性镜头,把同班同学吊起来打、用火烤、抽耳光......

  

  正是因为这些极端化的骇人报道,让家长们更加心惊胆颤,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都是家里人的掌上明珠。别说被打了,轻轻磕碰一下都不得了。尤其是老人带着孩子在户外玩耍时,更是有“宁可打别人也要保护自己”的态度。

  

  解决孩子间肢体冲突的关键,一是看父母怎么教育,二是要有正确认识。

  

1-2岁:孩子喜欢打人是普遍现象

  

  儿子1岁多时,经常主动去打别的小孩、抢人家的玩具,抓人或推人,弄得别人看到我们就躲,越是这样,儿子越不敢主动跟其他孩子交往。

  

  在家里反复教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但情况并无改善。后来我是怎么做的呢?

  

  1、教孩子在各种情况下,如果语言表达后对方还是不理解,可以配合手势去表达情绪。

  

  2、跟孩子明确界限,比如:哪怕用爸爸妈妈的东西也要征求我们的同意等。在孩子冲撞别的孩子时,我会及时把他抱开(但不会当着外人面马上指责他),只是要让他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被接受的。

  

  3、因为对人多的环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反思是不是家里少了点爱。

  

  4、带儿子做些足够消耗他体力的运动,给他玩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积木、拼图等。

  

  5、找出家里给孩子做了“负面”榜样的那个人,解铃还须系铃人。

  

  对这个年龄段孩子出现的打人行为,家长不要反应过激。

  

  不要因为怕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而把孩子关在家里。

  

 3-5岁:容易发生冲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游戏间会随时爆发冲突,比如,因为抢玩具,因为有不同意见,因为对方破坏了自己的作品,等等。

  

  1、教孩子玩具要轮流玩,如果发生争抢时,快速用其他玩具来交换。可以用委婉的方式去拒绝而不是用提高分贝的方式去威胁。

  

  2、不必对孩子过于严密监视,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但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遇到问题时,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不必太急于去插手。如果爸爸在场,就让爸爸去管。有一两次我静观其变,发现其实孩子们自己会摸索出和解方法,通过“不打不相识”后反而更好地黏在一起了。

  

  完全不管或严密监督保护,都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不利。

  

4-7岁:拉帮结派


  不管男孩或女孩,大概都有过被别人搞小团伙排斥的经历。

  

  小朋友说:“我不跟你做朋友了。”

  

  这往往意味着——他此刻跟对方有不同意见,无法一起继续玩,或他此刻心情不好,不想跟任何人玩,而不是真的表示“我以后永远不想跟你做朋友了”。

  

  我的建议:

  

  1、如果两个孩子当时没有在意,家长不要去提醒孩子,更不要去翻旧账。

  

  2、如果两个孩子为此不开心了,家长可以让孩子复述当时的经过,帮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如果孩子认为他没有做错什么,那么就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可以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3-7岁:不愿意第三个小伙伴加入


  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们的社交能力有限,无法应对多人关系。

  

  1、被“排挤”的小朋友的家长,如果确认自己孩子没有做过什么冲撞对方的事情,那就不必太介意。

  

  2、可以自己跟孩子玩,或者鼓励孩子寻找新的玩伴,或者引导孩子想出新的玩法来吸引别人带他一起玩。

  

7岁以上的孩子:合伙孤立另一个同学


  大孩子,特别是在女生之间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说男孩的暴力是动手打架,那么搞团伙排挤一个人可以算作女孩的“暴力”。家长对此不能采取完全放手的态度。

  

  可以这样跟孩子说,我们可以选择跟谁或不跟谁玩,如果对方有错或者你俩有矛盾,要好好说话,不要憋在心里。

  

孩子被打,还手or不还手?


  有些孩子,即便你每天告诉他被打了要还手,他也未必会这么做,说明这个孩子心里没那么多愤怒,没那么多攻击的冲动。

  

  父母要如何做,既不破坏这份可贵的善良,又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呢?

  

  1、告诉孩子对于力气比自己大的、不讲理的人要避而远之。

  

  2、看着对你动手的那一方,大声要求对方停止,必要时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

  

  3、让孩子正确理解他人的行为:打人是不对的,但当对方真的危害到你人身安全的时候,也不能无条件妥协。

  

  4、对5岁以上的孩子,鼓励他用谈话的方式去达成和解,先礼后兵。

  

  5、平时多给孩子自由交朋友的机会,否则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融入一个新的团体。

  

  6、家人跟孩子互动不要太细腻,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找一些有探险、冲突情节的绘本故事书给孩子看,讲给孩子听。

  

  总之,要循序渐进,最终无论孩子能做到什么程度,家长都不能贸然斥责孩子,要先接纳再询问。不要怕孩子会因此一直被欺负,因为多数情况下,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在提高,之间的肢体冲突会越来越少。

  

  与其挑剔孩子的交往能力,不如反思家人跟孩子的互动方式。

  

  当我们跟孩子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是马上翻脸、生气,还是协商、用谈话的方式和解?

  

  家里人是否都展示出了尊重与同理心?

  

  家里人是不是有很多控制、威胁、强迫或不接纳和不信任的言行出现?

  

  请家长们不要讲孩子“打人”的事态扩大化。



责任编辑:李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把幼儿园孩子的“肢体冲突”都定义成打架
2岁孩子不爱跟小朋友玩,是孤僻吗?社交发育规律告诉你:多虑了
孩子玩耍发生矛盾 家长要如何应对?
孩子被打了不还手,只知道哭,家长应该怎么做?
幼儿园冲突 | 孩子总和小朋友打架,怎样巧妙应对?
这8类妈妈养出的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做到4条你就很优秀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