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佛妈妈VS伯克利妈妈,父母介入孩子学业“度”在哪里


按:本文经公众号青禾旅读(ID: GiftedExplorer)授权转载。


文 | 叶敏、冰冰、晓颖      

编辑 | 李论




对话嘉宾

叶敏:阅读推广人,前童书主编

冰冰:高校教师,学前教育硕士

晓颖:认知心理学硕士



1
谁是人生的发言人


@叶敏:那位伯克利毕业生的妈妈所写的文章,让我最觉不妥的一点是,一个大学已经毕业的成年人,我非常希望能够听到他本人的声音。他自己觉得这个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

 

可是,可能是妈妈的发言的原因,我们只是听到妈妈在说,好像在分析自己做的一盘菜,回顾我买菜买得好,但是火候不对,摆盘又怎么样了,等等。

 

所谓失败,是妈妈说的失败。她需要对自己有一个交待,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但孩子的教育,是对孩子人生的交待,对于孩子来说一定有他自己的标准。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失败了吗?如果你这样定义这场教育,对孩子来说很不公平。


@冰冰:何江的父母,他们激活了一颗种子,给了孩子希望,这个种子生存的基本条件他们提供了,也尽了全力给他提供良好的环境。

 

伯克利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派。她就像是在大棚里种植物,做很精确的调控:温度、水、土壤的养料啊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主动选择空间就变小了。

 

伯克利的这位妈妈跟虎妈蔡美儿有点相像,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个产品,一项成就。妈妈的角色在这里反客为主了,她把这一切设计得十分理性,都是按照理智的需求来操作的,但是忽略了情感,包括兴趣等。


@晓颖:伯克利妈妈非常擅长反思,思想也很深刻。但是单从这篇文章来说,给人的感觉是可能插手多了。

 

“高知”父母(本文指知识面比较广的父母)对于所追求的结果有明确的规划,更善于为孩子指出一条明路。我们成长过程中,在上学的阶段,我们对社会并不够了解,我们的愿景只能简单地跟钱有关系,或者是凭着自己的想象,有成熟的人来指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如果介入过多,孩子可能会对父母有依赖,反而在责任感和自我奋斗上会有欠缺。

 

哈佛何江的未来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人帮他承担,父母也无能为力,就只能他自己坚持走下去,不行的话就换个方式继续走。可以灵活选择,没有被人压制去选择什么,只要是自己选的那就努力。这种情况下培养了一种承担的能力,更强的责任感,以及更强的灵活性。


哈佛的这个学生显然思维弹性要更强。而伯克利的这个孩子呢,他求学的最终目标是医学院,妈妈为他选了伯克利去为医学院做准备。他自主承担的责任感就降低了,一旦失败,可以把一部分原因归因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完全承担。

 

所以,父母介入的这种程度就非常关键。



2
成功的要素 


@叶敏:家庭教育,现在我们整个的氛围,都是在大谈“妈妈如何做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事无巨细,我们一举一动似乎都关乎孩子的未来。

 

再看何江,他的爸爸只知道一个道理,就是好好学习;他的妈妈没有上过学。如果让何江去回忆自己的原生家庭,他除了感激父母辛苦供养严格要求,同情家乡贫困落后之外,恐怕找不出更多“教育理论”。

 

在他上大学、申请哈佛、美国7年,经受一次次文化冲击,如同破茧成蝶般成长的时候,他的父母已经完全帮不上忙,甚至都看不懂了。

 

人是拥有强大的成长力的。野草可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养在家里的花草却常常闹病虫害,动不动就死掉。是不是品种特别不同呢?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顶尖人才的。哪怕我们提早断言何江代表了顶尖人才,也必须要承认,不是每个孩子都具有这份能力。


我们的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是不是能够承认,他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尽管他可以上名校,但不一定就是个佼佼者。

 

在伯克利那篇文章的导语上,写了这么一段话:我想对孩子说,不管他能改变世界,或者仅能养家糊口,还是到最后一无是处,我永远是你的妈妈。

 

这段话里饱含深深的失望,我听起来特别不自在。如果这是这位妈妈自己写的,可能觉得自己挺伟大的。但是这里面包含着什么呢?


首先是妈妈自己对失败的恐惧,什么状态,会是“一无是处”呢?

 

其次,如果你一无是处,都是你自己的责任,我可是尽力了,而我,还是会包容你,这对于孩子是个什么感觉?

 

再次,能写出这种话的前提,似乎是你本来可以改变世界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凭什么要求他去改变世界呢?他又怎么可能会一无是处呢?

 

天才不是培养出来的,天才需要天分,也需要充分发挥野蛮的生命力和成长力。

 

在我们很多城市中产家庭中,后者已经被泯灭了,而成为天才的那种天分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的孩子没有,既不能怪孩子也不能怪我们自己,不要觉得我们按部就班做完了,孩子就成扎克伯格了。扎克伯格是什么基因,我们知道吗?


@晓颖:从两位留美学生本身来看,思维特质很不同。

 

首先是积极主动性。哈佛的这位学生能够主动去寻求很多东西,不行那就多做,不了解那就去问,想锻炼就选择一个角色尝试!而伯克利的孩子一直以来是被安排的,可能会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对方主动提供的,那么他主动沟通性会不会差一些,被动承受的东西会多一些。

 

其次是韧性。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习惯了自己去解决所有问题,并且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在一向比较艰难的环境里,他的韧性已经被敲打出来了;而城市里处处被安排好的孩子,我们猜测他的姿态不会放得那么低,他的思维倾向是看到别人的问题,但是不去主动解决。

 

哈佛的这个毕业生很擅长去吸收环境中的信息,去综合处理,很快形成解决方案,只要他自己在学业上有自信、没有自卑;而伯克利的孩子因为一直有妈妈帮忙解决问题,这方面可能会差一些。遇到了他认为是负面的方面,他不会去想我如何来改善,从哪个地方来撬开这个好处,而是去责怪和批评。

 

在这里面,人的思维弹性,又叫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的思维很僵硬的话,就会有非黑即白的判断,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路可走啦,我就只能一个人郁闷。思维弹性一方面也有天生的因素,另一方面来自于经历,是不是经历过许多事情,会让你明白在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没什么大不了的,遇到问题多跑多问是正常的。

 

说到生活体验,伯克利妈妈的文章里写到孩子的阅读不够,我更愿意相信这位妈妈说的是经历和体验。

 

我们猜想哈佛何江留学之前的阅读量也未必包含了伯克利妈妈说的内容,未必足够大。但是阅读的缺乏,可以通过广泛的社会经验去弥补。

 

阅读并不是简单地听故事,而是了解世界和构建思维方式的过程。何江很快就认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并能够加以利用,融入进去,接收情况和输出情况都非常的好。



3
美国教育的好处 


@叶敏:融入美国文化,得到美国教育的好处,到底指的是什么?何江得到了教育的好处吗?

 

教育好处可能不反映在英语有多么的美式,交了多少个美国朋友,而是内化成你自己的一些特质,以及对未来学业和事业助力的一些资源。

 

从这个角度来说,单从一些表象去判断孩子没有得到美国教育的好处,太武断了。伯克利妈妈对孩子非常失望,这种失望本身就很有伤害性。


@冰冰:另外就是成长的动力。现在大部分的家长都很注重让孩子不匮乏,不管是情感上还是物质上。但是完全没有匮乏感之后,他还有动机吗?这是个问题。

 

我们小时候条件不好,但是可能会更有动力,从小就知道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如果这个过程没有了,什么东西都唾手可得,孩子就没有劲头去努力和超越了。


@晓颖:我不知道是不是美国生活,影响了他们对于生活愿景的设置。

 

但是显然,哈佛的这位毕业生愿景很深远,他想到了我可以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具有很强的使命感。成就动机非常高的一个人,在使命感的指引下,可以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因为眼前的困难在他崇高的使命前面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如果你的目标放在一个具体的细节之上,那么就很容易失去弹性。当你的愿景比较宏大,你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就一下子变多了,你会更加执着地去努力。

 

成就动机在心理学上来说,一部分是遗传的,但是随着生活跟眼界逐渐地开阔,会逐渐增强。哈佛的这个孩子更早地接触社会,看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人生中的苦难,他看到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路径,也产生了比较崇高的一个愿景。他会比同龄人了解得更多一些,这就是苦难的力量。而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孩子,对未来的理解很单一化,目标容易放在小我身上,实现的路径也很狭窄。

 

然后是成长型思维对僵固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会非常擅长把问题归因为我还不够好,那么我再找别的角度常识,要再去找正确的方式,我不是没有成功,只是我时机还没到;而僵固型的人会认为这种情况不是我能解决的,我能力有限,这结果我只能接受了。

 

这种思维方式的分别跟人生经历有关,赢得多少挑战、取得多少成功、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总结;另外跟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关系,跟天性也有关系。很多人天生具备成长型思维,当然如果后期没有受到压制的话,你会发现他后续发展会非常好。

 

最后讲一下终身延展性现在有的人推荐的“本科建立思维,研究生学习技能”,因此有越早出国越好这样的结论。何江却是在研究生阶段才留学美国的。

 

这里有一个概念叫终身延展性。只要你想,你什么时候都能进步。

 

例如很多人在中学的时候不擅交际,但是念完大学,经过几年在社会上的磨练,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再次见面,你的中学同学会不相信那个谈笑风生的人是原来的你。

 

如果你不是一个这样的人,本身没有这样的思考力度和思考的倾向,那么不管是高中出去还是大学出去,都未必非常有效。

 

我们不要给自己设限,要永远保持开放的态度。要拥有弹性思维,从积极的态度去考虑:别人的这种方式带来了什么优秀的结果,这种方式是怎么产生的。能够不断前进的人的思维也是可以不断进化和改变的。


青禾旅读( GiftedExplorer)是一个面向5-15岁孩子的全国家庭,父母专享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致力于传播可实践的教育方法论,组织海内外优质活动和讲座,助力父母实现教育规划。



点击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2000+篇优质文章



探校录少年书房家长课数学思想

学英语大考场美高党国际课程

小留学生日记批判性思维

钢琴课酷老师写作课牛娃录排行榜



喜欢就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导图]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6件事
致那位毕业了却还没融入伯克利的学生的妈妈 ——让我来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
致那位毕业了却还没融入的伯克利学生的妈妈 —让我来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
哈佛大学:研究50年,未来有出息的孩子,父母都做到了这一点(附分龄指南)
美籍韩裔妈妈全惠星将6个儿女培养成哈佛和耶鲁博士的秘诀是什么
农家子弟何以登上哈佛毕业演讲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