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丽芳:教养从来不是是非题

作者王丽芳(Antonia Wang),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助理,女儿出生后成为全职妈妈,已出版数本知名育儿著作:《孩子教我看懂爱》,《勇于与众不同——乐当幸福不良妈妈》,《我不是天生会当妈妈》。




一个朋友重返一家推广自然农法教育的亲子自然农场,和爱土地也很认真守护土地的农场主人聊了起来,久违的两个人聊了很多亲子农法教育的点滴与现况,只是,聊到后来主人谈到他接触过的一个亲子团体,却满满的愤怒与感叹。会让主人如此感叹的原因很多,最让主人生气的是,有一天,那群孩子们来农场游玩,那刚刚栽种下去的菜、那还没长大的小小青椒,孩子们随手就拔了起来,主人心一急远远地对着孩子喊着:『那青椒还太小,不能拔!』


这时候带头的七岁孩子,转身对着他大骂着:『你干嘛大声?你不知道大人不能对小孩大声吗?大人不可以限制小孩你不知道吗?你会破坏我们的创造力你不知道吗?我们就是要拔怎样?』,然后,一群小孩跟着这个带头的孩子开始拔主人的青椒,看着孩子一一拔除那辛苦栽种的青椒,而旁边的父母却当作没事一般甚至对孩子不惧威权的回复露出欣慰的笑容时,这个农场主人心痛极了。


听完主人的话之后,这个朋友前脚才刚刚离开农场,就在车上打电话跟我抱怨,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父亲薪水微薄,家中兄弟姐妹却众多家庭的她来说,她永远知道她们家是靠着母亲勤奋的种菜、种花生、种桑椹、种稻慢慢的贴补家用喂养一家十几口度过的,她也是一个靠着土地的滋养而长大的孩子,土地对她来说有一种神圣的意义,她能够真正感受着农场主人的心痛与愤怒。


她问我:『在孩子的教育中,所谓过多的限制是迫害小孩的创造力,但是是这样的没有限制吗?这样养出来的是怎样的孩子?』


那一天的我,叹了口气挂完她的电话之后,夜晚的我翻来覆去却无法入眠,我想起我初入社会的时候,已经过了二十岁了,我拥有汽车执照也有一台父亲恩泽牌的代步的汽车,那时候我的公司离家远,可是弟弟妹妹都去住校读大学了,我只好开着车每天往返着家里跟公司陪独居的母亲,只是,都二十岁了,母亲却立下很严格的门禁。


那一阵子的我,为了门禁这件事情非常的反弹,采责任制的贸易公司下班时间常常无法掌控,为了反击母亲的限制,我常常故意晚回家,甚至宁可在家门整个被反锁后,整个人就在车上睡到天明。


这样的叛逆不止一次,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叛逆与反骨常常让我的父母很头痛与困扰,一直到现在,我的叛逆因子没有离开过,过往的叛逆行径还常常让我拿来说嘴。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孩子纷纷离家,深夜回娘家的时候,看着母亲要看着电视屏幕中,家里面各个角落监视器传来的画面后才敢安睡的她,我才知道,母亲从来不坚强,她很害怕独居,多年前的家里大门是整片式的铁卷门,当我还没回家的时候,她不敢开着铁卷门只让薄薄的铝门锁保护她的安全,总要等我回家后,整片铁门完全的放下来后,她才能安睡。


而这么多年后的我才了解,当初的门禁,不是因为要限制我回家的时间,而是母亲说不出口对一个人在家的恐惧与害怕,隔天要上班的她,总是因为那片还没关下的门而无法入眠,多年后的我才了解,那年对我来说的限制,原来不是限制,而是母亲的恐惧。


有孩子之后,我常常听到别人告诫我:『过多的限制会毁坏了孩子的创造力。』,但是也有人说:『孩子不管怎么可以,孩子会无法无天,就是要打骂。』,于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在这样的新旧观念交杂的时代中,焦虑着也恐慌着,怎么做都不对,身为父母的我们承受太多怎么做都不对都会被被批判的压力,却没人来告诉我们真正该如何做?


于是,有人还是信奉着该管的时候就该管,孩子一犯错,即使在人前也一巴掌就下去,但是,另外也有团体信奉着一个不打骂的父母教条,放着孩子在马路上乱窜、爬公园的雕塑、拔别人还没采收的农产品、把火车的地板当自己家的画板乱画,只为了不能限制孩子。


我常在想,亲子教养,哪是『打』跟『不打』,『骂』跟『不骂』这种是非题而已?如果我们讨厌孩子受到的教育是只有是非题的教育,那么,从小只在是非题方式下教养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完整的思考性?


最近,两岁一个月的儿子从玩丢球开始后就很喜欢摔东西,小二的女儿有一天对我说:『妈妈,弟弟之前都丢软球,不懂得有些东西丢会破,妳该去买一些便宜的瓷器娃娃教她什么是破了。』,于是,我们翻出一些夜市套圈圈得到的便宜陶瓷娃娃,准备孩子学东西会破的概念。


女儿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常常说:『这个会破!』,女儿却不知道什么是破的概念,在孩子脑中没有画面跟语言的链接时,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说法,后来她打破了从莺歌老街买回的陶瓷娃娃,才知道原来陶瓷摔会破,也看着父母学会了怎么处理破陶瓷,玩水球的时候,知道原来水球会破,等懂了『破』的概念,脑中有『破』的画面之后,当孩子拿起水杯,我说:『小心,这个材质会破噢!』,孩子脑中才懂我的意思。


女儿小时候有一次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我拉着孩子站离路口转角远一点,女儿急着要去公园一直要我往前走近马路一点点,她不懂,我为何等红灯过马路都要离马路有两步的距离,那天的我回到家中在地上铺了白报纸,拿起一台大型的玩具车,前轮涂蓝色的颜料,后轮涂红色的颜料,在白报纸中画一个简单的十字路口,让孩子模拟车子转弯,理解了大卡车转弯的时候,前轮与后轮是有位差的,等红灯站太靠近马路是有危险性,孩子用不同的视野看了车子的移动状况,脑中有画面也懂了,每次到十字路口都采取安全距离站着,不用每次喊,一次的游戏,少了上百次过马路时的命令。


孩子问我,为何要有红绿灯的时候,我们在地上铺白报纸画马路,用玩具车模拟没有红绿灯的状况;孩子问我为什么红色要代表停而不是绿色,我带着孩子坐在公交车的第一个位置,绑着安全带看着新生南路整路红灯亮时,跟整排绿灯亮起时,那个颜色比较明显可以让驾驶人知道该停车?我跟孩子从生活中观察颜色的波长。乘车为何要绑安全带?我不但让孩子看汽车厂安全测试的模拟影片,也在玩具车上绑娃娃让她知道,有绑的会不会掉?没绑的会不会掉?我很少带孩子出去参加什么实验课程,我都在孩子不懂的时候,用各种模拟实验或观察的方式,跟孩子一起实验一起谈,这些事我们母女的话题与生活,藉由这些游戏中我们一起谈谈『这个规定,有没有道理?』、『为何要有这样的规定?动机是什么?』、『可不可以换个方式处理,而不是规定。』于是,孩子不会只要去面对一点点社会规范就采取战斗位置,她不需要对每个指正她的人对峙,也不需要如此反社会化,有时候她会了解,有些限制,是一种好意。等购票的时候,同样有孩子耐不住烦开始攀玩排队间隔的栏杆,有的妈妈会大骂:『不准爬!』,有的妈妈会看着孩子爬上爬下一句话也不说。而我会问孩子:『请问这个栏杆当初设计的概念是给孩子这样玩的吗?』,孩子看一看会说:『不是!』,我会再问:『如果不是设计给孩子玩的,那么他设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儿童攀爬的安全设计?』,孩子会动脑想一想说:『没有!』,我会问:『那如果这不是设计给孩子玩的,那么,如果孩子用错了使用方法拿来玩受伤了,是谁该负责任呢?』


最近孩子大一点了,我会再继续问:『如果车子不是设计给喝酒的人开的,那么喝酒的人还开车,会怎么样呢?』,女儿:『容易撞到人,而且保险不理赔了!交通罚则也会很大。』,同样是制止,我可以让孩子想的空间很大、谈的也越来越广。


现在,小二的女儿会拿个杯子放在桌子的中央跟边缘,跟才两岁的弟弟反复实验的说:『放在中间这里,不会掉。』『放在桌子边缘,阿~~掉了!』,女儿也用我的方法与态度,想办法用弟弟可以懂的方式教弟弟。


女儿在公立小学读二年级,学校有很多的规范,孩子常常会回家跟我讨论:『为何在学校规定吃午餐不能说话,可是为什么大人有事情谈都约出去吃饭?』,我总会说:『真是个好问题,妳觉得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如果妳是老师,妳会这样规定吗?』、『餐厅吃饭聊天的桌椅布置跟学校吃营养午餐时的桌椅布置有不同吗?那个适合聊天?那个容易受伤?』


我把每一个学校的规定,让孩子看得更广更深,去看规定背后的原因跟想法,甚至背后的历史因素,甚至是大人的想法与背后目的,让孩子去判断『合不合理?』、『有什么想法?』『想用哪种态度面对?』


女儿在每一个事件中去想背后原理,在阿姨对那些孩子乱采还没长大的青椒愤怒的背后,去看阿姨的成长背景,也看看植物生长的过程跟种植食物者对土地的疼惜。


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帮女儿买了一台棒球发球机,机器可以自动的发球,而孩子们可以透过机器将棒球发出而打击,我跟女儿说:『下雨可以拿去学校在一楼器材室走廊跟同学玩。』,女儿说:『不可以,上次同学拿棒球去玩还被老师骂。』,我不可思议地问:『为什么不行,那边很安全还可以玩滑板,为什么不可以玩球?老师这样骂合理吗?』。


女儿却说:『妈妈妳忘了吗?那走廊上面有电灯呀!球打太高会打破灯管,灯管的玻璃很细很脆落,掉到同学脸上或眼睛很危险,老师很急讲的比较大声而已,我觉得这个规定很有道理,而且是为我们好,不过,妈妈我想知道电灯是怎么跟开关连接的,下次来作实验好吗?』


孩子的回答让我笑了,对孩子来说,每个限制后面是交通学、是色彩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历史、社会学、人体结构学、是实验更是一种面对的态度,甚至孩子看懂了,有些大声的限制,后面是满满的关心跟好意。


我一直到女儿入学后才了解,人是动物,人的身体机能还是依照动物求生本能而来的,人脑的结构一但发现环境或事情有不合理的地方或是有异样,就会启动恐惧或愤怒等等的情绪警告系统而无法思考,就好像当自己的房间被陌生人偷过之后,自己连在房间内都会紧张到无法思考,整个人被恐惧霸占。


于是,当人一觉得不公平时会愤怒,愤怒影响着理性,为什么他可以我不行?为什么你叫我红灯停就要停?为什么你要强迫我系安全带,别的孩子却可以开车中半个人爬上天窗看风景? 为什么你说我吃不饱我就要塞食物?


人一理解了状况,就减少了愤怒与冲撞,也会冷静地面对状况,不知道为何被限制,不知道为何我妈妈不限制我,而别人却限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社会要这样规定,那种不懂产生误解的限制,才是真的影响孩子的情绪与发展。


我跟孩子在一起很少反复的强制性语言,我不规定孩子红灯停绿灯行,我带孩子看交通学的逻辑,我不逼孩子每天要刷牙,但是,我让孩子看一颗含过嘴里的糖丢在路边,如何引来一堆蚂蚁,然后想想吃完糖后的嘴巴?我真实地告诉孩子我的每个感受。


而这样长大的女儿,会思考每个限制后面的原因,也会去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想为何要这样规定,我引导她在一个规定中去看后面的学说,看别人的角度与心态。


现在的她在面对学习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心态,她要完整地理解九九乘法是怎么演进而来的,她会想办法透过网络去看看这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孩子到底都是用哪些方法在背九九乘法?于是,一个九九乘法的功课,她自己找出好几种方法理解跟背诵,自己制作各种的教具来玩乘法游戏,每天都玩到乐此不疲。


她不懂为何大家都要用十进制?为什么不是八进制?为什么不是五十进制?倒底是为什么而来的?她要找出答案!


女儿跟我坚信,这些规定一定有一个理由,一个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理由才这样规定,于是,小学二年级的她问人、查书、查数据就是要找看看有哪些不同的说法,她完成作业的时间比别人多很多,可是,我却很欣赏她的慢与在这个过程中的快乐。


慢慢的我才懂,很多人批评这年代的教育跟孩子不求甚解,其实无关孩子的问题,一句专家说的『过多的限制害了孩子』,却让家长们采取了不以为然或放任的两极态度,不管是『孩子就是要听话服从』那一派,还是,不管怎样都不能限制孩子想做的行为的『野蛮孩子派』,其实都真正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在每个『限制』的议题面前,不求甚解一眛要孩子服从或要孩子反抗都一样可惜,可惜错过了那个可以带领孩子看懂限制背后那广大学问的宽广,跟面对人生学问的态度。


我们想要孩子拥有的能力,不是在面对沉船危机的时候,一昧服从老师不可以离开船舱规定乖乖待在船舱内的乖巧服从,也不是为了抵抗老师到处乱窜为反对而反对的反骨,而是一个面对危机时,可以运用自己船只知识跟求生观念找出最理想逃生方法能力的孩子。现在的我懂了,那成长的一路过程中,所有的限制跟不满,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交通规则的限制后面有一套交通学,社会的冲突中有法律学,身体限制后面可以谈人体结构,人际关系的限制后面有很多心理学,每个不同的人不同的反应可以看人的多面向,成绩限制后面有着父母对孩子栽培的心思,从小在服从与叛逆中反反复覆的我,竟然在冲撞跟隐忍交杂、不求甚解多年后,一直到现在我才懂,原来,每个『限制』后面都是一门学问。而身为母亲的我,不想让孩子感觉被限制,而是看到限制后面的那宽广的学问,在该不该限制孩子的这个面向中,孩子不需要隐忍服从的乖,也不需要反社会化的对抗,孩子只需懂事,懂得每个限制后面那满满的学问,懂满满的知识。教育不能只有标准答案,教养孩子,『打』跟『不打』,『骂』跟『不骂』,『限制』与『不限制』,父母从来不是在面对孩子状况的时候,只有二选一的标准答案。


教养,从来不是是非题。


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一门学问。

本文来自于泉蒙 (微信号:quanmeng20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级教师分享:这8个心算法“牛到爆”,赶紧教给孩子!
尾盘如还是收在2936,抄底
【每日一汤】是非题
教养
教养女儿的八要八不要,看似简单,做起来不易!
管教的度:温柔而坚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