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妈的教育(之六)——考试居然要划定范围



可能看到副标题时,很多人一定以为我写错了。“TMD,考试不划定范围,你要老子怎么考?”需要郑重说明,我写的没错,这次我就要说“考试居然要划定范围”。

 

又到期末考试季,下面这样一些典型对话开始在校园中流传开来。

 

“咱们参加区里的考试吗?区里考试做了考试范围的说明了吗?”“咱们自己考试的范围划定了吗?应该把这个范围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吧。这样好方便复习。”某老师这样对当备课组长的同事说。

 

“老师,期末考试考什么?第四单元的古诗词考吗?第五单元的字词是考试范围吗?”某同学对他的语文老师说。

 

“老师,咱们下发了期末考试具体范围的通知了吗?我怎么没看到,我想帮孩子复习一下,也不知道怎么弄,如果有一个范围就好了。”某家长电话或者微信里对老师说。

 

……

 

我们对这样的对话习以为常。如果有人质疑这样的对话有问题,很多人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本身有问题,考试划定范围,天经地义,不划定范围怎么考?质疑的这个人一定是精神不大正常。我郑重告诉你:“我现在就是那个精神不大正常的人。”



 

“分分,学生命根。考考,老师法宝。”这样的话在我的学生时代就听老师说过。那时候,虽然对分数也敏感,但还不至于到现在的学生这样疯狂的程度。老师也不会经常祭出考试这个法宝,一般都是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而已,极其偶尔的情况下,来一个单元小练习,觉得好像贫苦年代过年穿新衣裳一样新鲜。

 

也正因为如此,实在记不得当时老师是否给划过考试范围。似乎老师最多也就告诉学生考学过的内容而已,而绝对不会细化到考哪些知识点,甚至是什么题型,每种题型有多少分。这学期学了什么,考试就考些什么,是那个时代师生之间的共识。所以,也没人特别追问到底要考哪些具体的知识点。

 

但现在不同了,老师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抡起考试的大棒,恨不得觉得只有拿这个棒子时时敲打着学生,学生才会更重视学习。学生也被训练得如此“有素”,他们是真把分数当命根,不仅仅大考,恨不得每一次的小测验如果考砸了,都可能让他(她)痛不欲生。

 

人人高度重视考试分数,因为对分数无止境的追求,就特别希望考前复习针对性更强,于是,追问考试的具体范围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我刚刚当老师的时候,还没有每一次考试都要明确划定范围的情况,最多是口头说一下,要考哪几个单元罢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范围越来越明确了,而且,不仅仅口头告知,还必须要有书面的通知了。

 

即使白纸黑字明确了范围,依然会有学生问:“老师,这个题考不考?”“老师,那个题考不考?”

 

对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一概回答:“不知道。”学生就会质疑:“老师,您是老师啊!怎么能不知道考什么呢?”

 

被追问得厌烦了。我换个截然相反的回答。“我当然知道,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您知道考什么就告诉我们吧!”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了。“好,我现在就告诉你们,什么百分之百一定考到。”学生听我这么一说,就更兴奋了。“各位同学,一定要听清了,我告诉你们,一定百分之百考语文!”

 

这么回答,时间长了,我就成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眼中的那个不负责任的老师。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大帽子,原因很简单:“这个老师居然不告诉我们考试范围!”

 

“对不起!不负责任这个锅我不背,也背不起!”






请听我细细分析。

 

考试划定范围,这种情形不是中学的专利,而是从小学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中学,甚至直到大学。

 

小学考试划定范围,有一部分学生凭借“聪明”的头脑,平时不用心,等到有了考试的范围,快考试的那几天,努力一下,就能拿到个很不错的成绩,于是,他(她)以为学习不过如此。平时可以马马虎虎,稀里糊涂,只要到最后复习时拼一下,就能拿到好成绩。

 

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以下几点危害:

 

第一:考试范围越明确,给出的时间越早,学习的功利化趋向越严重,变成了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

 

第二:范围越明确,为了考试拿到高分,就越要在这个有限的范围中不断刷题,越熟练越好。而不断地机械重复已知的内容必然让人心生厌倦,磨蚀好奇心,大大抑制甚至破坏学习的兴趣。

 

第三:会给人以一种假象,认为最终的分数高,水平就高,学的就不错。这也就是很多家长的疑惑。为什么我家孩子小学阶段,一考试就拿双百,或者至少95分以上,怎么一上中学,成绩就不行了呢。殊不知,你家孩子耍小聪明,考前突击复习,虽然也拿到不错的成绩,但那只是虚假繁荣。





到了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因为小学阶段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再加上相当一部分中学老师无意识之中的推波助澜,使得考试划定范围这个情形愈演愈烈,危害也日趋严重。

 

第一:中学阶段考试科目增多,内容也随之增多。再通过给定范围,考前临时突击,虽然也有一定的用处,但是,很多学生开始有顾头不顾尾,力不从心之感。常常是明天考什么,今天就抓紧复习什么,不考的就扔在一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种学习状态严重挫伤他(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二:因为内容增多,压力增大。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这样的学习行为会更加明显。在课堂上,老师要不断威胁学生,某个所讲的内容很重要,考试必考,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也会不断追问老师所讲的到底考不考,或者仅仅通过自己的判断,觉得这个考试不考,于是就不认真听讲,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常常听到老师抱怨,怎么一考点儿需要综合能力的试题,学生就不会呢?其实,不该抱怨学生,因为我们通过划定考试范围,条块分割,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狗熊掰棒子,掰一穗儿丢一穗儿”。考前突击复习,考后迅速遗忘。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割裂的,就是散乱的,考试之中怎么可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呢?除非发生神迹!

 



我常常给学生讲,“趋利避害”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特征。一般动物只看到眼前的利,眼前的害,甚至因为眼前的利而忽略了害,就像是用夹子打鸟,鸟儿只看到了虫,没看到危险。

 

而作为高级高级动物人则应该有所不同,要有理性思考,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眼前的害,还应该要看到长远的利,长远的害才行。事实上,人生中很多事情眼前看来是有利的,长远看来就是有害的,而眼前看来是有害的,长远看来却是有利的。

 

可以说,考试划定范围这件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眼前看起来很有利,学生拿高分,学生、家长、老师皆大欢喜,但长远看来一定有害。

 

打个比方来说,划定范围,甚至这个范围非常明确,就像是射击中的固定靶,我们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打准,恨不得提前把枪瞄好了,就只要学生扣动一下扳机就行了,这导致学生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懒惰,懒于主动解决问题。

 

大型综合考试,比如中高考,考查范围越来越广,综合能力越来越强。中高考考查,要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这种提法,让很多学生和老师抱怨不已,觉得压力山大。

 

平常考试划定范围,学习功利性太强,从分数上看,都挺好看,似乎每个阶段都很扎实,但实际上却是条块分割,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回到求知本身。到了中高考,范围广,综合能力强,有这种抱怨,面临这种麻烦就成了一种必然。

 

更进一步说,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千变万化。这时候就不再是固定靶,而是时间、位置、方向等均不固定的移动靶,要想打中这个移动靶,必须要真有实战能力才行。

 

怎么有实战能力?



 

其实《课程标准》中已经有了一些提示,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相结合。

 

只有让学习回归学习本身,重视过程,而不只是结果,重视定性,而不止是定量,重视多元评价,而不是单一评价,让学习过程尽可能充满乐趣,有收获,最终才会有真正的实战能力。

 

“考什么就学什么”,一定不对!但反过来,“学什么就考什么”就一定对吗?我觉得只是对一半。确实应该把平时所学的考出来。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教的,他们学的有用。但同时,也应该要考一点“不曾学”,确切说,是需要“温故而知新”的东西,这样,才真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才真正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我所说的考试不划定范围,不是一点范围也没有,前面已经说过了,要学什么就考什么,而且应该再多考一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提前很长时间,极为明确地给定考试范围。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也就是《弟子规》中的十二个字。我常常对学生说,你们不是很想知道学习好的秘诀是什么吗?


那就是“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不要把目标放得太切近,越是盯着眼前的小目标,越会偏离长远的大方向。同时,也不要因为目标很远,眼前就放松,就偷懒,而是要紧用功,投入你的时间,投入你的精力,日积月累,疑惑困难自然解决,自然有得,这就是学习的最大秘诀!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一定有一些看我这篇文章的老师或者家长还会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给了范围还不好好弄呢,还不能考高分呢,不给范围岂不是更糟?”

 

您这么说,是还在纠结分数的问题呢!是还被分数绑架着呢!必须明白,学生不爱学习,绝对不是因为考试不划定范围,也绝不会因为划定了范围就爱上学习。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依然把让学生拿到一个好成绩作为教育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客气地说,很多人连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什么,都还没有弄明白呢!

 

当然,也有人会说,你说的我能理解。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骨感的现实告诉我们,因为用分数评价老师,用分数评价学生,所以我只能这样。我要说的是,现实如此,但如果我们面对不良现实,一味妥协,一味忍耐,那你一辈子活该都受这样的现实之苦,现实之害。我的理想是为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发挥我们这一代的主观能动性,做一点正确的事。

 

如果一旦“考试不划定范围”,我们(老师、学生、家长)该怎么办?这个我准备在下一篇公号文章,“他爹的教育(之二)——请尽可能减少学习的功利心”中谈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来关注中学生的“体面与尊严”
【李镇西】把教育评价的眼光投向未来
都高三了,为什么还有人在考试中作弊?
减负,先减分数包袱
“唯分数论”、“教育功利化”人人讨伐,为何“涛声依旧”?
实施评价改革 促进学生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