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荟思

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在阅读这件事上,家长如何才能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家长都能理解。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孩子从出生开始,首先是通过声音来感知语言,在不断的重复反射中把语言和实物对象或者动作等联系起来,形成最基本的交流能力。到了两三岁的阶段,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可以利用语言来帮助自己认知世界了。此时,他们需要了解语言的更多内涵,进一步丰富这个认知手段,进行更细腻和抽象的交流。而阅读,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

阅读有一个自然的进阶过程。第一阶段是“听读”。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还不识字而无法独立阅读,所谓阅读其实是“听故事”,而这就特别依赖于大人的带领和引导。为什么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太少太少,而听故事就是他们扩大认知范围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认知过程其实也自然地包含了思考过程,所以阅读基础好的孩子大多在思维方面有一些优势。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阅读,其实这种现象往往是家长没有引导好孩子的阅读习惯的结果。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认知的旺盛期,却缺乏独立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及时对他进行引导,几乎没有不成功的可能。然而如果家长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孩子就会自己去开辟其他的认知路径。由于缺乏文字辨识能力,孩子只能以非文字的方式去实施他们的认知过程。虽然阅读不是认知的唯一方式,但在孩子建立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在阅读上有明显的缺失,这种影响将会贯穿他的一生。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首先,阅读要从小抓起,越早抓越容易建立阅读兴趣和习惯。特别强调一下,这里说的“早”不是大家习惯理解的“抢跑”的意思,而是说必须有培养阅读习惯的意识。一旦错过了最佳窗口,回头再补往往非常被动和吃力。有些家长或者因为工作太忙,或者因为误解了“散养”、“放养”等理念,在孩子小时候只管吃喝拉撒,到孩子差不多要上小学了才临急抱佛脚,而且一上来就“抢跑”,押着孩子提前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这种做法与阅读的本意背道而驰,只能把孩子往相反的方向赶。

在引导孩子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不要把阅读变成一个苦力活,以至于孩子视阅读为洪水猛兽,避之犹恐不及。建立阅读习惯的过程就像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江河大海,日积硅步,持之以恒。每天进行阅读的时间从十五分钟,慢慢过渡到半小时,一小时,最后转变为“随时”阅读。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来大量的书,自己也非常愿意花时间督促孩子读书,但效果却很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做法简单粗暴,无视孩子的阅读状态,而一味关注“量”,关注孩子读了哪些“必读书”。事实上,不同孩子的阅读品味有一定的差异性,对同样的内容的接受时间和顺序也不太一样。“必读书”中有不少是经典书籍,确有其“必读”的理由,但正如山珍海味未必人人爱吃,如果强塞硬填,营养往往不能吸收,最终还可能导致厌食。反之,一个人有了好胃口,那么只要保证了基本营养,就能达到很好的饮食健康状态。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首要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地向孩子引介一些经典的“必读书”,读一本就能收一本的功效。如果一上来就奔着“必读”的任务而去,孩子不仅读时味如嚼蜡,很可能敷衍了事,而且一旦没有了外在的压力,就再也不愿意拿起书本。

对于只懂得“暴力阅读”的家长,我们也很难指望他们对书籍具有鉴赏能力。而当下商业味浓重的出版市场,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暴力的强度,对孩子来说不啻是雪上加霜,反而把更多的孩子赶离了书本。越来越多的书在精心的商业包装和“名家推荐”下被套上了“必读”的光环。还没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就像消化能力不足的人还吃不下太多东西,他们的阅读容量远远跟不上必读书的增长速度,结果只能是被“书山”埋葬。

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阶段的阅读内容应循序渐进地形成阶梯。孩子在三岁以前的语言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日常的语言交流,第二是儿童歌谣,第三是口述的故事。当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特别是口头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比较正式的书本阅读阶段。当然,不同孩子的发展曲线不同,特别是女孩的语言能力发育较快,而男孩有很多可能要推迟到四岁甚至四岁半。

早期的书本阅读应遵循文字尽量简短和简单的原则,即通常说的“图画书”。对低幼阶段的孩子来说,文字是高度抽象的,而图画则非常直观,容易接受。文字的抽象意义可以通过图画来传递,再配合大人的口头讲解,孩子可以逐渐掌握常用的基本语言所表达的意义。随着阅读量的不断积累,文字内容逐渐增加,表达的意义也更丰富和抽象。有的孩子可以很快转入到纯文字的书本阅读状态。当他可以捧着一本没有图画内容的书读得津津有味时,说明他和文字的亲密程度已经足够高,可以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了。

不过,即使已经能够轻松地驾驭文字阅读,人对图画书的兴趣仍然可能继续存在。例如,有些绘本适合大龄孩子阅读,只不过在内容和选材上有别于低幼孩子。又例如,有不少人终生都是漫画书的忠实拥趸。当然,这时图画书的意义与低幼儿童读物已经完全不同了,图画不再是为了弥补人对文字意义的理解不足,而是单独作为一个欣赏主体而存在。

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快,不少家长会感觉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因而在为孩子选书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些书是与孩子当前的阅读阶梯相适应的。其实,如果家长能够多陪伴孩子的阅读过程,经常和孩子讨论阅读内容,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和孩子一起选书,那么掌握孩子的阅读状态就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家长还能知道孩子对哪些内容类型的书比较感兴趣,因而可以根据孩子的偏好做进一步的阅读引导,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他的阅读领域。

有的家长认为陪伴阅读是很费劲的事情,其实不然。孩子的阅读发展变化大的时段并不长,这个关键阶段把握好了,打下的将是受益一生的阅读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投入一些精力是完全值得的。另一方面,家长感受到的“费劲”只是出现在陪读的早期阶段,逐渐适应了节奏以后就会游刃有余。然而正如长跑中的“极点”效应一样,对抗极点的每一秒钟都是煎熬。不少家长因为对这种煎熬没有心理准备,很快就崩溃了,却不知只要再咬牙坚持一下,前面就是坦途。

最后再说说买书的问题。阅读要涉及大量的书,这些书应该买还是借呢?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因此有人就认为买书不如借书,其实是片面理解了这个观点。袁枚的“买不如借”,是讥讽那些以藏书来显摆的不学无术之人,同时也指出人固有的惰性,对已经拥有的书往往不急于读,使读书之日遥遥无期。

成年人诸事繁忙,买的书常常束之高阁,所以借书反倒比买书更容易促进读书。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因素通常并不存在。孩子的阅读专注力比成年人更强,而且不容易因为其他事分心。只要他们真心愿意读书,借的书和买的书就没有区别。

不过,借书本身也是非常有益的活动,特别是如果附近有条件好的图书馆,不妨经常带孩子去逛图书馆。从书的分类来说,快消类的书更适合借阅。即使家长愿意掏钱买这类书,长期积累下来占了书架的空间,反倒引发“断舍离”的难题。而需要反复翻阅的书以及经典的好书,则应购买而不是借阅。如果孩子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藏书,对于提升他的阅读兴趣将有莫大的帮助。

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在买书的规划上需要精打细算。一方面是控制好买书的量,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平装本,少买精装本。目前图书市场有精装本泛滥的趋势,大多数精装本纯粹是为了抬高定价,对于阅读并没有什么好处。对于确有意义或者孩子特别喜欢的精装本,可以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制订购买计划。即使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过多购买精装本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可能降低了阅读品味。

前面说了这么多关于阅读的建议,最后说一条最重要、但也可能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如果家长自身就有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对书籍也有一定的品味和鉴赏力,在引导孩子阅读这件事上基本就是水到渠成。家长的阅读行为以及对书本的品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

而在阅读上“先天不足”的家长,也不是必须要勉强自己做孩子的榜样。踏踏实实地做好阅读引导的每一步,也能帮助孩子建立起阅读习惯。然而家长自身的阅读素养始终会对执行过程产生影响,薄弱的阅读基础将导致引导过程生硬而缺乏活力,并且无法达到熏陶的效果。因此,作为家长最佳的选择仍然是和孩子一起去享受阅读,一起提升阅读能力,而不是把自己定位为监督者。

今天已经是除夕。在新的一年里,希望阅读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而家长们,也要从现在开始制订新年的读书计划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 | 4月3日常筠家庭教育讲座第七讲文字稿
幼儿时期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就成功了一半
我有20种方法能让你的孩子爱上读书阅读
阅读习惯应从幼年养成
想让孩子爱上看书,你必须当好这“四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