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妈妈掀被子就跳楼的男孩,反抗的到底是什么?

您的掌上国际教育助手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订阅

文丨暖暖妈爱分享

(授权转自公众号:nnmafx)


前几天少年商学院微信和大家分享了《这群孩子竟然用思维导图克服了“起床拖延症”》,非常实用的激发孩子自主起床意愿的方法。可是与此同时,网上一条新闻引起关注《14岁男孩睡懒觉被母亲掀被子,一气跳下12楼》。


(本期主播:瑶瑶妈。在喜马拉雅电台搜索“少年商学院”,订阅国际化家教音频节目专辑。)


看到人民网这条热门新闻的推送时,我刚好在和一位朋友交流怎么催孩子起床的问题,不由得点进去看:14岁的重庆男孩小勇,因为妈妈早上掀开他的被子不准他睡懒觉,起床后顺势从12楼上跳了下去!好在11楼防盗网钢丝,小勇掉在了11楼阳台外的房沿上。

 

有“起床气”的孩子很常见,失去理智后进行“自杀式”的自我伤害却很少见。孩子在此刻突然爆发的冲动,往往是常年累积的不满和怒火,在一瞬间被点燃所致。孩子跳楼的背后,妈妈的唠叨、掀被子等看似是平常动作,却最终成为将孩子推向极端的“罪魁祸首”。


当平等关系变成“控制与被控制”

 

突然想起了以前一位女同事的真实故事:她婚后和公公婆婆同住,婆婆是个极为“霸道”的人,家中大小事务一定要按照她的想法安排进行。大到婚礼的举办、婚房的购买和布置,小到孩子的饮食和衣物,甚至连家里买了新的盆景都要指点一番位置的摆放。

 

性格温柔的同事虽然对婆婆心有不满,却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想法。直到某一天,婆婆随手扔掉了同事的新购入的儿童益智玩具,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同事和婆婆大吵了一架,还生气地砸坏了家里的摆设。

 

这种突然的爆发源自长期的被压抑,女同事在婆婆的“强硬控制”下,得不到正确的情绪纾解,心理上受到挤压才做出惊人的行为。当母子、婆媳的平等关系,变成“控制与被控制”时,危机的到来是迟早的事。


越控制,越叛逆、越逃离

 

心理学上有“控制型人格”的说法,而在家庭教育中逐渐衍生出了“控制型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想掌握孩子生活中出现的一切状况,希望孩子的成长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出发,但当“控制过度”时,孩子便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被塑造出来的附庸。

 

我的好友玲,她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控制型妈妈”。从小到大,玲的每一天都在妈妈的计划中度过,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今天练习几个小时的钢琴、衣服鞋子要如何搭配,甚至连玲的交友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

 

成年以后,玲致力于“远离家长”,甚至非常抗拒每一次回家团聚。对她而说,常年被妈妈管教和安排让她产生了一种恐惧。“生活并不属于我自己,而属于我的妈妈”,母女关系陷入了一种疏离状态。同时,玲的性格中逐渐展露出自己“强硬”的一面,这是妈妈对她潜移默化的施压带来的后果。

 

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在谈到父母强势入侵孩子学业时写道:


“(孩子)会通过‘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学好’的潜意识的自伤方式,表达对抗。


控制型的家长很难让孩子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就像好友玲,她作为一个“被控制的对象”,对妈妈始终拥有难以释怀的叛逆和反抗。成长期中没能反抗妈妈的强势,成年后在工作、婚姻上努力和妈妈的期望背道而驰。


为何不敢争取?妈妈歇斯底里!

 

讨论“控制型家长”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与之对应的一类孩子。比起试图反抗妈妈的玲,这类孩子更具有普遍性,他们成长的最终方向是——软弱、失去自我。

 

在婚姻中,许多女性对“妈宝男”非常厌恶,婆婆会强行插入婚姻关系中,而老公只负责“听妈妈的话”。“妈宝男”是典型的“受控型孩子”,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被妈妈控制了人生观和世界观,潜意识里屈服于妈妈的指令,并且在母子关系中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无能。



无尽的“控制”不仅让孩子变得弱小,也让家长自己变得庞大。自以为掌握孩子人生方向的爸爸妈妈,难以容忍孩子的叛逆和改变,一个朋友曾和我谈到自己的恋情,她说,本来应该步入婚姻殿堂的恋情,却因为妈妈的干涉而分手,她至今为此感到惋惜,但是无能为力。


问起她为何不敢争取,她的回答是,“妈妈的歇斯底里。”

 

在这种极度不对等的亲子关系里,受伤者不仅仅是被掌控了的孩子,还有试图掌控的家长。一旦独占的强势局面被打破,无法忍受“秩序失调”的家长同样会产生崩溃的情绪。


父母无意识的唠叨

把焦虑不断传染给孩子

 

当爸爸妈妈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时,也是在毁灭孩子的人生。

 

很多妈妈喜欢对孩子“品头论足”,穿的衣服颜色不对、写的作业不够工整、每顿饭都必须吃到一粒都不剩、睡觉姿势影响发育……在碎碎念里,当然是说不完的母爱,但这种唠叨过多,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的情绪,让孩子陷入“难道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吗”的焦虑之中。

 

最后,亲情变成负担,母爱变成束缚。


良性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有弹性的、平等的。爸爸妈妈不会干预孩子的每一个选择,也不会将父母威权凌驾于孩子的自我意识之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有资格享受人生的起起落落。

 

放下警惕和不安吧,孩子不应该被掌控,只应该被尊重。一次次的跌倒和受伤才会让他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别让孩子在自己的手中成为“牵线风筝”,他们本该拥有一对羽翼丰满的翅膀。




您如何看待本文观点?

点击右下“写留言”分享交流吧!




作者与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切莫硬碰硬
妈妈,我要是长一排按钮就好了
孩子的三次叛逆期,家长千万不要打骂 妈妈一定要牢记 ·第一次叛逆
'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你以为的鼓励却毁了孩子
如何帮孩子度过叛逆期(下)
叛逆期男孩不肯上学怎么教育呢?这种好方法家长现在看不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